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打败了日本?中国电视攻陷日本,一半市场被中国品牌占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2 12:55 3

摘要:近年来,中国品牌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已经进入日本几乎所有主流家电连锁店、家居用品连锁店和电商平台,品牌认知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显著扩大。

靠着在全球市场上历练出来的品质和价格优势,中国品牌正在重新划分以前由日本老牌子主导的市场格局。

近年来,中国品牌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已经进入日本几乎所有主流家电连锁店、家居用品连锁店和电商平台,品牌认知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显著扩大。

东京电视台援引一份调查称,2024年行业数据显示,中国电视品牌在日市占率近年突破半数,首次超越韩国竞品。销量前四席位中,海信集团旗下TVS REGZA、自有品牌及TCL占据三席,实现对索尼、松下的历史性超越。

日本行业观察家指出,海尔收购三洋AQUA、美的接手东芝白电、鸿海入主夏普等资本运作,使得"日系品牌"的内涵发生根本改变。当消费者选购贴着日本商标的商品时,其内核可能早已烙上中国制造的印记。

中国制造的家电,已经深入日本消费者的生活。在此背景下,近期传出松下将考虑出售或收缩电视机业务的报道,也并没有太令人感到惊讶。

《日本经济新闻》援引BCN调查数据报道称,近几年日本家庭对智能电视需求激增,是疫情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而耕耘日本市场多年的海信、TCL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从2020年到2024年在日份额增长了约20%。

△来源 / 日本经济新闻

要知道,比起那些默默无闻的小品牌,中国品牌一旦进入日本市场,就得准备好随时被审视和被警惕,因此在这种环境中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近日,记者来到在东京秋叶原的友都八喜卖场,发现海信REGZA电视的展台前聚集着比索尼多三倍的体验者。这个脱胎于东芝的品牌,在被中资收购七年后,正以日系工艺与中国智造的融合基因,重塑日本消费者对"品质"的认知。

更关键的是,在国民收入停滞的背景下,本土企业仍固守高端定位,与中国品牌"高配低价"策略形成致命错位

△日本厂商商品均价远超民众心理预期 / テレ東BIZ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称,“购买电视机就选日本企业品牌”这一消费行为已经发生改变。当消费者发现中国产品在核心指标上已不逊于日本制造,价格优势便成为决定性因素。

除了价格原因,中国品牌拿手的本土化改良,也打破了"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某日本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写道:"中国电视的AI推荐,比日系品牌更懂我的观影偏好。"

另一方面,曾以"匠人哲学"自豪的日系品牌,正陷入创新困境。索尼、松下等传统巨头的市场份额萎缩,暴露出日本制造业的结构性危机。

据日媒报道,某品牌55英寸4K电视的零部件数量,是中国同规格产品的1.3倍,导致成本高出25%,但画质差异肉眼难辨。

△来源 / unsplsah

显然,一些日本企业过于苛求对市场需求无益的性能与指标,投入不必要的成本,致使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在研发上不能及时调整产品。

“所以,现在越来越少的日本消费者坚持只买本土品牌,对于新一代的日本人来说,东西只要好他们就会买,中国品牌赢得了很多日本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不少日本学者如此分析。

而日本企业自身战略失误及制度僵化,也是中国品牌赶超日本品牌的一大原因。

日本学者汤之上隆在《失去的制造业》一书中,提到如今日本制造业面临的几个问题,如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时,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

△日本知名老字号在年轻人中认知度越来越低 / テレ東BIZ

产业研究显示,日系家电企业研发投入中,用于维持现有技术优势的占比达68%,而中国竞争对手将55%的研发预算,全部投向AIoT等新赛道。

尽管当前战绩斐然,中国企业的征途仍存隐忧。日本消费者对产品细节的严苛、对售后服务的极致要求,都是需要长期攻克的壁垒。

而且,在AI领域掀起的新一轮激烈的“全球商战”才刚刚开始。当前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浪潮正引发新一轮洗牌,中日企业或在智能家居生态构建中找到合作契机,催生新的产业融合范式。

时代的列车不断前行,中国智造的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职得日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