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日,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接受国家媒体采访时,向华盛顿发出警告:若美国胆敢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仅波及伊朗本身,更会将整个中东、乃至全球安全形势拖入深渊。这番话是针对特朗普在3月30日所作的“谈不拢就轰炸伊朗”言论的直接回应——
文丨陆弃
4月1日,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接受国家媒体采访时,向华盛顿发出警告:若美国胆敢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仅波及伊朗本身,更会将整个中东、乃至全球安全形势拖入深渊。这番话是针对特朗普在3月30日所作的“谈不拢就轰炸伊朗”言论的直接回应——这不是隔空喊话,这是两个核大国就中东未来发出的赤裸信号。
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威胁称,已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出“最后通牒”:若不坐下来谈判,美国将“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所谓“谈不拢就开炸”,听起来像是一句狂妄的竞选口号,但当这句话出自一位现任美国总统之口,并指向一个拥有核能力潜力的主权国家,其后果就绝不是语言游戏那么简单。
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局势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历经多年不断升级、积怨成仇。自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以来,华盛顿对德黑兰的极限施压从未停止,从经济制裁到斩首苏莱曼尼,从航母逼近霍尔木兹海峡到情报渗透、暗杀科学家,美国对伊朗的战略早已超出“遏制”范畴,进入实质性破坏阶段。而如今,特朗普再次挥舞战争大棒,已经不仅是在试图“震慑伊朗”,而是在公开挑衅一个国家的尊严与底线。
伊朗方面的回应也毫不含糊。德黑兰高层重申,任何针对其核设施的军事打击都将遭到“毫不留情的报复”。伊朗革命卫队早已将以色列、美军基地、波斯湾过境点列为战略目标,一旦战火点燃,整个中东将瞬间陷入连锁反应。从红海到黎凡特,从伊拉克到黎巴嫩,遍布的伊朗代理人网络足以形成区域性反击洪流。这不是“局部打击”,而是实打实的地区战争门槛。
而正是在这一关键节点,俄罗斯的表态具有高度战略意味。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明确指出,任何打击伊朗核设施的企图“不可接受”,将彻底摧毁多边外交努力,也会让核扩散风险大幅上升。要知道,俄罗斯不仅是伊核谈判机制的参与国,更是当前中东军事平衡中少数可调停的硬实力玩家。如今俄方不再“劝和促谈”,而是转向正面谴责美国,这意味着:中东的地缘博弈已开始向“美俄直接冲突”逼近。
美国若真动手,将不仅面临伊朗的反击,还可能激化俄罗斯在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强硬化。美国若孤注一掷,等来的绝不会是迅速胜利,而是全球安全体系的全面崩溃。
而且,特朗普的动机绝非“核安全”那么纯粹。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清楚地知道,选举季需要“强人形象”,而对外军事威胁、制造国际紧张,是转移国内视线的惯用手法。他曾靠“斩首苏莱曼尼”收割短期民意,如今极有可能再玩一次“中东点火”,以实现对拜登及民主党在外交上的压制。
而这种“为选票点燃战火”的做法,是对全球秩序最恶毒的玩弄。当一个核大国的外交政策成为一场选战的筹码,所有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平就都变成可被交易的废纸。伊朗,只是美国选战剧本中的一次“豪赌”,但赌注是全世界的未来。
现实地看,一旦战争开打,美伊都不会赢。伊朗虽然军力不敌美国,但其不对称反击能力极强,美国在中东的几十个军事基地、驻军设施、外交人员都将成为攻击目标。而美国若陷入伊朗泥潭,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成本,正如昔日伊拉克、阿富汗所证明的那样,“轰炸容易、撤身难”。
而对于中东民众而言,他们不关心核协议细节、选战策略或大国角力,他们只知道,一旦战争来临,炸弹落在的是他们的屋顶,孩子死在的是他们的怀中。那些在华盛顿与德黑兰决策厅里轻描淡写的“手段选项”,落地后就是无数平民的血与泪。
今天的中东,已经不需要更多“战争解决方案”,而需要的是“政治克制”和“战略诚意”。中东不是试验场,伊朗不是靶子,世界也不是特朗普的私人赌场。
来源:陆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