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后膨胀上百倍,杀伤力远超蚊子!小小的蜱虫威力为何如此强?

360影视 2024-12-03 18:11 4

摘要: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种“吸血虫”,这种虫子我们很多人都见过,但被他祸害之前,我们根本不会去注意它,更不知道危险有多大。有人遇到它进了ICU,也有人因为它被确诊了罕见病!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种“吸血虫”,这种虫子我们很多人都见过,但被他祸害之前,我们根本不会去注意它,更不知道危险有多大。有人遇到它进了ICU,也有人因为它被确诊了罕见病

近日,广东惠州的张先生不小心被“吸血虫”咬了 ,随后便开始发烧,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被咬伤的伤口处红肿溃烂,流脓散发恶臭

张先生的病情发展迅速,很快出现感染性休克 ,被紧急送入当地医院ICU抢救,输了8瓶人免疫球蛋白才脱离危险 。医生表示,如果再晚点送来就救不回来了 。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上海51岁的王女士也不慎遭“吸血虫”袭击 ,同样经历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她去郊游的时候,小腿上突然被一个“黑疙瘩”咬住 ,用嘴一吹还想把“黑疙瘩”吹走。

王女士很快就把它捏死了,但是过了几天之后就开始发烧,还出现了关节肿痛的症状 。原本被虫接触的部位又红又肿。还好王女士心细,选择了及时入院检查,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和抽血化验,最终确诊为“莱姆病”

很多人肯定都没听说过这种病,“莱姆病”又称“蜱传播疾病”,是一种以蜱媒为传播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好在这几年对相关虫类的危害越发关注,相关治疗也越发完善,目前该院已为王女士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莱姆病主要还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早期治疗效果会比较好,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造成神经系统损害,比如说面瘫、肢体瘫痪等等,后期还可能会造成慢性关节炎

导致这种病的罪魁祸首就是“吸血虫”——蜱虫,蜱虫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寄生虫,它们不仅会让人瘙痒难耐,还可能会传播各种病原体,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更可怕的是,这种叮咬可能致死……

每年4-10月最温热宜人的时节便是蜱虫活跃的季节,它的个头很小,最小的只有2mm,爬在你身上你根本不会注意到。

所以去山郊野外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穿长衣长裤,并把裤脚塞进袜子里,以防蜱虫跟皮肤接触。活动回家后更是要检查衣裤,及时换洗。

有人可能想问了:“我平常在草丛里走路,或者去山里露营的时候会注意穿长袖、长裤,还会定期检查身上有没有蜱虫,为什么还是被咬了?”

这是因为蜱虫的叮咬不易察觉 。首先,它的口器非常尖细,可以像注射器一样刺穿你的皮肤,而你并不会感到疼痛;另外,蜱虫在吸血之前会先释放麻醉剂,让你的皮肤麻痹,也不会感觉到瘙痒。

像蚊子叮咬我们的时候,哪怕我们不能立刻发现,但瘙痒劲上来也能及时防护处理。蜱虫就不一样了,它很会隐藏自己,一旦蜱虫钻进皮肤,它会不断吸血,越变越大,从最开始的小芝麻粒,放大十几倍,变成黄豆大小,甚至更大。

硬蜱的吸血会持续好几天是时间,软蜱时间相对短,一般选择在夜间选择宿主吸食一个小时,在这期间,你可能完全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直到数天后,你才发现被叮咬的地方红肿发痛、甚至有溃疡、发炎等症状。

如果只是让人发痒、红肿还比较好处理,就跟普通蚊子包一样,忍忍也就过去了,但是蜱虫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携带的病原体 。比如莱姆病、斑疹热、恙虫病、日本脑炎病毒等等,都是由蜱虫携带并传播的。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症状重。其中,莱姆病就是一种比较典型和常发的神经系统疾病 。

另外,还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SFTS”),也是由蜱虫传播的。这是一种以高热、严重血小板减少及多系统的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的感染性疾病。

2023年初,我国安徽等地就曾报告多人感染“SFTS”,其中一例死亡病例的病程仅6天,发病急,病程短,让人没有丝毫防备。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从源头遏制疾病发生,躲开蜱虫的叮咬。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尽量避免被蜱虫叮咬呢?

首先,在进入草地等环境时,应该穿长袖衣、长裤,尽量将四肢包裹严实。避免裸露皮肤,防止蜱虫钻入。

其次,外出回家以后,需要仔细检查身体,可以对着镜子或者用手从前往后面捋,或者看耳朵后面、腋窝、腘窝、会阴这些地方有没有小虫子。如果有蜱虫附在身上,一定不要直接用手去摘除!

之前安徽宿州一名妈妈带着孩子去公园踏青时,发现孩子的后脑勺有蜱虫在吸血,立即用镊子把蜱虫夹住,连头部带尾巴都拔了出来。

广东惠州惠东县也有一女子在户外露营被蜱虫叮咬,她自行用镊子把蜱虫完整地拔了出来,并拍照发到网上,提醒网友注意防范。

有网友不少网友表示“看得好过瘾”“想试试能不能直接揪下来”……其实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那么,被蜱虫咬了之后到底该怎么处理?如果被蜱虫咬到的是孕产妇和婴幼儿,又该怎么办呢?

最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自行去除很有可能会让蜱虫的口器倒刺留在体内,而且蜱虫受到刺激之后会更加往皮肤深处钻,并会成倍释放唾液,我们没有经验只会弄巧成拙。

在医院医生会先对伤口进行消毒,然后打麻醉使蜱虫麻醉昏厥,等到蜱虫无法再释放唾液后再将蜱虫完整取出。民间流传的那些用镊子摘除或是直接捏碎、火烧蜱虫等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医生取出蜱虫后,会安排入院观察治疗,并为患者注射相应的抗病毒药物,防止病毒感染,在度过病毒潜伏期之后,身体无相应病毒感染症状后再出院。若出院后身体再次出现不舒服,一定要再次及时就医。

孕产妇感染病毒后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呼吸不畅、腹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流产、早产等并发症。因此,孕妇在外出时应尽量避免去野外或草丛密布的地方,如果必须去,最好穿长衣长裤,将裤腿扎紧,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

婴幼儿抵抗力弱,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更容易受到感染。如果被蜱虫咬了,可能会出现发烧、呕吐、乏力等症状,甚至有休克和死亡的风险。

如果家里有婴幼儿,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儿童专用的防蜱虫产品,比如儿童驱避剂、防蜱虫贴等。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随意触碰草丛或动物身上,避免被蜱虫叮咬。

如果孩子不慎被蜱虫咬伤,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处理,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去除蜱虫。

总之,被咬伤后,不要自行处理,有就医条件的都要尽快去医院。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需要定期清理家里的床上用品、地毯、宠物卧具等,这些都是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可能藏有蜱虫的场所。

近年来,我国对蜱虫的研究越发重视,我国已知的200多种蜱中微小扇头蜱分布最广,对微小扇头蜱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重要进展。

科学家预测微小扇头蜱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结果显示其分布范围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

研究还发现,年降水量、温度等因素对其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在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干燥,微小扇头蜱的数量较少;而在华南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微小扇头蜱的数量较多。

相应的,春夏蜱虫的数量会比较多,秋冬温度降低,空气变得干燥,蜱虫的活动数量也会有所减少。但是蜱虫很机智,他们会找有毛发的动物取暖过冬,所以我们要尤其警惕野外的毛类动物。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微小扇头蜱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其基因组中的多个基因与疾病传播相关。这表明微小扇头蜱作为一种重要的疾病媒介生物,其分布和遗传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对微小扇头蜱的研究之外,我国对其他蜱类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已知的200多种蜱中,微小扇头蜱分布最广,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地区。

其中,广布硬蜱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蜱类,它们通常栖息在牲畜身上,并通过吸血传播疾病给人类和牲畜。广布硬蜱的基因组已经被测序并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组中存在大量与疾病传播相关的基因。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蜱类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例如,全沟硬蜱是一种生活在森林中的蜱类,它们可以通过咬人传播疾病给人类和动物。全沟硬蜱的基因组也被测序并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组中存在许多与适应环境变化相关的基因。

总之,对于蜱虫我们不用过于恐慌,蜱虫大多数都生活在野外,活跃在那些人迹罕至动物活动较为活跃的森林中 ,只要我们注意防范,不去未开发的森林草地,进行户外活动注意喷防虫喷雾,我们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跟蜱虫接触。

另外,这些年科学家对蜱虫的研究越发深入,医生对蜱虫引发疾病也越发熟悉,哪怕被蜱虫叮咬,只要及时就医,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引发严重疾病。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

健康中国2024-07-27出发前必看!暑期出游,应做好哪些准备?如何预防和处理蜱虫叮咬?| 时令节气与健康

扬子晚报20224-11-12诊室病例|蜱虫还在作怪!“吸饱喝足”后比拇指还大

来源:万物灵熊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