贫困经济学:当穷人的眼泪成了别人的金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1 17:18 2

摘要:最近这些年,咱们国家在扶贫这件事上花了大力气,成果也很显著。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 ,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最近这些年,咱们国家在扶贫这件事上花了大力气,成果也很显著。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 ,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不过,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怪现象,就比如贫困被当成资源去消费。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呢,咱今天就好好唠唠。

先来说说“争贫困”这情况。在有些农村地区,贫困成了香饽饽,大家争着抢着当贫困户。为啥呢?因为一旦评上贫困户,那好处可不少。能拿到政府发的补贴,孩子上学能减免学费,看病也有优惠,逢年过节还有慰问品。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不少人动了心思。就拿河南省周口市薛寨村来说,新班子上任之前评定的72户贫困户中,居然有68户都是假的,只有4户是真正的贫困户 ,低保户的146户大部分也是靠买卖得来的,贫困户靠关系、低保靠买卖成了这个村子的潜规则。这种“争贫困”的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扶贫资源,还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得不到应有的扶持。

再讲讲“装贫困”。有些村民明明有劳动能力,也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可就是在人前装出一副贫困的样子。在申请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时候,夸大自己的困难,隐瞒实际收入。有的甚至把扶贫款拿去吃喝玩乐,挥霍一空,等钱花完了,又继续装穷伸手要。此前媒体曝光,一些网红为了带货牟利,炮制大量“卖惨”视频。他们身着破衣烂衫、满脸污泥,故意营造悲情画面,以达到恶意引导消费者的目的。他们只需要一个可反复利用的剧本模板,几百元日薪的临时演员和简易搭建或低价租住的拍摄场景,就可以带来几何级增长的流量和收益。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2023农产品直播电商消费舆情分析报告》表明,在农产品直播电商消费舆情中,负面舆论最多的就是虚假宣传,占比高达52.48%。 这种“装贫困”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扶贫工作的公平性,也让扶贫干部们的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还有更过分的,一些地方的干部把扶贫当成了政绩工程。为了显示自己的工作成绩,在扶贫数据上弄虚作假。虚报脱贫人数,把还没脱贫的说成已经脱贫;夸大扶贫项目的效益,实际上这些项目根本没给贫困群众带来多少实惠。有的干部为了完成脱贫任务,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让扶贫工作变了味。据媒体报道,在某些地区,为了完成脱贫指标,甚至出现让农民借钱存入银行,以显示收入达标的荒唐事。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上级部门,也让贫困群众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

为啥会出现这些怪现象呢?我觉着原因有好几个。一方面,有些村民思想观念有问题,“等靠要”的思想太严重,总想着不劳而获,依靠政府的救济过日子,缺乏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扶贫工作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对象的评定,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核,这就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从2023年开始,国家首次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度村支书、村主任被立案调查6.1万人,而在2024年的1月 - 9月,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7.7万人,每9个村就有1个干部贪腐,扶贫项目被截留,低保评选变成送礼就能拿资格 。另外,一些地方对扶贫工作的考核过于注重数据和指标,导致部分干部为了追求政绩而不择手段。

这些把贫困当资源消费的怪现象,危害可不小。它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让有限的扶贫资源没有用在刀刃上;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真正贫困的人得不到帮助,不贫困的人却享受着扶贫政策;还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让群众对政府的扶贫工作产生质疑。就像“凉山曲布”“赵灵儿”等网红,从成都、南京等外地食品公司低价购入蜂蜜、核桃等农副产品,假冒“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商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不仅挤压了地方农特产品的市场,损害了大凉山的品牌,还让当地真正需要帮扶的农民愈发难以得到关注。

要解决这些问题,得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得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加强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树立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意识。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摆脱贫困。其次,要完善扶贫工作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严格审核扶贫对象的资格,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到贫困群众身上。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对扶贫工作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最后,要改进对扶贫工作的考核方式,不能只看数据和指标,还要注重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看贫困群众的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扶贫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千千万万贫困群众的幸福生活。咱们可不能让贫困被当作资源去消费这种怪现象继续存在下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才能让扶贫工作真正取得实效,让贫困地区的人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来源:乡下乡里乡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