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1日到4月1日,在青岛老城区中山路举办的数字文化大集热闹不已,大集上聚集了省内文化和科技融合多个亮点项目,集中展示了全省有代表性的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发自青岛
3月31日到4月1日,在青岛老城区中山路举办的数字文化大集热闹不已,大集上聚集了省内文化和科技融合多个亮点项目,集中展示了全省有代表性的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
大集现场设有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生活、数字文化、数字文旅、数字媒体、数字文创等展区,青岛出版集团数字阅读体验、海尔集团三翼鸟智慧家居、东方影都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和联通集团“齐鲁潮”数字文化平台、山东数字文化集团齐鲁文化大模型、山东广电传媒集团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实践AI项目、山东可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奇幻数智慧文旅元宇宙《聊斋降妖师》等项目亮点纷呈,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哇!太神奇了!”在山东数字文化集团展区,青岛德县路小学学生张团团戴上AR眼镜、坐上体感座椅,一下子“穿越”到了矿山挖掘的虚拟空间,这是采用VR大空间技术让人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鲁班锁AR焕活拆解、三角龙动态焕活、青龙摆件焕活……戴上AR眼镜就能让眼前的物品动起来,这项新奇有趣的互动体验吸引不少人围观。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打造的“文趣·AR焕活”项目,依托 AR 眼镜,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来焕活传统文化,通过在现实世界中叠加鲁班锁、三角龙头骨、玉石龙雕等虚拟模型及动效信息,打破物理与数字的界限,为用户创新互动体验。
被写入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齐鲁文化大模型也亮相了数字文化大集。不少市民游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用手机打开“齐鲁文化大模型”微信小程序,点击“AR 互动”,扫描摆放在现场的超然楼明信片,体验山东济南网红打卡“超然楼”亮灯瞬间,通过AR技术丰富文创体验。超然楼是山东济南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数字技术的加持让这座古楼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依托“浩宇”文旅数字化平台打造的首个沉浸式体验产品“数字超然楼”,利用数字孪生、场景复刻、光影融合、云渲染等元宇宙技术,打破空间限制,毫米级复刻超然楼,给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视觉盛宴。
“聚焦齐鲁文化的数字化基因解码与利用,齐鲁文化大模型具有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基因解码、文化内容交互、文化产品创作等功能,旨在提升文化的数字化处理、智能化分析、创新性应用等能力。”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齐鲁文化大模型已经有了应用案例。比如,济南市博物馆馆藏精品——铜镜数字化,通过多模态AI技术,对铜镜的形制、纹饰、铭文、铸造工艺等多元特征进行深度解构,构建起系统化的文物基因编码体系,同时在知识交互层面,融合大模型语义理解能力,构建文物知识问答引擎。再比如,沂源乡村文化数字化项目依托齐鲁文化大模型,以焕然一新的可视化技术与数字化手段,打造“记忆沂源”智能体,实现了在线语音交互、知识问答、数字星谱编织、大事记查询、村镇对比等多种功能和体验。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