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评论区沦陷!从“军哥”到讨伐声一片,小米围剿战来得太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2 11:12 3

摘要:仅仅三天后,3月29日深夜,她驾驶的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起火,她和两位朋友不幸丧生。

从“营销之神”到“国民企业”,流量圣体的雷军,一直都是网友眼中的偶像!

但人红十分多,他摊上事情了!

3月26日,罗某还在为雷军的创业事迹点赞,憧憬着未来。

仅仅三天后,3月29日深夜,她驾驶的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起火,她和两位朋友不幸丧生。

从点赞到噩耗,巨大的反差令人唏嘘,这起事故也引发了公众对智能汽车安全的强烈关注。

罗某是个朝气蓬勃的应届毕业生,正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为了能在事业单位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她和两位朋友一起,从武汉出发前往安徽参加考试。

她们开的是罗某男友贷款买的SU7,去年十月才买,对这对情侣来说,这辆车寄托着对未来的期许,也预示着他们即将步入婚姻。

这辆充满爱与希望的车,最终却成了她们的噩梦。

罗某和男友最后的聊天记录,充满了爱意和对未来的规划。

“我爱你一辈子都是”,这句告白,如今听来让人无比心痛。

更让人感到难过的是,事故发生前三天,3月26日,罗某还给雷军创业经验的文章点了赞,也许她对小米和雷军本人都抱有敬佩和信任。

现在,这份敬佩和信任却变得复杂起来。

事故发生后,网络舆论快速传播,3月28日还在称赞雷军的评论区,瞬间被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占据。

大家曾经夸他“霸总风范”,如今却对他进行“讨伐”。

舆论变化之快,让人感慨流量时代的残酷,也引发思考:流量背后,有多少是真心的赞扬,又有多少是脆弱的虚假繁荣?

面对舆论压力,雷军公开回应,承诺小米不会逃避责任,成立调查小组配合警方,并提供了车辆数据、操作记录和系统日志。

但这依然无法消除公众的疑问,也无法减轻家属失去亲人的痛苦。

技术与认知的鸿沟

这起事故不仅仅是撞车那么简单,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需要仔细梳理才能搞清楚。

事发前,车辆的辅助驾驶系统已经打开,而且在7分钟内多次提醒驾驶员手要扶稳方向盘,还提示要减速,说明系统已经发现潜在的危险。

但事故还是发生了,为什么呢?是驾驶员没有重视系统的提醒,还是太相信智能驾驶了?

小米的数据显示,当时车速高达116公里/小时,在高速上,几秒钟的犹豫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驾驶员虽然有三年驾照,也开过长途,但晚上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更加复杂,对驾驶技术要求更高。

而且车上还有两个朋友,责任和压力都更大。事故后,车门打不开的问题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到底是撞击导致零件损坏,还是车辆高速行驶自动锁死保护功能启动?

又或者是驾驶员当时太紧张操作失误?各种猜测混杂,让事情的真相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电池在碰撞后着火,这让人担心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是否普遍存在。

现在多数电动车都用锂电池,能量高,但也有安全隐患,有一位比亚迪的网友用自己亲身经历表示。

1.新能源车本身在撞击时候就会有爆燃概率,这在你买车时候就要考虑。

2,智能驾驶的功能不能作为常规操作,我认为只有自己特别累,特别困,不得已赶时间,才会启用!

3,这次事故的原因官方没公布, 所以目前不能都把责任推向小米,一个公司能把产品从最初研发到上市不容易,能量产,也是得到国家认可,大家理性发言!

理性看待,无论什么车,在大力撞击的时候都会有生命危险!!!

安全伦理的缺失

小米一直很会搞流量营销,不管是卖手机还是造汽车,SU7也一样。

“年轻人的第一台保时捷”这类口号,一下子就吸引住年轻人,小米汽车因此火了起来。

但是,流量这东西好坏都有。用好了能赚钱,用不好也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尤其是汽车这行,安全最重要,一点点问题都可能出人命。

小米在卖车的时候,是不是太注重智能化和便宜的价格,而忽略了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能?

这一点,其他车企都要好好想想,毕竟,汽车安全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车辆的配置固然重要,但安全性提升才是根本。那些炫酷的科技和成功的营销,都不能掩盖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消费者买车,买的是安心和保障。

“一个人被捧得太高了不是好事,因为互联网的流量反噬太快。”留几手这句话发人深省。

当品牌被流量操控,营销超过安全,最终受损的不仅是品牌,更是用户的生命。

因此,安全性能的提升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能本末倒置。只有保证安全,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这次事故不只是小米要吸取教训,而是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大家在追求汽车智能化和科技感的同时,更要牢记安全是底线。

小型家用电器都有详细说明书,大型“移动电器”电动汽车更应该有紧急情况下的“保命说明书”。

说明书应该告诉大家,车辆失控、撞击、起火等危险发生时该怎么办,如何正确使用智能驾驶功能,以及如何逃生自救。

车企不仅要制造更安全的汽车,更要教用户安全使用汽车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保障车主的安全。

安全是赢得用户信任,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要构建更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需要行业、监管部门和用户携手合作。

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安全标准,从根本上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汽车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产品。

同时,用户也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更安全的汽车环境。

这起事故让人非常难过,更让我们认真思考。科技发展是为了改善生活品质,而不是造成生命损失。

我们希望调查结果尽快公布,给遇难者家属和社会大众一个交代,明确责任,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大家都在等待一个负责任的调查结果,从而吸取教训,防止未来发生类似事件。

希望这次的事件能给所有汽车公司敲响警钟,让他们真正重视车辆安全。

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

要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剧,汽车厂商需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每一辆车都能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

理性的舆论场不是非彼即彼的对立,呼吁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性,等待事情的后续发展……

雷军回应小米SU7车祸 中国青年网2025-04-02 07:48

雷军:“心情非常沉重”;遇难者母亲回应质疑:驾照不止3个月,她一直在开,有司机破窗救人

新民晚报2025-04-02 10:05上海

来源:漫悠芸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