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网消息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在江西鄱阳湖区越冬栖息的70多万羽冬候鸟陆续向北迁徙,鄱阳湖保护区在湖区全域开展专项行动护航候鸟北迁,通过多维立体巡护模式,重点对保护区核心地区及周边农田、菜地等区域开展网格化排查,为候鸟迁徙扫清障碍。
央视网消息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在江西鄱阳湖区越冬栖息的70多万羽冬候鸟陆续向北迁徙,鄱阳湖保护区在湖区全域开展专项行动护航候鸟北迁,通过多维立体巡护模式,重点对保护区核心地区及周边农田、菜地等区域开展网格化排查,为候鸟迁徙扫清障碍。
在鄱阳湖南矶湿地的子湖泊内,成群的大雁、野鸭、小天鹅等冬候鸟聚集在一起,它们有的在湖边水草丰美的草洲上觅食嬉戏,有的在稍远的浅水区水中寻找食物。天空中,白鹤、东方白鹳等大型候鸟在组队飞翔,发出阵阵鸣叫,向同类发出集结出发的信号。
“根据我们监测,冬候鸟分布的范围和觅食习性都发生了变化,目前冬候鸟都集中在水面宽阔、水位较浅的子湖泊中,而且不同种类的候鸟开始混合在同一区域活动。除了集中觅食以外,候鸟们还开始练习短距离编队飞行,提升迁徙时的飞行效率和协作能力,为后期长途迁徙做好准备。”南昌市新建区南矶乡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胡江表示。
今年冬候鸟北迁时间和往年相差不多,受前期降雨影响,鄱阳湖水位有所回升,再加上风向和温度的因素,保护区内部分白鹤、东方白鹳等大型候鸟已经开始北迁。为了让冬候鸟安全迁徙,当地组织湖区执法队伍,加密监测和巡护,为鸟类迁徙创造安全的环境。
在九江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马影湖片区,趁着候鸟迁徙之后的窗口期,工作人员播种候鸟爱吃的慈姑草草籽,他们选择土质较疏松的区域将草籽栽种,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为来今年冬天候鸟准备充足的口粮。此次播种草籽共4万多株,面积达40多亩。
“通过人工种植慈姑草,一方面是修复湿地,也为今冬候鸟来临,准备一些充足的食物。”九江市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邱晓燕表示。
“碟形湖”是鄱阳湖湖盆中由于泥沙沉积不均自然形成,像碟子形状的洼地,碟形湖湿地中的沼泽、泥滩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湖里的小鱼、螺蛳、虾蚌和草根等为越冬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据统计,鄱阳湖中大于1平方公里的“碟形湖”有102个,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占湖盆面积约23%,有三分之二的鄱阳湖候鸟栖息觅食在“碟形湖”中。湖区多地科学调控“碟形湖”水文环境,为候鸟营造良好栖息环境。
候鸟北迁期间,江西在湖区全域开展候鸟专项行动,通过“湖区监控全天候智慧预警+巡护船水面排查+拖拉机地面巡查+徒步地毯式排查”多维立体巡护模式,累计摸排清理废弃渔网、地笼等障碍物70多件,出动巡护人员400多人次。(总台记者 谢元森 石坤 王婧)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