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荣成法院办公楼下,一位眼生的中年妇女拄着拐翘首以盼,确认是李诗林后,忙开口道:“李法官终于见到您了,我女儿是彭某,她上班忙没能亲自过来,现在钱已经都还完了,她让我转告您,她没有辜负您的信任!”
“李法官,有个当事人来给你送锦旗……”一大早,书记员小王告知执行法官李诗林。
荣成法院办公楼下,一位眼生的中年妇女拄着拐翘首以盼,确认是李诗林后,忙开口道:“李法官终于见到您了,我女儿是彭某,她上班忙没能亲自过来,现在钱已经都还完了,她让我转告您,她没有辜负您的信任!”
时隔近三年,彭某主动履行的消息“如约而至”,从握住自己双手的力道都能感受到这家人难掩的激动心情。回想起这起纠纷的执行过程,李诗林至今仍印象深刻。
情缘已尽财难解
案件还要从2021年讲起。赵某和彭某原为夫妻,二人因感情不和选择离婚,后法院判决房屋归彭某所有,彭某需给付装修折价款、公积金贷款、房屋增值价款等共计21万元。鉴于彭某一直未履行生效判决,申请执行人赵某拒绝调解,要求法院强制执行彭某名下唯一住宅。
家事案件的执行中往往承载着比普通民事案件更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纠葛。
经了解发现,双方当事人虽已离婚,但矛盾依然尖锐,关系紧张且沟通不畅,这无疑给案件的执行增添了不少难度。执行法官多次尝试采取“背靠背”的方式,适时从中协调,寻找双方关系僵局的突破口。
从“无解”到“破局”
“彭某,甘蔗哪有两头甜,这房子虽然判给你了,但你看这差价部分就像一块‘砖’,这‘砖’没到位,房子就得不到真正的安稳,如果走到司法拍卖那一步,你可能两头都落不着……”
“我也知道你很不容易!这段时间肯定没少为债务发愁。”执行法官从细微处入手,讲情理,释法理,温和的话语让彭某逐渐放下心防。
“我妈前两年腿不好还做了手术,四处打工赚的钱全用来还了外债……”她抹着眼泪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听着彭某的遭遇,李诗林思绪万千,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他,对确有还款意愿但暂时无力偿还的,既要谨慎采取执行措施,避免被强制执行后的“两败俱伤”,又要积极寻找其他渠道,全力保障申请人胜诉权益的实现。
法律无言,但并非无情。综合考虑彭某当前经济情况后,给彭某提供了一个思路:分期还款。“法院给你保留基本生活费,你在能力范围内每月固定金额还款,直到债务还清。赵某那边,我们也会尽力去做思想工作,争取让他同意分期付款。”
彭某低头沉默了许久,“每月还款……是个好法子。”她抬起头,眼底泛起一丝光亮,“可赵某那头……”
正午的暖阳透过玻璃照进接待室,执行法官与申请人赵某相对而坐,将彭某目前的情况悉数告知。“冻结工资,为了生存她肯定辞职”“直接拘留,该还的钱她也还是还不上,无论哪种结局,你们双方都是输家……”“何况你们双方还曾共同孕育一个孩子,为了孩子着想,是不是可以给被彭某一个分期还钱的机会……”
几经沟通后,赵某作出让步,同意了分期付款这一方案,但要求彭某支付延迟履行的利息。
赴一场诚信守诺之约
“我一定拼了命去打工赚钱,每个月按时连本带息还钱,绝不辜负您对我的信任。”在得知执行法官做通了赵某工作,双方可以达成执行和解后,彭某激动到哽咽。
至此,这一场关于善意与诚信之间的“双向奔赴” 正式启动。
2022年3月,从第一笔6000元的转账,此后不断有款汇入,有时4000元,有时5000元,有时11000元……
彭某向法院定期打款部分截图
“李法官,我换工作了,这个月转账可能没法准时到位,不过你放心,下个月我一定补上。”令人动容的是,即使在非常艰难的时候,彭某始终恪守承诺,定期向法院账户汇款。
就这样,在历经漫长的34个月后,彭某一步一个脚印,在今年2月,终于还清欠款迎来“重生”。当天,彭某给执行法官打来了电话:“特别感谢法院给我这样的机会,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了,我坚信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初春,李诗林心里万千感慨,“执行工作,以人为本,既要维护法律权威,也要体现司法温度,既需重拳出击,也需文明善意。相信在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引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向诚而为,逐信而行!”
供稿:执行局
作者:龙思雨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