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寿光”年度特别报道|“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团队:寻蔬山河十万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2 08:46 2

摘要:为全面调研总结“寿光模式”在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亮点经验做法,探寻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的“山东路径”“潍坊经验”和“三个模式”外输成果,寿光市策划推出了“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活动。

寿光融媒讯 为全面调研总结“寿光模式”在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亮点经验做法,探寻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的“山东路径”“潍坊经验”和“三个模式”外输成果,寿光市策划推出了“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活动。

从2023年4月起,自寿光市启程的“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团队,历经一年半时间,行程10万公里,足迹覆盖全国26个省区市的100多个蔬菜种植园区,行进式记录了“寿光蔬菜”绿播中国的神奇之旅,以及在中国大地的“山东故事”和“潍坊故事”。全方位梳理以“寿光蔬菜”为代表的“潍坊元素”“山东元素”在全国范围内引领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典型,展示山东农业强省标准输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时代担当。“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活动是县域融媒进行全国性主题采风活动的一次创新尝试,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宣传了潍坊,宣传了寿光。

跨越万里山河 追寻菜的足迹

一粒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需要一个月;一棵菜从一个村庄到整个中国,用了三十年。一棵菜从枯到荣,是一段生命历程;一棵菜走向中国,这是一段辉煌史诗。她传扬了一座城市的名字,造福了一方百姓。她也被总结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寿光模式”。

怀着对这抹绿色的崇敬和感激,寿光市融媒体中心策划了“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活动,梳理这棵菜从寿光走向全国的步伐,聆听讲述藏在中国大地里的奋斗故事。

随着三元朱村王乐义书记一声有力的“出发”,长城车队浩浩荡荡,一路向西,用车轮去丈量寿光蔬菜走过的路,尽可能深入到隐蔽偏远的地方,发现地缘深处的“蔬香故事”。团队连续7次出发,历经一年半时间,行程十万公里,足迹走过了26个省100个市县,跨越了三级阶梯。向西,穿越了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最西到达了帕米尔高原脚下;向南,穿越了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江汉平原、四川盆地,一直开到海南。

这一路,团队队员们跋山涉水,太行山、秦岭、巫山、大巴山、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天山、珠穆朗玛峰;黄河、淮河、渭河、塔里木河、喀什河、长江、湘江、赣江、嘉陵江、汉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用切身的经历,感受中国幅员之辽阔,大地之厚重。一路上,队员们笔耕不辍、镜头不歇,一口气完成了对100个千亩园区的拍摄采访,形成了对寿光蔬菜外输中国的框架梳理和落地版图的轮廓描绘。

广袤中原大地 “寿光模式”回响

一路上,团队成员们惊叹于这棵菜的神奇,也倾听记录着大地深处的幸福故事。在山西朔州,白花花的盐碱地里,长出了叶绿果红的西红柿,高品质的西红柿坐着飞机销往了一线城市;在新疆喀什,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上,白色大棚内青枝绿叶、生机盎然,如战舰般排列出新奇景观;在湖北黄冈,汉江黏土区长出的高品质辣椒,带着露珠端上了荆襄人的热辣饭桌;在重庆开州,克服了地形、气候等五大难题,硬是长出了和寿光一个标准的蔬菜;在西藏4000米海拔的谢通门县,苦寒的高原牧区长出了脆甜的高原西瓜,调剂了藏区人民的生活味蕾……

一路上,团队记录着这棵菜的神奇,也倾听着大地深处的幸福故事。在陕北延安,团队成员们来到当年三元朱村派出技术员的第一个村,找到了当年的老书记,他像见了亲人一样,对寿光感恩戴德,他说,村里通过种植蔬菜,一批娃娃走出了山沟沟、进了城,买了房子买了车;在新疆喀什,岳普湖的德班大叔种大棚,供应儿子在喀什买了房落了户;在重庆开州,大量70岁以上的村民来到园区打工,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让晚年有了一份保障……

这棵菜,不仅让遥远大地的人们变得富足,而且悄悄改变着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在新疆英吉沙,26岁的斯迪克大学毕业返乡种棚,父母一开始不同意,后来斯迪克加入园区,成了园区的技术总监,父母也改变了态度,鼓励他将来当个农场主,早日把女友娶进门。在新疆巴州,很多家庭妇女没有工作,进入园区当了工人后,改变了新疆妇女“围灶台、家中宅”的传统,他们在园区里勤劳工作,拿着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给孩子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件礼物,她们说,自己挣钱养活家的感觉很好……

这抹绿色,以前是寿光人寄以希望的绿色,如今放眼全国,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它,承载起了未来。“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团队,跨越山河,记录让人怦然心动的故事,用朴素真切的话语,展现了真实的中国农村、真实的远方。

行者无疆 记者能战

逐绿500天,10万公里,“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团队成了中国走得最远的媒体记者。这一路,有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有道不尽的未知和不确定:在甘肃陇南的密林山谷里,团队的无人机坠落,队员杜金龙徒步爬山寻找航拍器,因体力透支,下山时摔了腿,扭了腰;在新疆麦盖提,车队陷入了沙漠之中,在茫茫沙海,队员们克服恐惧,从容应对,联系救援,及时脱险;在沙漠公路,由于路况不熟,团队车辆遭遇加不上油的窘境,车子一度撂在公路上;在青藏高原,队员们插着氧气瓶开车、拍摄、剪辑,在5000米高的珠峰脚下,团队的老队员侯庆强由于高原缺氧,晚上加班写稿患上感冒,嘴唇成了紫黑色,但依然坚守不下火线……

这一路,团队平均每天赶路500公里,最多时日行1600公里。车队的后备厢常备着方便面、矿泉水,很多次为了赶路,队员们都是从服务区接点儿热水,泡上方便面就继续赶路;每个人都带着成袋子的药品,以便随时应对各种水土不服。

无数日夜的努力付出,收获了欣喜的回报。“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活动得到了潍坊市主要领导的力推,作品得到了援藏、援疆、援甘指挥部的高度赞扬,撰写的调研材料上报潍坊两会,入选大会发言材料,10篇成果报道在中央级、省级媒体平台发布,《逐此青绿十万里》报道得到市领导的批示。一年半,团队成员们用辛勤的汗水完成了城市的托付,交付了一个历史性课题。行者无疆,记者能战。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面对新的征程,“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团队将继续上路,向着更遥远的星辰大海出发。

来源:寿光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