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携手市教育局、新疆科技馆打造手语导览服务 帮助听障人士看懂“科普”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2 11:20 2

摘要:当机器人的机械臂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时,听障朋友该怎样理解背后的编程逻辑?面对光控飞机、VR环塔拉力赛等体验项目听障群体如何更好操作?乌鲁木齐晚报将携手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新疆科技馆,推出手语解说视频,助力听障群体畅享科技魅力。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张梦婷)当机器人的机械臂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时,听障朋友该怎样理解背后的编程逻辑?面对光控飞机、VR环塔拉力赛等体验项目听障群体如何更好操作?乌鲁木齐晚报将携手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新疆科技馆,推出手语解说视频,助力听障群体畅享科技魅力。

2024年6月25日,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平台发布稿件《走进博物馆,他们渴望听懂声音》,讲述听障人士的逛馆之困,记录听障人士观展过程中对无障碍服务的现实需求以及遇到的具体困难。报道发出后引发各部门关注,本报携手市教育局、市聋人学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发起“手说文博,有爱无碍”公益行动,合力打造数字手语导览视频,于2024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上线,社会反响热烈。

随后,有听障人士向本报反映,他们期待更多场馆设置手语导览服务。
“我以前去过科技场馆,内容很丰富,也有文字解说,但有些体验项目,仅仅凭文字很难理解实验原理。”这位听障人士留言说。
于是,本报再次携手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市聋人学校、新疆科技馆,计划将科技展品、互动实验等内容制作成手语科普视频。
在国内,科技场馆里设置手语导览,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是新疆首个针对科技类场馆打造的无障碍导览项目。

新疆科技馆副馆长张韶华说,通过手语导览让科技开口说话,希望为听障群体构建零障碍科普空间,助力特殊观众与前沿科技展开深度对话。我们期待用指尖的律动解码量子纠缠的奥秘,用精准的手势复刻人工智能的轨迹,让无声世界同样能触摸科技变革的强劲脉搏。

“科技类展品的动态展示特性给手语翻译带来更大挑战,比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概念,需要创造性地构建手语表达体系。”市聋人学校手语教研组组长赵晓桥介绍,为确保专业性与准确性,该校将组成翻译团队,请教科技专家,针对高频科技词汇制定标准化手语翻译方案。

市聋人学校党总支书记周海燕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深入实施,这种“科技+人文”的双向赋能模式,正在重塑公共文化服务的温度与精度。希望通过此次打造科技馆手语解说,延续公益行动的初衷,鼓励听障人士走进科技场馆,学科学、爱科学,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