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纪委官方微信文章:南州高士徐孺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2 20:17 2

摘要:清晨的南昌老城区,薄雾笼罩着孺子亭公园的湖面,垂柳轻拂水岸,仿佛在低语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这里曾有位九岁孩童,用一句“月亮若无瞳孔,岂能照亮人间”的妙语,让整个东汉文坛为之侧目——他便是徐孺子。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南州高士徐孺子:一位让月亮都自愧不如的东汉“躺平”大师》

月光下的智慧萌发:徐孺子的童年趣事

清晨的南昌老城区,薄雾笼罩着孺子亭公园的湖面,垂柳轻拂水岸,仿佛在低语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这里曾有位九岁孩童,用一句“月亮若无瞳孔,岂能照亮人间”的妙语,让整个东汉文坛为之侧目——他便是徐孺子。

徐孺子出生于儒学世家,虽家道中落,但父亲徐俭仍坚持“不耕不食”的祖训。年幼的他常在槠山脚下放牛,边背诵《春秋》边观察四季农时,被乡邻戏称为“行走的图书馆”。某个月夜,小伙伴刁钻发问:“若月亮空无一物,是否会更亮?”徐孺子指着自己的眼睛笑道:“瞳仁若失,双目何明?”这番以人体喻天象的哲思,不仅让《世说新语》为之留墨,更让千年后的朱熹感叹“江南卑薄之地,竟出此等人物”。

童年时的徐孺子,连玩泥巴都能玩出学问。他常将田埂上的蚂蚁比作《易经》卦象,用树枝在沙地上画星图,引得老农们围观。家乡的槠山读书台至今流传着传说:少年徐孺子放牛时,总把缰绳系在古槐树上,自己捧着竹简坐在青石上诵读,牛儿吃草的范围便是他当日背诵的篇章长度。

学霸的“叛逆”之路:从太学到隐居槠山

十五岁的徐孺子背着行囊登上槠山,开启了他“非主流”的求学生涯。当同龄人沉迷于太学的“公务员培训班”时,他却在月下研究《京氏易》的星象算法,白天跟着老农学二十四节气农谚。二十岁入洛阳太学,他成了导师黄琼最头疼的学生——通晓五经六艺却拒绝考试,直言“官场如染缸,不如归去种高粱”。

在太学期间,徐孺子与陈蕃的“塑料兄弟情”堪称经典。陈蕃热衷整顿朝纲,徐孺子却躲在宿舍磨铜镜赚钱,把收入分给穷学生。当陈蕃终于当上豫章太守,第一件事竟是冲到徐家田埂上喊话:“跟我做官去!”徐孺子挥着锄头回应:“大树将倾,岂是一绳能系?”这句被《后汉书》记载的拒绝,后来成了公务员考试申论题中的高频考点。

归隐后的徐孺子,在梅福故居旁搭起茅庐,白天教村民识字,晚上开办“月旦评”道德课堂。每月初一,乡民们聚在古槐树下,听老者点评子弟德行。优秀者获赠麦饼,顽劣者领回诫勉书——这套基层教化体系,让豫章郡成了《后汉纪》笔下的“道不拾遗”之地。

史上最贵“沙发客”:陈蕃的悬榻与躺平哲学

豫章太守府东厢房有张神秘木榻,平日高悬梁上,唯有布衣徐孺子到访时才郑重放下。这段被王勃写进《滕王阁序》的“悬榻”佳话,实则是两位理想主义者的隔空对话。陈蕃每次带着官场困惑而来,总能带着徐孺子的“三不原则”而归:不送礼、不站队、不加班。

某次宴席上,陈蕃欲赠徐孺子十斛稻谷,却见他转身分给了饥民。面对不解,徐孺子指着田垄说:“非自力而不食。”这种“磨镜赚钱买书,种田养家授课”的生活模式,让当代网友戏称他为“东汉斜杠青年”。就连他儿子徐胤也继承了这份傲骨,面对太守征召时直言:“父训犹在耳,岂敢违耕读?”

五百年后,王勃在滕王阁上挥毫写下“徐孺下陈蕃之榻”,无意中创造了最早的“文旅IP”。如今孺子亭内的《悬榻图》前,总见年轻情侣模仿画中人对坐——只不过古人论道用的是竹简,今人摆拍用的是自拍杆。

灯火与鸡犬的较量:一束青草撼动历史

建和元年,江夏城外走来个背着干粮的布衣。他穿过吊唁的达官显贵,在黄琼墓前放下捆青草,痛哭而去。当世人都以为这是疯癫之举时,唯有郭林宗读懂其中深意:《诗经》中“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是以喂马的草料暗讽“满朝朱紫贵,尽是吸血虻”。

徐孺子的“行为艺术”远不止于此。某年元宵,他听闻太守田登下令“禁言灯字”,故意提着草编灯笼游街,灯笼上大书“本州自古称火树银花之地”。这场“只许州官放火”的闹剧,最终催生了流传千年的成语。

就连祭奠友人,他也带着反叛色彩。郭林宗母亲葬礼上,他裹着草席抱鸡而至,面对众人惊诧淡然道:“鸡犬升天需通道,不如留与百姓饱。”这种“用最寒酸的礼物,表最深刻的情义”的做法,连白居易都写诗赞叹:“灯火万家见政风,生刍一束胜千金。”

从孺子亭到表情包:千年IP的奇幻漂流

今天的南昌城,徐孺子的印记比星巴克门店还密集。孺子路上飞驰着外卖电动车,悬榻里巷飘着瓦罐汤香,青云谱的文创店里,Q版徐孺子表情包正在热销——“拒绝内卷”“躺平光荣”的配文,让这位古人成了Z世代的精神图腾。

历代文人的“追星”更显疯狂:曾巩为他重修祠堂,黄庭坚在诗稿上画满孺子像,朱熹甚至把“徐亭烟柳”写进书院教材。最有趣的当属明代江西提学副使朱廷益,他仿照孔庙规制创立“祭徐之典”,让徐孺子享受了千年香火。

在公务员考场上,“徐孺子精神”是永恒的申论母题;在高校思政课里,他的耕读传家是乡村振兴的古代样本;就连城市规划师也从他身上汲取灵感——孺子亭公园的设计,特意保留农田肌理,让都市人在钢筋森林里触摸“田垄讲经”的智慧。

当夜幕降临孺子亭,石羊依然守护着衣冠冢,湖面倒映的霓虹与千年月光在此交织。徐孺子用72载人生证明:真正的永恒,不在庙堂高位,而在“恭俭义让”的日常坚守;不靠惊天壮举,而凭“不扶自直”的精神传承。

从《滕王阁序》的惊鸿一瞥,到现代城市的记忆烙印,这位“让月亮自愧不如”的高士始终提醒着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守住内心的“瞳孔”,方能看清生命的本真。正如他九岁时仰望的那轮明月——缺圆皆是常态,明澈方成永恒。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来源:爱养花的桔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