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筑生:北大001号博士,癌症晚期,带领中国数学走向世界舞台

摘要: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这是2001年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北大教室里,一位瘦骨如柴的老教授正在孜孜不倦地为200多名学子讲解数学难题。

谁能想到他正经历着癌症晚期的煎熬,每周要忍受近百次腹泻的折磨。

他就是张筑生——北大001号博士,中国奥数国家队主教练。

而这样一位数学界的传奇人物,临终前竟然连一个正式的职称都没有。

张筑生最光辉的成就,恰恰是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刻绽放。

1995年这位与癌症抗争了4年的老教授,接过了国家队主教练的重任。

说实话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

但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简直太英明了!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奥数国家队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过关斩将。

连续五年我们的队伍都站在了世界之巅,其中三次更是实现了大满贯,所有参赛选手都摘得金牌!

要知道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赛场上,各国高手云集能拿一次冠军都不容易。

而张教授带队五连冠,这战绩简直就是教练界的"战神"级别了!

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命题功力,简直堪称"题海狂魔"。

那些看得人头秃的数学难题,在他手中就像变魔术一样源源不断地涌现。

一般的数学老师,能在一周内出一道高质量的竞赛题就算不错了。

而张教授呢?一年能创作几十道原创难题,而且个个都是精品,这操作简直就是开挂!

但最令人动容的,还是2001年那个闷热的盛夏。

那时的张教授已经被癌症折磨得不成人形。

可他硬是连续七天,带着病痛坚持为二百多名参赛选手出题、讲解。

每一节课他都得强忍着全身的剧痛,声音虽然微弱但讲解起来依然激情澎湃。

那段时间他瘦得就剩下骨头架子,连口饭都吃不下。

只能靠喝牛奶和葡萄糖勉强维持体力,就这样坚持着为学生们上课。

望着他在讲台上瘦弱的身影,很多学生都偷偷抹眼泪。

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用"燃烧生命"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看到张教授如此惊艳的成就,你一定会好奇这样的数学天才是怎么炼成的。

说实话他的童年经历,真的是一波三折。

1940年张筑生出生在贵州贵阳的一个偏远山村。

那时的山村条件艰苦得让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

更糟糕的是小张筑生刚满两岁就患上了脑膜炎。

在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年代,这简直就是"死神来敲门"。

虽然最后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小脑却留下了永久性的创伤。

不过这个倔强的小家伙并没有被命运打倒。

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动手能力,经常搞出一些让大人都目瞪口呆的小发明。

小学五年级时他就靠自己的本事,做出了一个会自己爬上爬下的小木偶。

这个小发明还让他拿下了全国少年儿童科技发明一等奖,简直就是个"黑马"!

但命运似乎总爱和他开玩笑。

13岁那年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次不幸的摔伤,加上手术时的医疗事故,导致他的左手完全失去了知觉。

对于一个酷爱做实验的少年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但俗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去了做实验的机会后,张筑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数学研究中。

就这样他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数学系。

在大学里他简直就像开了"学霸挂"一样。

才上大二就已经把四年的数学知识全部啃下来了,这操作也太秀了吧!

老师们都说他是"多年难遇的数学天才",这评价简直就是实力宠粉啊!

你看有时候命运关上一扇门,可能会打开一扇更大的窗。

就是这样的变故,成就了后来那位叱咤数学界的"大神"!

在四川大学惊艳一时的张筑生,此后的人生更是开挂。

他不仅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还成了北大第一位博士,拿到了"001号"博士证书。

这含金量满满的头衔,让他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1986年从海外进修归来的张筑生,接下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那就是编写一本全新的数学教材。

说实话写教材这活儿,简直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为了这本《数学分析新讲》,张教授整整熬了五年!

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泡在书房里,对着一堆数学公式冥思苦想。

要知道数学分析可是数学界的"基本功"。

相关的书籍多如牛毛,要在其中独树一帜,难度简直堪比登天。

但张教授就是这么较真,一遍遍推敲一遍遍修改。

最后这本教材成了众多高校的"镇校之宝",到现在还在被广泛使用。

除此之外他还破解了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四大猜想之一。

这个成就简直就是数学界的"顶级战绩"啊!

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你肯定会觉得张教授应该已经是顶尖教授了吧?

但现实总是令人唏嘘。

在川大任教14年,他愣是连个正式职称都没评上。

即便后来成了北大博士、国家队教练,这个遗憾依然没能弥补。

但张教授对此却从不介意。

他常说:"职称不过是个虚名,教书育人才是真功夫。"

每当看到学生们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他比自己获奖还要高兴。

在他看来培养出优秀的数学人才,比什么头衔都重要。

而他的这份执着和坚守,正是一位真正教育工作者最动人的品格。

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02年1月11日下午2点,北大的一间考场里。

一位瘦弱的老教授正在认真地监考微积分考试。

没有人知道这竟是张筑生人生的最后一次监考。

不到一个月后的2月6日,这位62岁的数学大师,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三尺讲台。

他走得太早了甚至连正式的职称都没来得及评上。

但是他的精神像一颗永不熄灭的启明星,继续照亮着中国的数学教育之路。

他的001号博士证书,被北大珍藏着成为一代学人求学精神的见证。

他带领的奥数国家队创造的五连冠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他编写的教材依然是无数学子案头的必读之书。

更重要的是他用生命诠释的那份教育情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说张筑生是中国的"数学英雄",一点都不为过。

不过在我看来比起"英雄"这样的称号。

他更愿意被记住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

是啊他就是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

正是因为有了像张筑生这样的人,中国的数学教育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他虽然走了但他播撒的数学种子,正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

这不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吗?

张筑生教授您永远都是我们心目中最可爱的"数学园丁"!

来源:小创文学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