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江源村,学生们大展专业身手,对石雕窗户展开数字化采集与精心重绘,一笔一划复原图案纹样,为古建筑研究攒下素材。移步车田村,始建于1794年的清代老宅——王武惁新屋,也被他们用镜头“收入囊中”。
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汪艳荣 周莉 袁惠女 雷宇欢
3月25日,湖北科技学院校级学生团队“艺乡工作坊”的10名“00后”大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一头扎进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古村落。
他们穿梭在古建筑间,似一群文化“寻宝人”,用数字化测绘、采集,让古老建筑重焕生机。
在江源村,学生们大展专业身手,对石雕窗户展开数字化采集与精心重绘,一笔一划复原图案纹样,为古建筑研究攒下素材。移步车田村,始建于1794年的清代老宅——王武惁新屋,也被他们用镜头“收入囊中”。
学生李明化身线上讲解员,透过镜头,热情洋溢地介绍:“瞧这青砖黑瓦的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外墙八字展开,马头墙错落有致,彩绘砖雕精美绝伦。三进五开间,硬山顶抬梁式木构,大青石稳固地基,小青瓦铺就屋顶。屋檐绘着夔龙纹,马头墙有‘喜上眉梢’泥塑,垂花柱刻着暗八仙,大门旁风水洞缠枝卷草纹环绕,处处藏着古人智慧!”
艺乡工作坊指导老师汪老师表示,实地调研、测绘与数字化采集,帮同学们把理论知识“变现”成实践成果。与村民唠嗑间,传统建筑背后的生活百态、地域文化扑面而来,一下就点燃了他们守护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跨专业协作时,环境设计、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美术和新媒体专业的同学各显神通,沟通与创新思维直线提升。大家真切感受到专业的社会价值,主动扛起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重担。
2018年,怀揣助力乡村振兴梦想,湖北科技学院“艺乡工作坊”从一支5人小队起步,一路成长为如今40余人的跨专业“精锐部队”,涵盖环境设计、新媒体、美术学等专业。多年来,他们扎根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非遗创新研究,斩获“互联网+”“挑战杯”等省赛大奖,还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艺术实践工作坊。
为让鄂南古建筑文化“出圈”,师生们脚步不停,持续深入传统村落,实地记录、收集资料,绘图、影像采集双管齐下,搭建起数字化档案;VR建模、短视频、公众号轮番上阵,线上传播火力全开,活化乡村文化资源;团队联合社团、文化机构,举办交流活动,为古建筑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能量。
在《大学之道》节目中,“艺乡工作坊”师生跨越课堂与田野,化身古建筑文化“代言人”,守护历史厚重与先辈智慧。从鄂南传统建筑数字化传承,到乡村民宿改造,老宅在他们手中重焕新生。借节目东风,录制“于古建之中,他们探寻了一系列中国智慧”主题栏目,彰显高校学子文化传承担当。
在马桥乡村记忆馆,工作坊成员变身志愿者,讲解、互动间,用专业素养与文化自信圈粉无数。成员们还在油菜花海打造景观艺术装置,成功吸引更多游客。
学生团队负责人刘玉松感慨:“参加工作坊,传统建筑知识‘爆棚’,各地建筑风格差异也了然于心。心态更是大转变,从单纯好奇古建筑,到立志投身修复工作,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爆棚’,原来弘扬文化就近在身边!”
汪老师说,他们将深挖湖科综合学科优势,打破专业壁垒,借数字化技术“圈粉”青年关注传统建筑;设计创新、文旅融合双驱动,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产业转化;鼓励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等服务,在实践中厚植担当情怀。
来源:咸宁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