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岁月长河奔腾不息,却始终无法冲淡人们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缅怀。身为曾受总理精神滋养的晚辈,尽管与他相处的时光有限,但从长辈们饱含深情的讲述,以及为数不多却无比珍贵的记忆片段中,一个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在我心中逐渐立体起来,化作照亮我前行道路的熠熠灯塔。
海棠寄情:忆总理
岁月长河奔腾不息,却始终无法冲淡人们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缅怀。身为曾受总理精神滋养的晚辈,尽管与他相处的时光有限,但从长辈们饱含深情的讲述,以及为数不多却无比珍贵的记忆片段中,一个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在我心中逐渐立体起来,化作照亮我前行道路的熠熠灯塔。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女士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一起,结为革命伴侣。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们携手同行,书写了一段矢志不渝的爱情传奇。然而,长期的艰难斗争和超负荷工作,无情地损害了邓颖超女士的健康。两次痛失孩子的经历,加上严重的疾病,让他们失去了拥有亲生子女的机会,这无疑是他们心中无法言说的伤痛。即便如此,他们将对子女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到众多革命后代身上,用无私的关怀,在这些孩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1928 年,李鹏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李硕勋彼时正担任浙江省军委书记。不幸的是,李硕勋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得知消息后,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心急如焚,第一时间牵挂起李鹏母子的安危。邓颖超女士肩负着总理的嘱托,辗转奔赴成都,将年幼的李鹏接到重庆曾家岩50号。当周恩来总理看到李鹏安然无恙地站在面前时,眼眶瞬间湿润,他一把将李鹏揽入怀中,声音哽咽地说道:“孩子,从今天起,我和你邓妈妈就是你的亲人。
邓颖超和李鹏
为了让李鹏接受更好的教育,周恩来总理精心规划,打算送他前往苏联深造。然而,由于当时新疆地区的反动军阀盛世才封锁了交通要道,计划被迫搁置。无奈之下,总理只好安排李鹏前往延安。在等待出发的日子里,总理即便政务缠身,仍不忘抽出时间陪伴李鹏。他手把手地教李鹏阅读《新华日报》,耐心地纠正李鹏的每一个发音,向他讲述革命的道理和国家的未来。1943 年,李鹏听闻周恩来夫妇回到延安,内心激动不已,步行数公里来到枣园,向总理汇报自己在延安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总理认真聆听,不时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与鼓励:“孩子,一定要铭记你父亲的遗志,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后,李鹏始终牢记总理的教诲,在莫斯科求学期间,他勤奋刻苦,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卓越的才能,为日后投身国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李鹏,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国内部分地区遭遇严重困难,上海、江苏等地的育婴堂面临粮食短缺的危机,无数孩子的生命岌岌可危。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他果断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人商议,决定将这些孩子送往草原,让他们在草原额吉的悉心照料下重获新生。这一充满智慧与大爱的决策,不仅拯救了众多幼小的生命,更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总理的胞弟周恩寿的孩子们,也曾在总理身边度过难忘的童年时光。周秉宜5岁时来到北京,在中南海西花厅与总理夫妇一同生活。尽管总理夫妇膝下无子,但总理始终坚守原则,拒绝将周秉宜收作女儿。他深知特权思想的危害,时刻教育孩子们要保持普通百姓的本色,不搞特殊化。总理常常语重心长地叮嘱周秉宜:“在外面,千万不能因为和我的关系就搞特殊,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理的生活极为简朴,他的住所里,家具陈旧却擦拭得一尘不染,不少衣物都打着补丁。有一次,家中的桌椅损坏,工作人员提议更换新的,总理却坚决拒绝,要求简单维修后继续使用。他严肃地说道:“国家正处于建设的关键时期,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即便在招待外宾时,总理也始终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总理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的工作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常常为了处理国家大事彻夜不眠。有一年,南方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总理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他不顾个人安危,踩着泥泞的道路,深入受灾群众中间,详细了解灾情,指挥救援工作。他的每一句话,都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受灾群众的心,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坚定了重建家园的决心。
总理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关怀同样无微不至。一位工作人员生病住院,总理得知后,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前往探望。他详细询问病情,嘱咐医生全力救治,还安慰工作人员安心养病。这份真挚的关怀,让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深受感动,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总理的人格魅力。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总理凭借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口才,为新中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在万隆会议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树立了新的准则,推动了全球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如今,中南海的海棠花依旧年年盛开,总理却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高尚品德,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每当看到那盛开的海棠,我就会想起总理,想起他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想起他对革命后代的悉心培育。总理的精神,如同这海棠花,在人们心中永不凋谢,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