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种“春天病”比感冒还常见,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20:08 2

摘要:春天,万物复苏,阳光明媚,本该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校园里鲜花初绽,新芽吐绿,连廊下的读书声都染上了阳光的温度。但季节交替带来的昼夜温差、空气湿度变化,叠加学业压力、作息调整等因素,容易让人出现“心理感冒”。春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尤其是对于学业压力大的学生。

传播正确家教理念·普及科学养育知识

春天,万物复苏,阳光明媚,本该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校园里鲜花初绽,新芽吐绿,连廊下的读书声都染上了阳光的温度。但季节交替带来的昼夜温差、空气湿度变化,叠加学业压力、作息调整等因素,容易让人出现“心理感冒”。春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尤其是对于学业压力大的学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

为什么称春天为“情绪高危期”?

气候因素:春季天气回暖,但气压较低,气温变化幅度大,因而人体代谢虽然进入旺盛期,却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的状况。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具有调节和唤醒情绪的作用。突发的回暖与高温,都会引起体内激素震荡,诱发“情绪冲动”。

生理因素:春季日照时间变长,对于学生而言,原本适应了冬日作息的生物钟需要重新校准。在春季,褪黑素的分泌规律因光照和温度的变化被打乱。褪黑素不仅掌管着睡眠,对情绪也有重要影响。一旦分泌异常,就容易引发情绪波动,比如莫名烦躁、困倦等。

过敏因素:随着春季气温变化,人体屏障功能受到影响,过敏变得更加频繁。除了常见的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皮肤瘙痒、哮喘都是过敏的症状。免疫反应造成的长期不适会导致注意力下降和情绪低落,进而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生活节奏因素:春季新学期,学生可能面临新的学习压力、适应新环境等问题。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孩子们出现适应困难,表现为莫名感到躯体不适,不愿返校,焦虑、抑郁、逃避等心理反应。

今晚(4月1日)19:35,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枣庄市第八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李蒙蒙将结合春季特有的气候、生理、过敏和生活节奏等因素,分析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实用的解决策略和建议帮助家长共同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迎接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春天。

课程收看指南

2. 点击首页瓷片区【同一堂课】直接进入本期课程(19:35准时更新)

智慧家长课前测试

回顾您或您孩子在过去春季的经历,是否有遇到过因季节变化而带来的情绪波动或心理困扰?作为智慧家长您会如何应对呢?

您可以通过本文下方评论区或登录养教有方App在本节课程《同一堂课|守护孩子心灵的“春暖花开”》评论区下分享您的家教故事或留下您的相关困惑。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欢迎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sdetvnm@163.com

来源:育儿创造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