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生的诸多角色中,为人父母无疑是最为重要且艰巨的一项。然而,这个角色所承载的压力与责任,却常常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被忽视。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为人父母的陷阱》一书,犹如一道光照进了这片被忽视的领域,深刻剖析了为人父母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社会现象背后隐
在人生的诸多角色中,为人父母无疑是最为重要且艰巨的一项。然而,这个角色所承载的压力与责任,却常常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被忽视。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为人父母的陷阱》一书,犹如一道光照进了这片被忽视的领域,深刻剖析了为人父母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并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为人父母,是一份全天候、无休且劳心劳力的 “工作”。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生活便围绕着孩子的吃喝拉撒、成长教育而转动。在孩子成长的漫长岁月里,父母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保障,更要倾注大量的情感与精力。他们时刻关注着孩子的身体健康,操心孩子的学业进步,引导孩子的品德塑造,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然而,与这份高强度付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在社会中却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政府在育儿支持方面的投入相对匮乏,使得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与资源帮助。他们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社会似乎将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没有给予这份 “工作” 应有的尊重与肯定。更令人无奈的是,育儿行为也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补偿,父母们只能默默承担着养育孩子的巨大成本。
育儿行业同样存在诸多问题。这一行业缺乏能够代表父母利益的组织,无法为父母争取合理的权益与资源。在研究和开发方面,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没有专业的研究来为育儿提供科学的指导,也没有针对性的开发来满足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这就导致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或者道听途说的方法来应对各种问题,充满了盲目性与不确定性。正如书中所描述的,“父母不得不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工作,得不到认可或补偿。育儿行业没有代表其利益的组织,在研究和开发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投入。” 这种现状使得育儿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
人们普遍认为,育儿并不是一个 “行业”,父母也不是 “工人”,这种想法情有可原。毕竟父母自愿承担育儿工作,这是他们自己想要做的,且非常乐意免费上岗。从多方面来看,育儿已不再是一份单纯的 “工作”,而是一种爱或生活方式。然而,即便为爱发电,育儿依然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文化与经济价值。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需要承担两大类责任。一是关怀孩子,这是育儿中较个体化的一面。父母会尽其所能地给予孩子爱、庇护、良好的生活条件以及欢乐,为孩子遮风挡雨。关怀子女的父母还会把自己珍视的文化习俗、传统礼节和信仰传承给孩子,为孩子的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多数人在为人父母之后,都能在纯粹爱意的驱动下,对自己的孩子承担照顾的责任,甚至激活某种关怀孩子的天赋。
二是培养孩子的技能,这是育儿中较专业化的一面。子女技能发展道路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父母煞费苦心的投入。技能不仅包括数学、阅读之类的 “书本智慧”,还涵盖诸如力量与灵敏、自信与智慧、坚忍与纪律等一般性品质,以及打橄榄球或打网球、下象棋或弹吉他、补轮胎或生火等具体技能。这些技能将为孩子们在成年后的独立发展保驾护航。但培养技能并非所有父母都能胜任,即便关怀孩子得心应手的父母,在技能培养方面也可能束手无策。
我们的语言将关怀和技能培养融合成 “养育” 一词,然而这两者实则天差地别。一旦有人质疑父母在技能培养方面是否具备同等能力,就容易被误解为是在说许多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子女,这种偷换概念就是 “为人父母的陷阱”,许多父母都会因此自缚手脚,从而无法思虑周全,帮助自己的孩子成年后获得成功。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竞争的日益激烈,孩子们需要具备一系列在当今社会中生存所需的技能。父母肩负着帮助孩子培养这些技能的重要使命,这关系到孩子未来能否在社会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即便那些充满爱心、全心全意想要为孩子好的父母,在技能发展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培训。他们自身可能并不清楚该如何系统地培养孩子的这些关键技能,在育儿过程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书中提到,“许多人想寻求帮助,又无力承担费用。” 专业的育儿培训资源往往价格不菲,这使得许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这种育儿技能培养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发展,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在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与资源,帮助孩子提升各项技能;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由于无法承担培训费用,孩子在技能培养方面相对滞后。长此以往,这种差距不断拉大,大大减少了贫困家庭孩子日后成功的机会。原本应该是公平竞争的人生赛道,因为育儿技能培养的差异,从一开始就变得不公平。
从历史上看,不同的技能都伴随着更多的机遇和财富,但将儿童的技能培养交托给其父母这一延续数千年的惯例,已然成为助长不平等的温床。因为孤立无援的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无力培养复杂的技能。正如心理学家乔治・斯托达德所述:“国王的核心优势并非血统;而是从出生起就能享受全面的保护和教育的权力。人们时常忽略这一点。” 从中世纪欧洲的读写和计算能力,到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再到封建社会的体力与脑力建设,这种模式始终存在,只是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面对如此严峻的育儿困境,我们究竟该如何解决?《为人父母的陷阱》的作者希尔杰提出了一个极具可行性的方案,即政府应当提供协助父母的综合计划。
政府的综合计划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首先,在政策制定上,应向育儿领域倾斜。例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有年幼子女的父母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使父母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育儿的关系。这样一来,父母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不至于因为工作问题而陷入两难境地。其次,加大对育儿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政府可以组织专业的团队,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育儿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并将这些研究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让更多的父母受益。同时,开发一系列低成本甚至免费的育儿培训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父母提供学习育儿技能的机会。
再者,政府可以建立育儿支持网络。通过社区、学校等基层组织,搭建育儿交流平台,让父母们能够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在这个平台上,父母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育儿专项补贴,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缓解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经济压力。正如希尔杰所说,政府的这些措施应当是减少而不是增加对父母的要求,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不再感到孤立无援。
《为人父母的陷阱》对美国的育儿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分析,大胆地提出了改变政策,以新的方式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支持。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为人父母这一角色所面临的困境,将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育儿问题摆在了公众面前。通过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认识,让我们明白育儿不仅仅是家庭的私事,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问题。
书中提出的政府应提供综合计划的解决方案,为解决育儿困境指明了方向。这一方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也让广大父母看到了改变现状的希望,激励他们为争取更好的育儿环境而努力。
《为人父母的陷阱》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父母、每一位关注社会发展的人阅读的书籍。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育儿困境的严峻性,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相信在这本书的影响下,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育儿问题,共同努力为父母和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打破育儿的陷阱,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凌雪梅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
来源:第一读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