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换帅!当美国三大芯片巨头CEO都是华人,说明了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2 17:30 3

摘要:“芯片创投教父”陈立武,开启英特尔逆袭征程?AMD苏姿丰:霸道女总裁拯救濒临倒闭的AMD华人之光黄仁勋:从困境少年到AI行业领航者华人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背后的成功密码未来芯片产业:全球市场的关键变量

导读

“芯片创投教父”陈立武,开启英特尔逆袭征程?AMD苏姿丰:霸道女总裁拯救濒临倒闭的AMD华人之光黄仁勋:从困境少年到AI行业领航者华人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背后的成功密码未来芯片产业:全球市场的关键变量

英特尔,这个半导体领域的老牌巨头,在3月12日盘后迎来了久违的股票大涨,涨幅超10%。原因是,这一天英特尔宣布了陈立武(Lip-Bu Tan)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的消息,并结束了英特尔3个月的CEO空缺期。

图源:intel newsroom

这是自1968年英特尔成立以来,史上第一位华人CEO,更是首个从外部“空降”的掌舵人。同时,也打破了英特尔57年来的内部晋升传统。颇有破釜沉舟,奋力一搏的意味。

从市场反应来看,大家对新CEO的任命高度认同,毕竟作为“芯片创投教父”的陈立武,在商界和产业界都备受尊重。不仅是顶级投资者,也是经验丰富的科技企业管理者。但他是否能拯救困境中的英特尔,目前尚不得知。

自此,美国芯片三大巨头均由华人执掌。英特尔CEO陈立武、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AMD董事长苏姿丰齐聚硅谷,站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权力巅峰,彰显华人在全球高科技舞台的影响力已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尤其是陈立武,他曾直言“中国半导体未来可期”。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他,也曾是中芯国际2020年回A上市之时唯一一位18年不变的董事。执掌英特尔后,陈立武未来如何加强同中国市场的产业合作跟资产投资,同样值得关注。

“天才少年”、“技术宅”、“芯片创投教父”,陈立武身上的标签,足够组成一部传奇史。

他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家庭,自幼随父母在新加坡长大。年少时,陈立武便展现出非凡的数理天赋,16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修物理专业。

随后,陈立武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远赴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深造,选择了核能源工程专业。然而,1979年发生的“三里岛核事故”,让他敏锐地察觉到核能源产业潜在的危机,毅然决定转换赛道,攻读旧金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这一跨领域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在科技与商业领域的纵横捭阖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7年,在硅谷创业浪潮的引领下,年仅28岁的陈立武凭借着卓越的远见和果敢的勇气,创立了华登国际。“华登国际”,取自梭罗名著《瓦尔登湖》,其寓意是“逆势而行,不随波逐流”。陈立武认为,做有价值的投资不能随波逐流,要学会逆势而行。

在他的精心运作下,华登国际从最初管理300万美元的资金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其累计资本管理规模已超过3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超过500家企业,其中半导体企业就有120家之多。

陈立武也因此赢得了“芯片创投教父”的美誉。

值得注意的是,华登国际在中国风险投资界率先构建了系统的方法论,曾投资兆易创新、中芯国际等半导体领军企业,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最声名显赫的投资项目是中芯国际。2020年,他以创始股东及董事的身份,带领中芯国际成功在科创板上市,中芯国际也成为首家“A+H”股的红筹企业,刷新过去近十年来的A股IPO融资规模。

而陈立武在以投资人身份涉足半导体行业后,曾出任世界三大EDA软件公司之一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CEO。在2009-2021年的近12年掌舵期内,他让公司收入翻倍、股价飙升3200%,展现了卓越的企业管理才能。他本人也凭借这一成就,于2022年斩获半导体行业最高荣誉“罗伯特·诺伊斯奖”。

因此,从陈立武的履历来看,他可能是现阶段最适合英特尔的人选。作为曾经在英特尔陷入困境的2022年至2024年担任过董事会成员的他,足够了解英特尔的情况。而身为长期的芯片行业从业者、风险投资家,他又足够了解行业和市场趋势。

从各方面来看,陈立武都相当令人印象深刻、也是这项工作的合适人选。陈立武的到来,无疑为风雨飘摇中的老牌巨头英特尔带来了新的希望。

现任全球知名半导体厂商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总裁、CEO和董事长的苏姿丰,当初接手AMD的境况,多少与陈立武接手英特尔有些相似。

2014年,苏姿丰临危受命担任AMD CEO时,公司市值仅20亿美元且已经连续亏损五年。而就在前几天(2025年3月23日),AMD创下高峰市值1694.86亿美元。苏姿丰也成为科技界女性领导力的标杆。

图源:ADM

出生于中国台湾的苏姿丰,在她3岁时,全家移民美国。优渥的家庭条件为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她并没有对传统的富家女爱好产生兴趣,反而对各种电子玩具充满了好奇,经常将它们拆解开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父亲不仅没有制止她的行为,反而给予了她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可以说,她的父亲对她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毕竟其父苏春槐也是个学霸,曾以全额奖学金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14岁,苏姿丰凭优异成绩考入美国顶尖中学布朗士科学高中,并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努力。在校热衷学科竞赛,多次获奖。高三时,她斩获素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西屋科学天才奖”,名声大噪,被多所名校争抢,最终选择麻省理工学院,主修电气工程专业。

这个专业是麻省理工最难学的专业之一,女生寥寥。但苏姿丰凭借着对电子的热爱与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本科毕业后,她在父亲建议下继续深造,拿下硕、博学位,这也成为其进入世界巨头公司的“敲门砖”。

1994年,25岁的苏姿丰博士毕业,被德州仪器聘为半导体技术专员。次年,她加入IBM负责芯片铜制程研发。在IBM期间,她带领团队攻克铜硅结合技术难题,提升芯片性能,为整个芯片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成就备受认可,母校麻省理工学院将她评为“35岁以下的顶尖创新人员”,还命名了“苏姿丰大楼” 。在IBM的12年,苏姿丰从研究员一路做到研发副总裁,成为半导体领域的顶级专家,这也是华人在IBM坐到的最高职位。

2012年,苏姿丰加入了陷入困境的AMD公司。当时的AMD在与英特尔的竞争中节节败退,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财务状况堪忧,技术路线也不清晰。竞争对手英特尔甚至狂妄地表示,“这家公司(AMD)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可以把竞争对手换成高通了。”

没想到,苏姿丰上任后,不仅救活了AMD,还在10年内,将股价抬升了50多倍。苏姿丰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她先是通过裁员和部门精简,优化公司内部结构,降低运营成本;然后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授权公司的核心技术,引入资金,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她的努力下,AMD推出了Zen架构处理器,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公司市值也一路飙升,成功实现逆袭,超越了老对手英特尔。

超越英特尔的那天,AMD创始人桑德斯兴奋地说:“我给我所有认识的人都打了电话,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格鲁夫(英特尔前CEO,桑德斯当年的竞争对手,已于2016年去世)不在了,不然我一定告诉他‘我赶上你了’!”

另一位美国硅谷的华人之光,就不得不提现如今科技圈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英伟达(NVIDIA)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

有趣的是,黄仁勋与苏姿丰同样出生在中国台湾,并且都是台南人。在亲缘关系上,苏姿丰还应叫黄仁勋一声“表舅”。有网友调侃,不知道已经“杀红了眼”的这两个人,过年的时候会不会坐到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黄仁勋的父亲是理工科专业人士,受父亲影响,他自幼对科学技术兴趣浓厚。5岁时,因父亲工作调动,全家搬到泰国。当时正值越南战争,东南亚局势不稳,为给孩子更好教育,父母将黄仁勋和哥哥送往美国读书。

初到美国,9岁的黄仁勋生活艰难。他和哥哥被舅舅误送到收容问题少年的宗教学校,因华裔身份和瘦弱身材遭霸凌。但他没有消沉,努力学英语、积极参加活动、锻炼体魄,逐渐赢得同学尊重。

两年后父母赴美团聚,黄仁勋转学到正常学校。他天赋尽显,乒乓球、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成绩优异,还连跳两级,16岁高中毕业。15岁时,他在全美乒乓球双打赛中获第三名,展现出了非凡的运动天赋。

此后就是开挂的人生了,一个抽烟纹身打架的不良学生,却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入学斯坦福,并在30岁那年创立了英伟达。专注于GPU技术研发的英伟达,成功在图形处理领域取得了突破。而果断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的决定,也将英伟达送至顶峰之上。

图源:forbes

凭借着GPU技术的优势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提前布局,英伟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去年,黄仁勋也迎来了“封神时刻”——英伟达市值在两年时间内,从4000亿、1万亿飞速攀升到3万亿美元,又用短短14天从市值第三跃居第二再冲到第一,在微软、苹果股价双双下跌时独自领涨,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史诗级突袭。

而黄仁勋也凭借着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了全球科技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AI时代的“硅谷教父”。

不过,最近教父也有烦心事。3月18日,黄仁勋在英伟达AI(人工智能)盛会GTC 2025上的主题演讲,被指“老生常谈,没有超出市场预期,未能激起投资者的热情。”在演讲的当天,英伟达股价以3.43%的跌幅收盘,与1月7日盘中创下的历史高点相比,公司市值已经蒸发约9200亿美元。

美国三大芯片巨头均由华人掌舵,这一现象绝非偶然。华人为何能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其中离不开他们顶尖的学术教育、跨文化的成长背景、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全力支持。

华人家庭普遍重视教育投入,这些华裔精英们普遍拥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大多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培养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同时,华人社群对数理教育的重视,为科技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在芯片行业,这种优势尤为明显,全球前20大半导体企业核心技术团队中,华人员工占比达37%。

此外,华人CEO们深谙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能够巧妙地将东西方管理理念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管理风格。这种跨文化的优势,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环境。在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团队合作、拓展全球市场时,制定出更具竞争力的商业策略。

图源:Intel newsroom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创新投入。华裔文化中所倡导的“长期主义”精神,与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特点高度契合。黄仁勋带领英伟达深耕GPU领域28年,苏姿丰用10年将AMD市值提升30倍,这些都离不开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在全球经济与科技深度交融的当下,芯片产业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众所周知,特朗普执政时期,保护主义情绪高涨,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芯片产业作为全球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这场变革中的关键变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芯片需求激增。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5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5%。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科技公司在云计算、汽车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半导体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随着人工智能与芯片产业的深度融合,对芯片的算力和能效提出更高要求,促使企业不断创新。英伟达凭借GPU和CUDA生态,在这场竞争中暂居领先地位,但AMD、英特尔等企业也不甘示弱,加速布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但是,作为高科技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芯片产业不仅关乎着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安全,更关乎着全球科技产业的未来走向。

当前,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中国芯片产业在快速崛起的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图源:ABC News

在设计领域,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发展迅猛,2024年销售规模超65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在制造环节,14nm以下制程仍依赖国际代工,这成为制约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行业内还面临着供需失衡、价格战、库存积压等问题。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国产算力芯片逐渐崛起,国家也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芯片产业发展,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完善的应用创新体系,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中国芯片产业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中国两家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中芯国际在上海的工厂 图源:纽约时报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产业竞争力。只有这样,中国芯片产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如今,随着华人CEO们在全球核心产业中脱颖而出,半导体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技术变革、市场竞争、地缘政治等因素相互交织。在这场激烈的全球芯片产业竞争中,谁能把握技术浪潮,谁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Ruyi

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为Shutterstock,Inc.授权澳财网使用,请勿单独转载图片。本文中的分析,观点或其他资讯均为市场评述/一般信息,不构成交易建议,仅供参考。任何前瞻性陈述并非对未来业绩的保证或陈述,切勿过分依赖。在进行任何投资时,请基于个人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个人需求考虑本文所含信息的适用性,谨慎决策,风险自担。

来源:澳财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