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估计有2.6亿哮喘患者和1.29亿特应性皮炎患者,两者的疾病负担在不同社会人口指数组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990-2021年,两种疾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据预测,2025年全球将有2.75亿哮喘患者和1.48亿特应
哮喘和特应性皮炎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柳叶刀-呼吸病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估计有2.6亿哮喘患者和1.29亿特应性皮炎患者,两者的疾病负担在不同社会人口指数组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990-2021年,两种疾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据预测,2025年全球将有2.75亿哮喘患者和1.48亿特应性皮炎患者。1990–2021年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哮喘与特应性皮炎疾病负担及2050年预测: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的系统分析
背景
哮喘和特应性皮炎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给全球各年龄段人群造成了严重的健康损失、经济负担和痛苦。因此,作为2021年全球疾病、伤害和危险因素负担研究(GBD 2021)的一部分,本研究提供了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的最新估计数据,包括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并预测了直至2050年的患病率数据。
方法
本研究对204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至2021年期间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发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和死亡率情况以及相应的95%不确定性区间(UI)进行了估算。通过系统性回顾,总共得到了389个哮喘相关数据来源以及316个特应性皮炎相关数据来源,并使用贝叶斯meta回归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进一步汇总。研究还分析了可归因于四个可改变风险因素的哮喘年龄标化DALY率,即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职业性哮喘原、吸烟以及二氧化氮污染。此外,作为次要分析,研究使用社会人口指数(SDI)、空气污染和吸烟情况作为预测因素,对2050年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进行了预测。为评估COVID-19大流行之前(2010–2019年)以及期间(2019–2021年)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的疾病负担趋势,研究对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s)进行了比较。
结果
2021年,全球估计有2.6亿(95% UI:2.27–2.98)哮喘患者以及1.29亿(1.24–1.34)特应性皮炎患者。哮喘病例数从1990年的2.87亿(2.50–3.31)下降到2005年的2.38亿(2.09–2.72),但到2021年又增加到2.6亿。特应性皮炎病例数则从1990年的1.07亿(1.03–1.12)持续上升到2021年的1.29亿(1.24–1.34)。然而,年龄标化患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哮喘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下降40.0%(从每10万人5568.3例降至每10万人3340.1例),特应性皮炎下降8.3%(从每10万人1885.4例降至每10万人1728.5例)。2021年,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的疾病负担在不同社会人口指数组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哮喘年龄标化DALY率最高的是南亚地区(每10万人465.0例 [357.2–648.9]),特应性皮炎年龄标化DALY率最高的是高收入超级地区(每10万人3552.5例 [3407.2–3706.1])。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哮喘患病率的下降趋势出现停滞(疫情前AAPC为-1.39% [-2.07至-0.71],疫情期间为0.47% [-1.86至2.79];p=0.020);而同期的特应性皮炎患病率没有呈现显著差异(疫情前-0.28% [-0.33至-0.22],疫情期间-0.35% [-0.78至0.08];p=0.20)。全球哮喘DALY负担的29.9%由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导致;其中,高BMI的占比最大(每10万人39.4 [19.6–60.2]),其次是各地区的职业性哮喘原(每10万人20.8 [16.7–26.5])。在高社会人口指数条件下,高BMI指数所导致的哮喘年龄标化DALY率最高,低社会人口指数条件下占比最高的危险因素则是职业性哮喘原。根据本研究的预测模型,预计到2050年,全球哮喘病例将达到2.75亿(2.24–3.30),特应性皮炎病例将达到1.48亿(1.40–1.58),病例数的增加由人口增长驱动。然而,2021年至2050年期间,预计年龄标化患病率将保持稳定水平(哮喘-23.2% [-44.4至5.3],特应性皮炎-1.4% [-9.1至7.0])。
解读
预计到2050年,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的病例总数可能还会持续增长,但预计年龄标化患病率将保持相对稳定。很大一部分的哮喘和特应性皮炎全球负担,可通过干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此外,危险因素对疾病负担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人口指数条件下存在很大差异,需要根据特定的社会人口指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预计未来哮喘和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会越来越多,必须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了解,并收集具有全球代表性的疾病患病率数据。
来源:柳叶刀TheLanc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