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棉映日处,健康正当时。一年来,记者随“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科普专项行动走过7个城市,见证了作为行动重要载体的科普咨询活动在各大医院开展,看到群众对科普咨询服务的热切期待,也看到有的群众误把科普咨询与义诊服务画了等号。如何让科普咨询活动效果更好、群
记者手记:
红棉映日处,健康正当时。一年来,记者随“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科普专项行动走过7个城市,见证了作为行动重要载体的科普咨询活动在各大医院开展,看到群众对科普咨询服务的热切期待,也看到有的群众误把科普咨询与义诊服务画了等号。如何让科普咨询活动效果更好、群众更满意?这是科普咨询活动每一站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健康科普提质增效、扩大受益面的关键。下一步,带动更多医院、医务工作者厘清健康科普咨询与疾病义诊服务的区别,在科普咨询服务的覆盖面、精准度上下功夫,比如有效确定咨询的表达方式、平均咨询时间,用对力、巧用力,甚至可以引入“取号制”建立咨询秩序等,切实在提高群众满意度、收获感的同时,也让广大健康科普生力军——医生们体会到真正的科普成就感。
图为3月27日,“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广东站)科普专项行动的科普咨询活动现场
清晨,阳光带着独属春日的生机照临广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木棉树高擎着红硕的“火炬”,将岭南之春的温润、英雄之城的血脉、市井烟火的惬意,调和成新时代的花城春景图。
人行画中,移步换景。3月27日,记者跟随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举办的“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广东站)科普专项行动的科普咨询活动,见证了一幕幕充满启示的健康画面。
“广东速度”让服务更广、更精准
“我特意赶了一个半小时的车过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楼前的专家信息展板前,一位白发老人连比带划地告诉记者。本次科普咨询活动定于当日上午10点至11点30分开展。但群众的热情很高,不到9点,科普咨询台前便已排好长队。
图为科普咨询活动开始前,群众查看专家信息,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
“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广东站)科普专项行动由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组委会、中国家庭报社主办,中国医院协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人民医院支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市恒瑞慈善基金会公益支持。其中,科普咨询活动是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环节,临时搭建的遮阳篷、人声鼎沸的现场、医生额角渗出的汗水……是活动过往各站所在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咨询活动时的经典画面。
然而,活动面向公众的开放性,一面是“可及性”,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惠民之举,另一面则是“秩序性”,十分考验医院的组织能力;“火爆”的一面是“受欢迎”,体现着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动作为,另一面则是“评价风险”——同时影响医患双方,甚至影响活动的效果和美誉度。
对于科普咨询患方来说,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尽可能久、尽可能详细的帮助,这是人之常情,但在时间、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所有人都争取“毕其功于一问”,必然导致活动受益人总数受限。在群众眼里,既然是说好的健康咨询,患方的心理预期值是希望能问个精准、问个全面、问个彻底,但又担心自己一时讲不明白,或是检查资料携带不够,甚至还没轮到自己问问题活动就结束了,都可能产生影响咨询效果。
图为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提供量血压等健康服务,以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缓解等待焦虑
而来参加科普咨询活动,每位医生都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时间精力响应“健康中国 医者先行”的号召,忙得热火朝天,既想使更多群众获益又要努力不辜负群众的等待,往往约定的时间结束后还要“加时”。倘若这时还要面对群众的情绪,则可能影响当下的成就感和以后的科普积极性。
广东站的科普咨询活动,是“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科普专项行动自去年4月启动以来首次尝试“轻量化”。健康科普不是教群众诊疗原理,而是传播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技能,而当下各大医院开展的科普咨询活动,也应当与过往的义诊活动进行明确区分。
图为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向等候群众发放宣传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义诊活动的中心是“诊”,重在帮助群众“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科普咨询活动的中心则是“科普”,重在帮助群众“早预防”,“短平快”地精准解答群众的疑问,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并解决“该不该看”“去哪里看”等问题,将后续诊疗的“接力棒”精准移交相应科室。当前,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以及全社会的支持、广大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健康中国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2024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31.87%,包括广东在内的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基于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引领,以及广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者推动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健康科普咨询活动来到了“提质升级”的重要节点,改进范式、提升效率成为必然要求。
当日,在1个半小时的咨询活动中,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昌俊、闵存云,肺科副主任医师汪斌超、主治医师张升,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夏爽、主治医师钟琪,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忠文、赖水清,心理科注册心理治疗师杨静静等9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健康科普咨询专家团,为260余位广州市民答疑解惑。选好人(挑选有科普经验的医生)、用好料(各科室事先准备好专业科普产品便于协助宣教),大大提升了咨询效率,这是被实践证明的“广东速度”。
图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忠文正在为群众答疑解惑
“轻医疗重引导”给医生减负,
优势学科这样提高受益面
当日参加科普咨询活动的科室,既有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内科、肺科等优势科室,随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而备受群众欢迎的中医科,还有随着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等重大任务部署而越发重要的内分泌科、心理科。
“强心、健肺、壮肾、敬老、安宁”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学科建设的重点,该院心内科是国家心血管临床重点专科、入选省部共建“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连续五年在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专科排名榜中排名前五,是华南区域主要心血管病中心之一。肺科在国际著名肺癌专家吴一龙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在各类肺部肿瘤的诊疗上做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在广东省乃至整个华南地区享有盛誉。此次科普咨询,广东省人民医院打造了优势科室避免“大材小用”的样板。
图为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夏爽正在为群众答疑解惑
“我妈妈心肌梗塞,我怕自己也有心脑血管问题,前几天检查出血脂偏高,尽管平时一直很注意生活习惯,还是有点担心。医生讲解过后,我放心多了。”
一位中年女士搀扶着78岁的母亲,一起来到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夏爽的咨询台前。母女俩是在居住地做完检查后,慕名来该院心内科就诊的,记错了挂号日期,正巧赶上此次活动。其中,母亲有心肌梗塞病史,想要咨询用药情况;而女儿则担心自己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夏爽仔细阅读母女俩带来的诊断报告并给出建议,具有“健康焦虑”的女儿说,自己挂号的目的已经通过科普咨询实现。
市民麦先生带着母亲的诊断单来到现场,他对记者说:“我妈妈92岁了,去年在社区医院的义诊普查中发现了问题,她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我来问问治疗方面的问题,请教多长周期做一次复查、是否需要手术。”肺科副主任医师汪斌超告诉他,日常健康管理的中心思想是“重点在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届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不用过度治疗”。
图为肺科副主任医师汪斌超正在为群众答疑解惑
以上两个案例,体现着优势学科科普咨询活动的价值——一是把那些真正需要诊疗的人,引导到对应科室进行系统、科学的医学诊疗,而对需要预防、无需诊疗的情况给出“定心丸”,节约群众就诊成本;二是代为咨询的形式,可以给未到现场的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更灵活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机会;三是能够做好基层医院诊疗和一些义诊活动的衔接,助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中医科因人施治,通过望闻问切下结论、开处方。因为“人来就行”,不少患者希望能够直接获得药方。记者注意到,中医科的两位医生都带了纸笔和脉枕,一问一答间,挥手写就几样食材,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群体的咨询诉求给出精准的健康建议,体现着健康科普咨询活动的真正目的——进一步推动慢性病的防治关口前移,帮助群众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图为中医科主任医师闵存云把脉后为群众写下推荐食材
“有些道理都是相通的,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吃东西要细嚼慢咽,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昌俊细细叮嘱一位患有肺癌的78岁老人如何注意饮食禁忌,“像您这样尤其要注意牛羊肉、海鲜尽量不要吃,其他的哪个(吃着)舒服就吃,不舒服就不吃,再做得怎么好吃都不能吃多。”王昌俊结合中国人体质特点和中医药理知识,把权威的科普知识转化成“松弛感”满满的通俗话语,给这位老人带来康复的信心和健康的安全感。
图为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昌俊的科普咨询台
响应“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部署,
心理健康科普咨询这样“用心”“共情”
去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对精神卫生服务,提出了“既服务患者更服务大众”“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要求。此次广东站的科普咨询活动中,特别设置了心理科咨询,这是“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科普专项行动开展一年以来的首次。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注册心理治疗师杨静静在活动期间为10位群众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
图为科普咨询活动现场专家信息
这些群众年龄涵盖“广”,30—70岁的都有,老年人占半数以上;咨询问题也“广”,情绪焦虑问题、睡眠问题、婚姻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让记者感受到民众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度、接受度、重视度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已经明显提升。
广东省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员透露,在本次科普咨询活动策划之初,医院本没有打算设置心理咨询,是因为考虑到在医院过往进行的义诊活动中,由于其专业特点,心理科明显比其他科室“慢”。
杨静静告诉记者,从专业角度看,心理科不像其他科室,能够通过相关检测数值快速获取信息,医生只能通过开放式的对话用心收集信息并进行评估。而心理问题受到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多维度的评估,其中情绪状态评估、认知功能评估、行为表现评估、社会功能评估、生理与健康因素、人格与成长背景、支持系统、应对方式、风险评估等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梳理。多数来访者存在倾诉积压情绪的需求,想要深度交流,且一些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对自身问题的描述不够精准,医生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帮助群众安抚情绪、确定问题。
考虑到“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品牌,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广东实践的先行者、排头兵和主力军,在带动整个地域甚至全国的健康科普工作中发挥着表率作用,该院领导和心理科高度重视,经过深入研究、探讨,明确了“心理科的科普咨询并不等同于诊疗意义上的心理咨询”这一中心思想,决心为全国医院响应“儿科与精神卫生服务年”提供科普咨询活动样板。
图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注册心理治疗师杨静静正在为群众答疑解惑
杨静静在桌上放了一叠转诊单,对前来咨询的群众,熟练地切换粤语和普通话了解情况,对情节轻微的,简单“话疗”并给出建议,对确定需要全面诊断和专业干预的,就引导他们后续到心理科问诊。
“我压力很大……”一位女士在咨询过程中忍不住落泪。杨静静保持专注,耐心倾听,以专业知识引导该女士敞开心扉倾诉。原来,该女士曾遭遇丧子之痛,时隔20多年仍难以释怀。杨静静向该女士说明了科普咨询活动不同于义诊,具有时长较短、不够私密等特性,建议其预约正式的心理咨询,并简要介绍了正式诊疗的内容与优势。该女士情绪平复,决定择日到心理科挂号问诊。
今年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琳接受中国家庭报专访时提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能只是口号,而要真正落实到基层百姓的生活中。”据了解,广东省人民医院鼓励医务人员承担起健康科普的第一责任意识,要求“上接天线”,能够钻研先进的医疗技术,提升危急重症疑难杂症的诊疗能力;同时“下接地气”,把专业的医学科学知识转化为普通百姓能听得懂、看得见的语言和形式。此次的科普咨询活动不仅意味着该院医务人员的一场健康科普“练兵”,更是满足广大基层群众殷切期盼的惠民之举,希望能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科普咨询活动提供启发。
文/冯超
来源:中国家庭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