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眉山市东坡区广袤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育秧图”正徐徐展开。随着“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推进,东坡种粮户们依托机械化、智能化育秧技术,抢抓农时培育优质秧苗,为全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村民进行水稻育秧摆盘工作。
□江良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眉山市东坡区广袤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育秧图”正徐徐展开。随着“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推进,东坡种粮户们依托机械化、智能化育秧技术,抢抓农时培育优质秧苗,为全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3月27日,在东坡区崇礼镇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在种粮户巫志祥的组织下,一百多位村民头戴草帽、脚穿胶靴,踏入泛着水光的秧田,进行水稻育秧摆盘工作。
笔者了解到,过去的育秧摆盘环节需要十几人通过双手传递秧盘,今年巫志祥新采购了数台履带传送机。在机器的帮助下,现在摆盘环节只需四五人,既省时又省力。
笔者看到,前方村民把秧盘从车上取下来,放在履带传送机上,后方的村民便开始取盘摆盘。没过多久,整齐排列的秧盘仿佛为大地缝制了一件绿意盎然的春衫。
“今年我们通过机播暗化育秧的方式,制作了2万多个育秧盘,可以移栽1000多亩水稻。现在进入摆盘阶段,预计25天左右就可以移栽了。”巫志祥表示。
据介绍,暗化育秧模式在东坡区已推广应用多年。在机械化流水线上,只需几名工人通过简单的操作,水稻种子就能精准均匀地播种到秧盘里,快速制作出一个又一个育秧盘。这些育秧盘在厂房里暗化5至7天,等待稻种露芽后,再陆续摆放到育秧田里。
“这是暗化育秧出苗过后的摆盘环节。暗化育秧是机械化流水线作业,省工省时,出苗整齐,能减少大田移栽后的漏秧率,是东坡区提高水稻亩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东坡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朱永忠表示。
好种育壮秧,壮秧一半谷。壮秧是实现水稻高产、保证机插质量的基础,严把播种关是培育高质量秧苗的前提。连日来,东坡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下乡到田,帮助指导广大农户育好秧、种好粮,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这段时间,区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技术服务团队,下乡到田指导种植户做好秧田管理。一方面,近期气温起伏大,我们督促种植户及时揭膜覆膜,适时调整秧田水位;另一方面,我们指导种植户做好青枯病、立枯病的预防。”朱永忠表示。
目前,在东坡区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白色、低矮的大棚,里面是正在茁壮成长的秧苗。农技专家提醒,广大农户需时刻注意气温变化,加强秧田管理,才能育出好秧、育出壮秧。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