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男子长期吃氯吡格雷,来预防脑梗,半年后身体如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1 18:18 2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反复发作的抗血小板药物,尤其在脑梗死(二级预防)和心梗患者中被广泛使用。

它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但长期服用是否真的“利大于弊”?是否所有人都适合长期吃?

天津一男子半年服药的结果,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脑梗,也就是缺血性脑卒中,是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最高、致残率最高、死亡率第二高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

据《中国卒中报告2023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过300万人,约八成属于缺血性脑梗。

氯吡格雷作为预防此类血栓性疾病的“主力药物”,常常被医生开具用于长期服用。但它并不是“万能良药”。

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血小板的ADP受体,降低血小板聚集性,从而达到抗凝效果。

它常被用于脑梗恢复期、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心脑血管人群中。

然而,很多老百姓并不清楚,这类药物属于处方药,长期服用不仅需要医生指导,还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否则后果可能适得其反。

天津这位男子在没有专业医生持续指导下,自行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半年后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频繁、皮肤瘀斑加重、消化道不适等问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这并不是个案。在临床中,类似因为滥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并发症的患者屡见不鲜。

氯吡格雷虽然好,但“吃药防脑梗”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首先要明白脑梗的“根源”: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异常、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这些才是脑梗的“源头活水”。

氯吡格雷只是阻断了“终末环节”的血栓形成,而非根治病因。它的意义在于“防止再发”,并不代表可以“防止首次发作”或者“替代生活干预”。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吃上氯吡格雷,就高枕无忧。现实是,吃药的同时,如果不控制血压、不戒烟、不运动、不调饮食,药物效果会大打折扣

甚至还有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却不查凝血功能、不查血常规,等到出现严重出血时才追悔莫及。

氯吡格雷的副作用并不罕见。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出血风险显著增加。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皮肤紫癜、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根据《NEJM》一项多中心研究,65岁以上患者长期单用氯吡格雷,其出血风险是健康对照组的2.4倍以上

这也提示我们:用药不是越久越好,剂量不是越高越有效,关键在于“个体化”与“动态调整”。

再说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真相:氯吡格雷的“药效”并非对所有人都一样。

有部分人群存在CYP2C19基因多态性,也就是说,他们体内的代谢酶活性低,氯吡格雷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的能力弱,服用后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据统计,我国人群中约50%的人属于氯吡格雷代谢差者。这意味着,半数人吃了药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对于这类人群,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替代药物如替格瑞洛等。

中医在脑梗预防与康复中也不可忽视。

中医认为脑梗多属“中风”“痹证”范畴,其病因与气血瘀阻、肝肾不足、痰湿内生有关。

中医药在调和气血、活血通络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如丹参、红花、川芎、郁金、三七、葛根、黄芪等中药材,常用于中风后期康复及预防复发中。

一些经典中成药如血府逐瘀丸、通窍活血汤、脑心通胶囊在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尤其适合体质偏虚、长期服用西药出血风险高的老年人。

但中药也需辨证论治,不能盲目跟风。尤其在与氯吡格雷联用时,应当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增加出血风险。

饮食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始终是预防脑梗的底层逻辑。

高盐、高脂肪饮食、久坐、熬夜、情绪波动大,这些才是脑梗的温床。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不应超过5克,而我国平均盐摄入量高达10.5克/天,几乎是推荐量的两倍。

控制血压、调整血脂、稳定血糖、戒烟限酒、规律锻炼这些看似“老生常谈”,却是最被忽视的关键所在。

氯吡格雷不是“护身符”,它只是一个防线。最好的医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很多患者问:我该不该长期吃氯吡格雷?答案不是一刀切。

脑梗高风险人群、曾经有过心梗或脑梗病史的人群,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只是“怕脑梗”就自行长期吃,反而容易“因小失大”。

一旦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黑便、头晕乏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与药物有关。

定期复查很重要。服药期间建议每1-3个月复查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动态评估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

尤其是老年患者、多种基础病共存者,更应重视多学科联合方案,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减少复发和并发症风险。

天津这位男子的经历,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个警钟。

吃药不是万能的,吃对药才是关键;防病不是靠药物,是靠我们一日三餐、一呼一吸之间的修养。

在这个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药罐子”,而是健康认知的升级。只有真正理解疾病的本质,明白药物的边界,才能做出对身体最负责任的决定。

健康不是靠“吃药吃出来的”,而是靠“活法活出来的”。

写在最后:

请牢记,氯吡格雷虽是防脑梗的利器,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长期服用。

不要盲目听信“别人吃我也吃”的逻辑。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体质、用药反应都不一样。

如果你正在服用氯吡格雷,请务必定期复查,听从医生建议;如果你正考虑开始服用,请先做必要的评估检查,尤其是CYP2C19基因检测。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科学认知,合理用药,规律生活。

健康,从自己做起。

参考资料:

1. 《中国卒中报告2023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康悦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