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守护石寨山:石寨山大遗址立法保护纪实》由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昆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以“与法同行 守护石寨山大遗址”为主线,深度挖掘和打造系列宣传作品,全景展示昆明人大地方立法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生动实践。
从青铜密码到法治护盾
见证古滇文明融入中华血脉
讲述立法背后的每一帧故事
4月1日
昆明首部立法纪录片
《守护石寨山:石寨山大遗址立法保护纪实》
正式上线
《守护石寨山:石寨山大遗址立法保护纪实》由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昆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以“与法同行 守护石寨山大遗址”为主线,深度挖掘和打造系列宣传作品,全景展示昆明人大地方立法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生动实践。
昆明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广播电视新闻部摄制组历经近一年时间,辗转石寨山考古遗址发掘现场等多个地点,先后采访了数十位来自人大、文旅、立法、考古界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普通村民,用镜头记录下法治刻度丈量文明的瞬间,增强公众对人大立法工作的了解、支持和参与,进一步擦亮昆明历史文脉名片,强化文化传承保护意识。
金印之谜·立法之始
滇王金印·文明实证·立法呼声
石寨山大遗址,作为古代滇国文明的核心载体,承载着战国至汉代滇的历史密码。这里出土的“滇王之印”实证了滇国的存在,河泊所遗址的千枚封泥与大量简牍更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证据。
“揭开历史的面纱,石寨山的价值终于被重新定义——它不仅是古滇国的政治中心,更是中华文明南向融合的见证,于是一场立法保护的呼声就此响起。”
字斟句酌·民意熔炉
29稿修改·界桩定界·民生承诺
一字一句,反复推敲。禁止私挖的严厉条款旁,是配套建设的承诺;文物保护的红线下,留着乡村振兴的通道——这是一部充满张力的法规,是链接过去与未来、保护与发展的法治之道。
“保护与生存的博弈,历史与当下的对话——这部法规必须回答所有问题。”
法治刻度·文明新生
活化利用·乡村振兴·未来图景
《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是云南省昆明市首部专项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为石寨山大遗址的考古和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2025年5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立法保护的深意,正是让每一段边疆记忆,都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系。”
从听证会的观点碰撞,到29稿草案的逐字淬炼,这部纪录片以真实镜头穿透历史尘埃,将一场立法的诞生过程变为生动的法治启蒙课——它不仅是石寨山的保护纪实,更是当代社会如何用法律丈量文明厚度的缩影。当古墓群的黄土变成课堂的教案、公园的风景、村庄的机遇,一部法规的意义早已超越保护本身——它让文明的血脉,在法治的土壤中生生不息。
来源: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