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武汉理工大学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应用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5版)启动会”在武汉举行。会议以“面向行业需求,服务应用创新——推进数智时代应用型期
3月28日,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武汉理工大学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应用型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5版)启动会”在武汉举行。会议以“面向行业需求,服务应用创新——推进数智时代应用型期刊的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之路”为主题,来自教育界、出版界等领域的320余位专家代表参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武汉大学副校长陆伟、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刘春江出席会议并致辞。
崔海教对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应用型期刊正从单纯的 “知识传播者”向“实践赋能者”转变,在发展过程中需强化制度管理与内容质量,深化产学研协同合作,拓展国际传播渠道,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
陆伟强调指出,应用型期刊是连接学术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键桥梁,也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战略需求的重要载体。此次研讨会聚焦中国应用型期刊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以及数智时代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
刘春江提出,应用型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应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以数智技术为支撑,创新服务生态;以协调机制为纽带,共建评价标准。
在证书颁发环节,陆伟、刘春江为《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3版)》中的权威、核心期刊参会代表以及优秀评审专家代表颁发了证书。该报告共评选出权威期刊61种、核心期刊276种,为推动应用型期刊行业发展发挥了作用。
在《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5版)》工作启动环节,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思洛教授系统解读了新一轮评价报告的研制思路与方法,从“五大需要”视角阐述了开展应用型期刊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提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的总体目标。据介绍,新版报告将聚焦数智技术、开放环境、服务行业等维度,致力于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战略指引,推动我国应用型期刊评价迈向新阶段。
随后,会议进入主旨报告环节。在“应用型期刊评价创新与实践探索”和“应用型期刊产学研用与高质量发展”两个专题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等学报编辑部代表重点分享了应用型期刊的理论认知与优秀实践案例,并深入探讨了中国应用型期刊发展及其评价工作。
会议还进行了“应用型期刊评价与科研管理协同发展”专家座谈会环节。多位专家展开跨界对话,就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工作的意义、价值及其在科研管理、服务行业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深度探讨,为构建开放、协同、共进的应用型期刊发展共同体建言献策。(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供稿)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