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领群芳是牡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1 17:25 2

摘要:暮春和初夏时节,百花最盛,素有"花王"之称的牡丹,在群芳中更是独占鳌头。它那雍容华贵的花容,烂漫妩媚的花姿和斑斓绚丽的色彩,凝思巧笑,艳冠群芳,成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动情,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总领群芳是牡丹

作者:刘殿才

暮春和初夏时节,百花最盛,素有"花王"之称的牡丹,在群芳中更是独占鳌头。它那雍容华贵的花容,烂漫妩媚的花姿和斑斓绚丽的色彩,凝思巧笑,艳冠群芳,成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动情,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地区的秦岭和伏牛山中,西汉著述的《神农本草经》中,最早记载了牡丹的药用价值。隋朝,牡丹成为名贵观赏花卉。传说,隋炀帝开西苑时,易州进牡丹20箱,其中有飞来红、天外红、延安黄等品种。《开元天宝遗事》称"木芍药";《洛阳名园记》称"花王";《群芳谱》称"洛阳花"。

牡丹人诗始于唐代。第一个留下咏牡丹杰作的诗人当推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首诗是号称"迷花不事君"的"酒中仙"李白奉诒,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官沉香亭前赏牡丹花而作。一枝红艳艳的牡丹花,露凝浓香,楚楚而立,那徒使楚王为之断肠的巫山神女,怎比得眼前这国色天香。汉宫中的美女有谁与此花相似,只有那刚刚粉妆的娇美的赵飞燕才能与之相媚。这首诗巧用典故,以实笔点缀,用虚笔渲染,虽笔墨不多,却把牡丹花天然绝色,描绘得玲珑迷离,极富神韵,格外动人,真可谓淋漓尽美,妙不可言。

唐代牡丹闻名于天下,种植牡丹成为高雅之举,一时京城掀起牡丹热。牡丹更受文人青睐,作牡丹诗最多的要数白居易了,他一生酷爱栽花草树木,尤爱牡丹,居住东京洛阳18年,更是对牡丹一往情深,梦萦魂缠,年年赏牡丹,岁岁咏"花王",流传至今的仍不下百首,占唐宋牡丹诗的五分之一。他晚年卜居履道里,庭院中广植牡丹,每当牡丹吐芳时,便邀诤友元稹、刘禹锡、李绅等赏花赋诗。据说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那脍炙人口的佳句,就是在他"庭前"吟得的。

白居易的咏白牡丹的故事也更是千古传颂。当时洛阳白牡丹不仅花朵硕大,肥润透明,犹如碧玉,而且光泽照人,淡雅飘逸,清香扑鼻。但是白居易无论走到哪里,发现人们只是围着红、黄、绿、紫色牡丹依依不舍,赞不绝口,而对白牡丹却漠然视之。于是他便独自一人留连花前,饱赏秀色,观赏白牡丹,吟诗为白牡丹鸣不平:"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吹作朝官。"此后,他干脆把媚而不贵,妩而不俗,交相晖映,相得益彰的白牡丹移栽到自己的庭院里,天天精耕细耘,临终时他还嘱咐家人,在自己的坟前栽上几株白牡丹。

说起牡丹与诗,人们自然忘不了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他爱牡丹成癖,对牡丹最有研究,曾著有《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关于牡丹的专著。《洛阳牡丹记》是我国最早的、一本牡丹谱,曾记载当时有40多个优良品种。他在《洛阳牡丹图》中写道:"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皆志之……"欧阳修对洛阳牡丹品种的发展,作了详尽的记述,说明经过人工的培植,不仅出现了名为"左紫"的千叶牡丹,而且出现了"潜溪徘"名贵品种。

传说,洛阳牡丹本来是长安最盛,据《腊月治奉上苑》载:天授二年年冬末,白雪遍地,百草凋零,武则天心血来潮,下了一道荒唐的诏令:"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到次日,在千里冰封的雪地,百花盛开,唯独据傲牡丹,不服武帝的淫威,拒绝开花。武则天大怒,下令用火烧基以示惩罚,不料直至烧焦了,牡丹仍不露笑脸,恼羞成怒的武帝,把牡丹贬植洛阳。谁料牡丹一到洛阳很快开了花,花姿格外奇特,花艳艳丽,玉笑朱香,华贵绝伦,压倒群芳,从此牡丹花也叫洛阳花了,这个传说虽不可信,却赞美了牡丹舍命不舍花,不畏权势的高尚品格,也讽刺了封建帝王的愚昧和专横。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作者。

来源:海贝儿美文优质创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