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观2025|中国光伏产业链图谱及发展总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17:01 2

摘要:光伏产业作为我国新能源战略的核心支柱,正加速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低碳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依托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规模化优势,实现了从“三头在外”(原料、设备、市场依赖海外)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革命的引领者。

光伏产业作为我国新能源战略的核心支柱,正加速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低碳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依托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规模化优势,实现了从“三头在外”(原料、设备、市场依赖海外)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革命的引领者。

01 光伏产业概述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一种是分布式,如工商企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民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等。

02 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03 光伏产业链分析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链优势显著,技术水平先进,生产效率高,成本把控良好,上下游配套完备。在全球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国内光伏供应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国内光伏企业更是引领全球产业供应格局。

1、产业链总览

光伏产业链上游为主要原材料,包括硅料、单晶硅、多晶硅、光伏辅料等;中游为零部件及组件,包括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下游为发电与应用,包括光伏电站、光伏建筑—体化。

上图中体现了光伏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结构特征、运行模式及环节间的相互关联。

2、多晶硅

多晶硅属于光伏产业链上游,作为光伏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多晶硅在2024年的全年产量为182万吨,同比增速27%,多晶硅总产量上升,增速放缓。

海关总署公布了我国多晶硅的进口数量,2021年我国多晶硅进口数量同比增速为13%,2022-2024年我国多晶硅进口数量分别同比下降23%、28%、37%。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多晶硅的进口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随着我国多晶硅产能的提升,相应降低了对国外多晶硅的依赖,反映出我国光伏产业的原材料供应格局更加完整。

3、光伏电池

光伏电池也即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它只要被满足一定照度条件的光照度,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

在产量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光伏电池产量数据,近五年间光伏电池产量持续上升,增速变缓。2024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685GW,同比增速15.7%,较2023年增速减少了38.3个百分点。

光伏电池产量和光伏电池的出口数量密切相关。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1-2024年光伏电池的出口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8%、27%、38%、38%,光伏电池面向国外的出口量稳步上升,我国光伏电池的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虽然近五年光伏电池出口数量持续上升,但近两年出口金额却出现下滑趋势,出口金额与出口量之间这种相悖的发展态势,从侧面清晰地反映出光伏产品出口价格正逐步走低。

4、光伏电站

光伏电站位于光伏产业链的下游,主要包括发电、电站建设、光伏项目开发等。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据国家能源局公布,全国光伏装机容量从2015年的43.18CW增长至2024年的886.66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5.28%。

目前国内的光伏电站主要以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主,两者在安装位置、并网电压等级和传输距离等方面存在区别。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4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截至2024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886.66GW,较2023年增速减少9个百分点。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累计并网容量510.89GW,新增装机容量规模为159.39GW;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并网容量374.78GW,新增装机容量规模为118.18GW。集中式光伏与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较去年有所增长,同时增速放缓。

国家鼓励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并行发展,十年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全国占比由2015年的9%增长至2024年的43%,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分布式光伏电站在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从2021年到2024年,分布式光伏电站在新增装机容量方面表现亮眼,占比分别达到53%、42%、44%、43%。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在过去三年间,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新增装机容量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没有出现大幅波动。这表明我国分布式光伏产业在政策扶持、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增长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正稳步向前迈进,在能源结构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

5、产业链重点企业

中国光伏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为研发与高端制造中心、西部为上游材料基地、海外为市场拓展支点的分布格局。龙头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规避贸易壁垒,同时国内产业集群效应显著,降本能力突出。

04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全球光伏市场情况

在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下,光伏发电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与建设力度。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不仅如此,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逐步延伸至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偏远地区供电等多个领域,为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和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12月,在210五周年生态创新分享大会上,标普全球(S&PGlobal)报告了2024年全球前十大光伏市场,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德国、巴西、西班牙、巴基斯坦、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意大利。这十大光伏市场占据了超过75%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在其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从数据层面来看,中国在全球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依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16GW,这一数字与2022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近乎持平。步入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30GW,而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升至277.74G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半数有余。从区域市场来看,中国凭借着庞大的装机规模和迅猛的发展速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2、我国光伏市场情况

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尽管起步相对滞后,却展现出了的强劲发展态势。特别是自2013年起,在国家及各地区的政策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53.08GW,创历史新高,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影响,各地光伏发电新增项目有所下滑,全年新增装机容量为44.26GW,同比下降17%。受国家光伏行业补贴、金融扶持等政策影响,2021-2024年光伏装机量大幅回升。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16.88GW,同比增长148%;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77.74GW,同比增长28%,增速变缓。

2024年上半年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不及2023年上半年。面对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等难题,政策层面及时进行了积极规范,市场也展开了相应的调整,在多重努力下,2024年下半年光伏行业扛住压力,开拓出了新的增长点,使得2024年全年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过了2023年的水平。

2024年,全国光伏发电量8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且光伏发电利用率达96.8%。技术创新是光伏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光伏产业专利发展年度报告(2024)》显示,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我国光伏产业在专利方面成绩斐然,专利申请总量累计达16.8万件,有效专利量为7.3万件,有效发明专利量为2.2万件,各项数据均在全球范围内拔得头筹。

在技术创新上,我国光伏企业在PERC、TOPCon、HJT、IBC等高效晶硅电池生产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其中,在TOPCon电池、BC电池、异质结电池领域,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申请人累计申请专利数量分别为6162件、2439件、2693件,申请量同样位居全球第一,成为推动这三种电池领域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这充分彰显出我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持续攀升的态势,为全球光伏技术的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3、国内代表省份光伏市场情况

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河北、云南、新疆、山东、江苏、河南、湖北、甘肃、安徽、广东,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河北(15.6GW)、云南(15.1GW)、新疆(14.3GW)。从占比来看,排名前十的省份总新增装机容量占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的60%,前三省份占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的21%。

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中,2023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河北(10.3GW)、云南(14.4GW)、新疆(14.3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河北(5.3GW)、云南(0.7GW)、新疆(低于0.1GW)。由此可见,排名前三的省份主要装机容量均来源于集中式光伏电站。

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省份为新疆(26.7GW)、内蒙古(24.6GW)、江苏(22.4GW)、山东、河北、云南、广东、浙江、陕西、青海。2024年排名前十省份占全国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的64.6%,前三省份占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的26.5%,与2023年相比,24年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区域市场集中度更高。

其中,排名前三的省份其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26.6GW、23.2GW、4.4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0.09GW、1.3GW、18GW。除新疆与内蒙古外,江苏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主要由分布式光伏电站产生。

由此可见,2024年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全国各省份的发展愈发引人注目,其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持续加快。

05 光伏产业政策环境

继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16.30GW,几乎为2019年(30.10GW)、2020年(48.2GW) 、2021年(54.9GW)和2022年(87.4GW)4年之和后,加之光伏制造各个环节出现产能过剩,市场对2024年光伏行业发展并不甚乐观。2024年,光伏行业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环境中砥砺前行,经历了行业内卷加剧、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带来的严峻考验。但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从战略到路径,再到具体实施方案和规范,多条政策路线并驾齐驱,共同为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光伏行业相关政策细则如下所示。

从光伏产业近期政策内容来看,我国对于光伏行业的发展规划多为规范与指导性质,对光伏项目开发的限制与光伏发电的规定为行业产能过剩提供了解决途径。政策中提出大型光伏基地建设,充分考虑了光伏用地特征与我国实际情况的匹配性。政策提出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提供了光伏行业后续的发展方向。我国光伏行业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发符合地理特殊环境的光伏电站,如沙漠集中式电站、水光互补电站、农光互补电站等,切实为推动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06 光伏产业未来发展

1、风险分析

当下,光伏行业发展呈现出复杂态势。一方面,光伏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显示出行业蓬勃的发展潜力。而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复杂多变,给光伏行业的稳健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

光伏行业价格下滑。行业严重供过于求,市场中呈现出企业为消化库存正在极限经营的现状。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多晶硅价格下滑幅度已超39%,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也分别下滑超30%、30%、29%。若光伏行业价格持续下滑以低于成本价格出售,企业利润空间将遭受严重挤压,长此以往,企业在产业中长期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极有可能出现断崖式下降,这无疑会给整个光伏产业的技术升级与长远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光伏电站收益不确定性加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持续下降,影响了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企业的收益预期。

2、发展趋势

电池效率持续提升,新兴技术发展加快。随着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钙钛矿、有机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具有轻、薄等特点,可制成柔性器件,在柔性太阳能电池方面与晶硅太阳能电池应用领域互补,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可穿戴和便携式能源、室内光伏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分布式光伏潜力较大,“光伏+”等分布式光伏应用领域日益增多。光伏屋顶、玻璃幕墙等多种形式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将光伏产品与建筑材料相结合,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全面升级。结合当地情况,通过“光伏+特色产业”、“光伏+就业”、“光伏+基础设施提升”、“光伏+农业”等措施,带动该地区农牧、旅游、交通等产业发展,产生“光伏+N”的效益。同时开展产品模块化、轻量化技术研究,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推动光伏发电与其他领域综合利用的规模化广泛应用。

来源:撼地数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