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发展成就与企业文化,厚植繁花竞放的肥沃土壤,激励大家续写纺织品公司的荣光。摘要:2023年底,电视剧《繁花》热播,剧中“汪小姐”一句“我要做我自己的‘码头’”,见证了她从低谷时期的“仓库小汪”成长蜕变为创业“汪明珠”。该剧展示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批创业者奋斗干事的豪情壮志、开拓创新的时代新貌。剧中外滩27号外贸大楼、“汪小姐”所就职的中国
2023年底,电视剧《繁花》热播,剧中“汪小姐”一句“我要做我自己的‘码头’”,见证了她从低谷时期的“仓库小汪”成长蜕变为创业“汪明珠”。该剧展示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批创业者奋斗干事的豪情壮志、开拓创新的时代新貌。剧中外滩27号外贸大楼、“汪小姐”所就职的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是全国最早的专业外贸公司,正是东方国际集团旗下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前身。当公司的铭牌出现在屏幕上,激发了很多职工内心深处的自豪感。此后,在公司党委的支持指导下,公司工会以“繁花”为主题,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策划开展了贯穿全年的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传承优秀文化,赓续企业精神,以文化滋养职工续写繁花鼎盛。
朵朵繁花,赓续70年传承
一部剧点燃一座城,看《繁花》、议《繁花》一度成为时尚潮流。有业内人士称,一部《繁花》见证了半部纺织史,还有半部外贸史,呈现了上海产业经济发展转型的缩影。作为该剧原型之一,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发展成就与企业文化,成为这场文化热潮里重要篇章。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程静介绍,纺织品公司走过了将近70年,如今公司以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为主,包括纺织原料、纱线、面料和服装等,面料出口是公司的最大特色。公司旗下“银河牌”涤棉布在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市场享有盛誉,是上海乃至中国纺织品面料出口的一面旗帜。
“剧中很多镜头都折射出纺织品公司外贸人的心路历程。观剧的同时,我们也在思索,如何透过‘繁花’挖掘企业核心精神,建立文化自信。”程静总结,老一辈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在艰苦的环境中走世界、拓市场,他们走过非洲、中东、南亚、美洲,展现出纺织外贸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编织出公司创新、实干、精益的“繁花”文化特质。她举例,通过梳理发现,公司发展历程中有很多鼓舞人心的篇章和楷模,如“在开放改革中扩展涤棉纱布的出口创汇”的第五业务部、“树立改革观念,探索经营之道”的孙子扬、“开拓型的实干家”苏培基、“积极开拓外贸新路”的顾泉明、“高质量处理账务”的郑瑶妹……纺织品公司老一辈创业者苏培基,曾创办以印染厂为主体的深圳海润实业有限公司,采取工贸结合的全新尝试,从厂房架构、设备选型到开路铺砖,他带领三百名员工自己动手,通宵达旦,建厂过程中处处彰显精打细算、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一个月铺好厂区内600米的路,三个月内建好污水处理池,拉着装满样品的拉杆箱当“跑街先生”找订单。当年海润公司在全国外贸企业中名列前茅,被誉为纺织印染专业技术人员的黄埔军校,成为一段佳话,值得后辈学习。
一路繁花,新老接替竞芳华
“九十年代初期进入外贸公司的都是学校精英,在外滩工作更是件‘扎台型’的事。”“拜访住在和平饭店的客户,在黄河路上请客吃饭,很多真切场景,让人回想当年的青春岁月。”《繁花》剧掀起了老员工对外滩27号那段工作经历的讨论热潮,带给新员工们想象空间。程静说,工会以“繁花”为主题,开展了贯穿全年的文化建设活动,浸润到职工内心深处。尤其是“重走繁花路”外滩27号寻根之旅,掀起参与热潮。
“当百余名职工兴奋地步入外滩27号大楼,仿佛穿越时空,心中无限感慨。”公司工会委员朱海林讲道,公司三分之一的老员工在这里工作过,大家重回昔日辛勤工作的“工位”,激动地分享着各自科室的故事。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禹忠,简述了纺织品公司在外滩27号取得的傲人成绩,描述了公司从初期的艰苦奋斗到逐步壮大的过程。在不少青年职工看来,这些历史既是他们对标的范本,也是鞭策自己突破的动力。
为让大家更多了解公司历史和企业文化,全情参与“繁花”系列活动,公司工会在此前预热开展了“繁花朵朵知多少”知识竞答暨企业文化问卷调查,为职工提供了解公司、反馈心声的平台。紧接着,公司工会又紧锣密鼓地策划组织了“光影织繁花”摄影展、“繁花似锦织梦未来”纺织品公司历史与展望论坛、“七五盛世活力嘉年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最早的订单和单据是什么样的?公司最辉煌时期的业务员是怎么拓展业务的?公司一路繁花的原因是什么?”在“繁花”论坛上,公司全员参会,通过主持人互动提问、视频回顾、照片讲述等环节,6位论坛嘉宾共同讲述了公司改革发展历程中动人故事和未来展望。作为公司“90后”优秀青年代表,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费舰勇拓非洲业务蓝海,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从学徒到业务骨干的成长经历。活动中,公司向作出贡献的老员工致谢,并希望他们继续发挥优势,带教更多在市场一线奋力打拼的新生代“汪小姐”,为公司的转型创新、综合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续写繁花,以文化人织就新篇章
“天气不会一直好下去的。”《繁花》剧中一句台词意蕴深远。面对一次次外贸变局,纺织品公司不畏艰难,勇当新发展先行者。为开拓市场、扩大出口,公司曾创新经营方式,在当时率先采取灵活的外销价格、付款方式,货源收购上积极探索定向收购、产销联营、工贸结合等。在配额取消外贸转型的过渡阶段,公司创新体制机制,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抢回市场份额。公司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稳稳站住脚跟,赢得先机。
如今,外贸市场风起云涌,公司新老员工交替,传承核心价值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程静表示,工会将在公司党委的指导下,积极回应广大职工的期待,策划更多助力企业发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她举例道,工会正面向职工征集“繁花”故事,鼓励大家将身边老一辈纺织外贸人的精彩故事进行记录投稿,同时启动“文化之星”的评选,并组织职工对好故事进行拍摄创作。“希望大家都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
“寻找繁花的土壤、埋下繁花的种子、播撒繁花的肥料、期待繁花的盛放。”程静将去年文化活动的主题如此提炼总结并提出,今年正逢上海总工会成立一百年,公司工会计划在红五月推出“劳模工匠助企行”等系列活动,组织劳模集体和个人开展论坛,邀请近百岁高龄的劳模与“00后”外销员进行跨越世纪的对话,深入挖掘企业精神财富,厚植繁花竞放的肥沃土壤,激励大家续写纺织品公司的荣光。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