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我也清醒地意识到,我女儿状态虽然越来越好,但并未完全康复,完全恢复社会功能,走上人生正轨。所以那些艰难的日子并没过去,我们仍行进在抗疫的路上。
我是一位抑郁症孩子的妈妈,患病四年多的女儿,近期有了很大好转。
去年八月末医院复查的量表结果显示,她已经趋近康复。
目前虽然未能成功复学,但总体状态越来越好,情绪稳定,主动少玩手机,自学学习,积极锻炼身体,更加理性消费。
希望和更多同样身陷困境的家长互相探讨、集思广益,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共同学习和成长。
同时,我也清醒地意识到,我女儿状态虽然越来越好,但并未完全康复,完全恢复社会功能,走上人生正轨。所以那些艰难的日子并没过去,我们仍行进在抗疫的路上。
但我引以为傲的是,我认为自己是半个成功者。
原因有二:
其一、因为我边惯边治疗边疏导、家长学习成长改变的原则,我女儿已经从之前的小恶魔(网贷、冲动消费、离家出走、异地见男网友、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上学、沉迷游戏),回归为如今的小天使(情绪稳定、通情达理、关爱家人、理性消费、锻炼身体、管住嘴迈开腿、主动学习、主动少玩手机游戏、重返课堂,开始为了明亮灿烂的未来积极努力)。
其二、作为单亲妈妈,我已从“一人抑郁,全家抑郁”的状态中挣扎了出来,从曾经一心求死作为逃避的软弱中站了起来,从茫然失措、应对失常中变得坚定了起来。前进的路上虽然依然荆棘满地,但我已然通过不断地看书学习、思考总结,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进退有度、左右有局。我相信、深信、坚信,我的方向是对的,我的方法是有效的,只要我一直在努力,永不言败,永不放弃,那么,就算慢一点,迟一点,我和女儿终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时光在向前奔跑,我们一定能越过越好!那些幸福美好的时光,依然有我们的份!我们并没有被命运甩出局。
如今的我,如此乐观、坚强,早已擦干了眼泪、放下了焦虑,用一颗平静淡定的心,一颗勇敢无畏的心,直面困境,积极应对。
杀不死我们的,终会使我们更加强大。这些苦难,不过是一份包装丑陋的礼物,它让我停下了忙忙碌碌的脚步,改善了混混沌沌的生命状态,开始了有觉知的生活,活在了当下。越来越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勇敢地去断舍离,远离不必要的人事物,放下对功名利禄的执念,追求精神的富足,遵循自己内心的指引,选择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去做最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全家生病,孩子吃药。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活好自己的家长,活成一束光的家长,就能引领孩子走出心魔、重获新生!
苦难让我速度成长。我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不幸陷入了和我一样的困境。因不堪无边无际的压力和绝望,有的家长焦虑抑郁,有的家长气急败坏地声称放弃,有的家长计划着干傻事......
因为经济和时间的限制,更多的资源向罹患心理疾病的孩子倾斜,送孩子去住院治疗,去看昂贵的心理咨询,去参加天价的训练营。家长无奈处于缺少关爱和帮助的境地。“一人抑郁,全家抑郁”,是很容易踩进去的坑。而且,强烈的病耻感、失落感,很难向外人诉说,包括亲人和朋友。家长成了无人过问、无人关怀的特殊弱势群体,不管从前活得多么光鲜亮丽,多么神采飞扬。生病的孩子显然成了前半生所有努力的一票否决。
所以生病的孩子难,家长也很难。
因为在成都精神科魏老师的帮助下,在我自己学习、疗愈、成长、改变中,我终于走过了那么多活不下去的苦日子。再回头看看,在我身后的泥泞里,还有数不清的家长还在无力挣扎、哭嚎,求助无门,就像当初的自己。
孩子抑郁症/双相/精分点↓链接咨询魏主任
成都精神科魏显仪在线咨询-表单-金数据
所以,恢复些许生命能量的我,希望通过文字、视频,能安慰到他们,给他们信心和勇气、力量和希望,帮助他们早日挣出泥泞,回归为情绪稳定、元气满满的家长,从而有能量引领孩子走出心魔,重获新生。
同时,希望年轻的家长、或将来的家长能看到我的文字或视频,不是被痛醒的,是看着我痛也能提前醒悟,能及时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学习心灵成长、人格健全知识,掌握非暴力沟通能力,好好说话,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总好过被动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毕竟,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低龄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住院时见过最小的患者仅仅八岁,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在根本不知道抑郁为何物的年纪,患上了抑郁症。问他怎么来住院了?他一脸懵逼地说不知道,说别人都说他很奇怪,和大家都不一样)。
也希望更多的人,包括专业人士、已经成功度劫,积累丰富经验的家长,能加入到传播爱和力量的队伍中来。因为心理疾病患者家长,太痛太苦、太艰难,而且因为病耻感,在现实里无人可诉、无人可依,孤立无援,太需要抱团取暖,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了。
根据自身经历,总结如下:
一、孩子六岁前,严重缺乏家长的关爱和陪伴。
当然之后也一直缺乏。但专家说孩子六岁前是神经元连接、脑回路、思维模式、情感反应模式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会影响一生。
孩子八个月时,迫于经济压力,我选择了外岀工作且经常加班。期间频繁换了四位保姆。不断变换的养育人和生活环境,让孩子无法建立与世界的友好联结和安全感。此时,孩子开始吸吮手指来自我抚慰,一直到如今十七岁,停不下来的吸吮手指和啃指甲(近期女儿了解到,吸吮手指——张嘴呼吸——腺样体面容——越长越丑,所以体内产生了洪荒之力,已戒掉。看,生病的女儿仍然是有力量的人!)。
一岁零十个月,送去上幼儿园,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压力和焦虑,让小小的人儿天天哭到嗓子哑,哭到声带小结。所以过早送去上学,绝对是败笔。
二、父母关系失和。
父母均没有“父母关系和谐,多在孩子面前秀恩爱、撒狗粮,家庭环境温暖幸福,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和最好的生态环境这样的认知”,经常肆无忌惮的在孩子面前吵闹、摔东西。记得有一次,孩子爸爸怒摔到地板砖上的玻璃杯,那巨大的声响和四溅的碎屑,成年人也会吓一大跳吧。何况懵懂无知的幼儿。
所以,后来,女儿害怕狂风暴雨,害怕任何大的声音,那惊惊惶惶、浑身猛然一震、脸色苍白的小模样,十分可怜。但无知的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故我,率性发泄着自己的怒火和情绪,无所顾忌。
最近女儿告诉我,爸爸妈妈吵架时,她除了害怕,还十分自罪自已,认为是不是自己不够乖,不够好,所以爸爸妈妈才会生气吵架。内心十分惶恐不安、自卑。后来发展成为讨好型人格。
这绝对不是我女儿犯傻。今年看了很多心理知识的书,才知道天下所有小孩子都会自我归因,承担莫须有的过错。这是心理活动规律。
可无知的我们懂什么呀?不懂,又没有积极学习的意识。错、错、错,一直错,终究配成大祸。
三、爸爸长达五年的恐吓。
据女儿向魏老师倾诉,这是她生病的主要原因。
小学时,长达五年时间(截止到父母离婚,爸爸离开家),望女成凤的爸爸为孩子买了好多好多重复的练习题,这让女儿非常焦虑和痛苦,小小的人儿当时曾声称:“作业太多太多,干脆自杀算了。”
爸爸常年耳提面命,要求女儿每科必须考九十五分以上,必须考上重点中学,不然会打她。
成年人根本想象不出孩子的单纯和天真幼稚,几近愚蠢。后来女儿告诉我,她一直认为爸爸会打她到死,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她一直都很恐惧、很害怕。仿佛头顶悬着一把锋利的宝剑,不知何时就会伤害到她的性命。如此长期超量分泌的肾上腺素,宛如一只丛林待被野兽捕食的小羔羊,高度紧张惊惶,怎能不伤害到女儿的心理健康?
所以,后来,女儿患上了考试焦虑症,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无法走进考场。原本小时候的女儿笑言,“考试没什么呀,就是规定了时间和地点的作业罢了。”
虽然小学六年级时,爸爸离婚离了家,但余威犹存。女儿仍然担心爸爸会破门而入、或上下学路上半路截道,因为不小心考差的成绩,打死她。
第四、长年缺少温柔母爱的滋养。
作为妈妈,我能保证休息时间好好陪伴女儿,让她开心,让她快乐。
但自我提升的学习、加班出差实在占用时间太多,给予女儿爱的滋养和心灵营养实在太少。
而且,失败的婚姻、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养家糊口的经济压力,原生家庭的影响,天生易焦虑、消极、灾难化思维,让我自身长期处于烦躁和焦虑的负面情绪中,有时免不了对孩子简单粗暴,没能很好顾及孩子的感受,伤害到了孩子。
同时,我意识到,我自身是存在轻微强迫、焦虑情绪的,虽然社会功能完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职场人。但情感功能显然不及格。
第五、心理学的文盲,代际传递的教养方式。
孩子爸爸一直信奉“棍棒出孝子,黄荆棍出好人”。我曾提醒他这样会伤害孩子心理健康,但他毫不在意,说只管孩子成绩好,才不去管孩子心理健不健康。还警告我不要干涉他的教育,否则对孩子的惩罚加倍。所以,我无奈选择了袖手旁观。长大后的女儿向我抱怨,妈妈没能好好保护好她,弱小的她当时好无助好可怜。
我呢?虽然比爸爸稍好一点点。但也沿袭了部分母亲对我的教养方式,生气的时候容易口不择言,用语言暴力打击和伤害女儿。
如今大错已然铸成,只得抱着“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信念和希望,努力帮助女儿,重获新生。
希望看到我文章的有缘人,能吸取我的教训,多多学习心理学,关注自己和孩子心理健康,好好说话,用爱和温暖哺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吧!
也有部分不甘心、想不通的网友,向我吐槽,认为自己一生善良厚道,勤勤恳恳,孝敬老人,完全不应该遭此厄运和报应。
可我认为,凡事皆有因果,世上根本就没有莫名其妙、突如其来、飞来横祸之说。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福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
翻翻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脸上那逐渐消失的灿烂笑容,眼睛里那慢慢暗淡的光芒,完全说明了一切。
全家生病,孩子吃药。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生病的大部分家庭有一个套路: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生病的孩子。
有部分家庭的家长,自己本身就存在心理上的缺陷,一直未得到疗愈。
另外就算家长千好万好,只要你没活好自己,那就是问题所在。
家长焦虑不堪、疲惫不堪的生命状态,就像弥漫在家庭里的毒气,长年腐蚀着孩子稚嫩的心灵。
曾经看过一视频,作者讲述她小时候,家长离婚,家庭贫困,学业繁重,同学关系不好。回到家看到蓬头垢面的妈妈,一脸焦虑伤心地呆坐模样,瞬间觉得那就是自己长大后的样子。那一直苦,一直累,一直痛的人生,还有什么坚持下去的必要?七岁的小姑娘告诉妈妈,她不准备继续活下去了。
所以,家长们,你们该干的事不是当好老师的助理,天天为了学习成绩伤害亲子关系,“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而是活好自己,放松快乐,活得有劲有趣有奔头,人生快活的样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无声的引领。
活好自己的家长,才有能力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因为人不可能拿出自己都匮乏的东西。
当孩子喜欢家长,愿意和家长待在一起,把家长作为人生榜样,愿意长大后成为家长的样子,还用得着当下这么苦口婆心的唠叨、急赤白脸的咆哮、痛苦绝望的挣扎吗?
心理学的文盲家长,活错了,活错了方向。
不过,人生很长,不必慌张,一切都还来得及。因为您还在,孩子还在。
来源:人初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