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剧情的背景是苏州,但是该剧90%以上取景在宁波完成。伴随着该剧火了,海曙秀水街、江北慈城、镇海“沿江酒家”等剧中场景,也被一一开盲盒,实现借剧“出圈”。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王彬 金卓帆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思想有观点,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玮。
(视频由AI共同创作)
《小巷人家》火爆,赢家除了制片方,还有一座城市——宁波。
虽然剧情的背景是苏州,但是该剧90%以上取景在宁波完成。伴随着该剧火了,海曙秀水街、江北慈城、镇海“沿江酒家”等剧中场景,也被一一开盲盒,实现借剧“出圈”。
近年,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已不是个例。影视“打卡游”盛行,城市该如何“入戏”?借剧“出圈”,城市如何“出戏”?如何放大“影视+文旅”的效应,让城市“长红”?
潮声丨“入戏”“出戏”,城市在演哪一出大戏?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玮:
“影视+文旅”是“泛在文本时代”的证明
城市从一个居住场所,变为一个有待游客探求、解析与阅读的“文本”,很多时候是由影视引起的。早在2008年,“影视+文旅”就由电影《非诚勿扰》与杭州西溪湿地的叠加,而形成了一时之风尚。但在那个时候,移动互联网,尤其智能互联网尚未普及。线上的影视文本,与线下的显示文本之间,还只是偶然的重叠。很多地方想学西溪湿地,却学不到家。
而今,随着智能互联网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基于算法的“引流”成为文化消费的常态。人们对电影、电视剧、微短剧等文本的阅读体验,开始成为算法关切的重要对象。算法自动关联起线上与线下的不同文本。
于是,“影视+文旅”变得愈加常见。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延伸了自我的阅读体验,丰富了世界的文本表达,也让一个“泛在文本时代”的到来得到证明。
传统阅读经验止于掩卷,电子阅读经验止于关机,而“泛在文本”的阅读经验则至少止步于打卡,有的还能引发二度创作。
请不要轻视“影视+文旅”的融合,这是一个新文化时代出现的象征。自此而后,过往的文化接受理论、文本阅读理论、价值传播理论等,都有可能得到重新校正。站在这个层面来看待它,你还会觉得“跟着短剧去旅行”,仅是一句口号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