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学习千字文之十二 玉出昆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1 22:27 3

摘要:玉(yù),《说文解字》“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fū)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鱼欲切。”玉字在甲骨文中就是象形字了,象一串玉石片的样子,有画四

玉(yù),《说文解字》“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fū)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鱼欲切。”玉字在甲骨文中就是象形字了,象一串玉石片的样子,有画四片、五片的,后来因为常用三来泛指多数,小篆中就定为三片了,隶书以后为了不和王字混淆就加了一点以示区别。

《辞海》也解释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玉石文化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礼记·曲礼》“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孔颖达疏:“玉,谓佩也。君子于玉比德,故恒佩玉,明身恒有德也。”古代有修养的士人都会佩玉,因为玉象征五种德行,佩玉不离身表示自己有相应的德行,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些道德修养。也许有其他文献所象征的德行和许慎说法不同,但大略的意思是差不多的。我们简单翻译一下许慎提到的五德,润泽温和是仁爱的象征;由外表纹理可以了解中间的品质,代表信义;声音舒展传播远方,象有智慧的言论;宁折不弯,象征刚毅勇猛;棱角尖锐却不伤人,象征廉洁的行为。仁、义、智、勇、廉,这是许氏认为的五德,也许有其他不同的五德,总之佩玉应该让我们不忘美好的德行,而不是用于攀比。

出(chū),《说文解字》“进也。象艸木益滋,上出达也。尺律切。”这个解释跟我们前面读“金生丽水”的生字有些象,许慎对篆书出字的字形解析应该是有了些错漏。综合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来看,出字的本义应该就是《辞海》第一条释文“从里到外。与‘入’、‘进’相对。”清代孙诒让《名原》中“古出字取足行出入之义,不象草木上出形。”就否定了许氏的解释。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古人有穴居者,故从止从凵,而以止之向背别出入也。”综上所述,出字是会意字,由一个脚印离开山洞,会意为从里向外走。也有古文字学家觉得,草木从土里长出和人从山洞走出,意义差不多,从而认可许慎的解释,这多少有些勉强抬高许慎的意思。千字文中用的是引申义,《辞海》第二条“产生;出产;发生。”

昆(kūn),《说文解字》“同也。从日,从比。古浑切。”许慎认为昆是会意字,是会同的意思。阳光照耀下,两个人紧密的协同吧!这个解释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废弃不用了,查《辞海》找了个差不多的解释,是古文中混的通假字,表示混同的意思。也有文字学家认为,金文中的昆字有点象昆虫象形,而昆虫往往密集协同,从而解释会同的意思。《辞海》中则认为昆虫的昆字是众多的意思,因为昆虫一出现都是成群结队,数量众多的。其实昆的会同意,在古文中也不常见,反而表示兄长的意思常用,大家都知道昆仲这个词就表示兄弟意思,《诗经·王风·葛藟》“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千字文的昆字在古文中是带有山字头的崑,是典型的形声字,专用于地名,如崑山、崑岗、崑崙等词,汉字简化后都用昆字了。用于地名的字,探究本义没有太大作用。

冈(gāng),《说文解字》“山脊也。从山,网声。古郎切。”《辞海》的解释也是山脊。可以说古今词义没有太多变化。字形演变,金文和小篆都是网字内包含一个山字,繁体字还可以看成䍏和山的组合,古人还特意造了个崗字来表示山岗。现代汉语中岗的含义比冈丰富。为什么岡要网作声旁呢?可能是因为高耸的一道山脊象一张高张的网一样吧!这又是声义同源的例证。

玉出昆冈,就是说昆冈这个地方盛产美玉,现在一般认为昆冈就是昆仑山,大约和现在盛产和田玉的新疆和田,位置有所重叠。也有人认为是蓝田玉的产地蓝田山,因为昆夷所居得名。反正《尚书·胤征》就有“火炎昆冈,玉石俱焚”的句,《史记·赵世家》也说“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可见自古以来昆山之玉就久负盛名了。我们前文就提到了,中国自古以来玉文化就特别兴盛,因为玉有五德,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表示不忘记应该坚守的德行。

来源:西域人说西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