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悲剧,没那么简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2 21:21 2

摘要:悲剧发生在两天前的29日晚上10点40多分,3名女孩从湖北自驾小米su7到安徽参加考试,事故发生在德上枞阳至祁门路段(安徽铜陵和黄山区间)。

作者 | 燕大

昨天中午看到小米的股票突然跳水,我就知道肯定出大事了,但也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惨烈的事故。

悲剧发生在两天前的29日晚上10点40多分,3名女孩从湖北自驾小米su7到安徽参加考试,事故发生在德上枞阳至祁门路段(安徽铜陵和黄山区间)。

根据小米官方在昨天中午发布的回应,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116km/h,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

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合报道来看,这辆车随后爆燃,医护人员赶到时,前排两人已经被“烧没了”,后排的一名女孩应该是在火彻底烧起来之前被路人破窗拖出,之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果死亡。

正值花季年华的三个女孩子在这起事故中丧生,作为旁观者也能感受到她们父母亲人的痛心,实在是太可惜,也太惨烈了。

这则事故在昨天引起全网刷屏,十来天前某地大巴车在隧道内发生死亡14人、37受伤的重大事故都远没这么庞大的关注度。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雷军和他的小米最近被推的太高了,被舆论推的太高也不是好事,捧得过高、过于完美,反噬来的可能就极其猛烈。

事故3月29日夜晚也就是周六夜里发生的,但周日、周一都几乎没看到有报道,直到昨天周二(4月1日)上午舆论才开始发酵,当天中午12点46分,小米公司发言人回应初步了解的情况。

这中间两天多的空档期,难免会令很多观众认为小米有“压热搜”“捂嘴”之嫌,毕竟以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这种红的发紫的企业和IP,但凡出一点纰漏都会被舆论推上热搜,更不用说“汽车碰撞燃烧3人死亡”的严重事故。

虽然现在最终调查结论未出,但根据小米发布的初步了解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细节。

碰撞发生后,小米立即与车主联系,发现驾车的并非车主,接着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在30日赶赴铜陵。

从时间线上看,当天22点27分NOA智能辅助驾驶激活,28分发出轻度分心报警,36分48秒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后面,44分24秒,NOA智驾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44分25秒,进入人驾状态,打了转向、踩刹车,26秒-28秒车辆撞到水泥护栏。

从车机提示前面有障碍物到车辆撞上护栏水泥墩,仅仅2-4秒钟的时间,车速在97公里/h。

但小米官方发布的回应,显然不能平息汹涌的舆论和遇难者家属的愤怒,质问声音很多,为什么前两天没公布,为什么从提示到碰撞只有两秒时间,为什么车门打不开,为什么会发生自燃,等等。

全网都在暗暗等待雷军会怎么处理,是继续沉默还是正面回应。

雷军终于坐不住,当晚十点发微博,其中一句“等到此时,我觉得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继续配合警方调查......”

雷军的回应虽然合理,但不能令家属满意,或者说,在这种巨大变故面前,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冷静。

现在的情况除了等待,别无他法,也只能等到官方调查结果发布,才能最终确定事故原因。

网上评论几乎两边倒,泾渭分明,有人狠批小米压热搜洗白的,也有人认为出事故应该找保险而不是找车企,更多的则是不嫌事大浑水摸鱼的,跟风起哄、唯恐天下不乱。

作为老司机,借鉴这起事故,我讲点个人想法。

第一,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我仔细看了小米回应的时点数据,从车机提示有障碍物、降速,进入人驾,往左猛打、踩刹车,到车辆撞上护栏水泥墩,整个过程仅2-4秒钟的时间,车速在97公里/h。

我模拟了一下,我觉得驾驶员胆子也是贼大,在开车的时候过于依赖智驾系统,没有专注观察前方道路情况,施工路段的锥形桶或雪糕筒没能令她警觉前方道路变窄或者变道,仍在高速前进。

车机提示前方有障碍后,人一慌,下意识反映踩刹车、往左猛打方向盘,一头撞上道路中间的护栏水泥柱(纯属作为作为老司机的经验猜测)。

老司机都知道,越是遇到紧急状况越是不能随意大打方向盘,高速情况下,角度稍大点就容易失控。

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年轻化,车是一方面,驾驶员提高开车安全意识是重点中的重点。

第二,现在的智驾只是辅助驾驶,不是盲驾。

不知你刷没刷到过有些人发布在车上睡觉让车子自己开的视频,这种视频简直是害人。

一些新能源汽车出品方也是,在宣传的时候过度强调“智能”,而弱化了“辅助”属性,也极易对一些年轻人造成误导,把智驾当盲驾。

令人感叹的是,遇难者罗某的母亲张某,笃定女儿一定是开启智驾时发生的事故。

她曾与女儿驾驶这辆su7从深圳去往武汉,这1000公里的路程里,女儿多次告诉她智驾“方便、安全”,她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这位母亲说的确实有道理。就好比小米汽车的AEB(紧急制动)功能,去年宣传的时候声称能在135公里时速的白天、120公里时速的夜间,成功识别前方静止的故障车并立即刹车;

可直到这次4月1日晚上,用户才第一次知道小米SU7的AEB(紧急制动)“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之前宣传的时候可没明确这些啊。

可惜逝人已逝,只希望这位母亲说的话能令更多家长和年轻人警醒。

第三,碰撞后的车门和爆燃。

油车我常开,新能源车我也摸过,如果速度达到百公里每小时的状态下撞到水泥墩,我是绝不相信车门一定能打开的。

不论油车还是电子系统强大的新能源车,这种速度和强度的碰撞,车门能不能打开,都主要看运气。

关键,现在的新能源车新奇设计层出不穷,你如果没开过某一款,你也很难了解怎么从外面将车门打开,至于里面的人,在高速撞击下可能已经重伤或死亡,破窗是唯一办法。

这场事故,最大的疑问点其实在于车子为什么会爆燃,之前开小米出事故的也不是没有,从山上掉下来翻了N个跟头的都有,但没有爆燃甚至没有着火。

3个女孩开的车猛烈撞击后爆燃,则是这场事故待解的最大疑问。

最后,还是那句话: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三个女孩,背后是三个家庭,一个普通的夜晚却成了三个家庭的末日。

最令人无限感慨的是,遇难者罗某的母亲张某,接到电话整个人都懵了,女儿明明告诉她,是和同学一起坐高铁去池州考试的,她一遍遍地问:“是不是搞错了?我女儿坐高铁去的啊!”

可叹等来的仍只有冰冷且残酷的现实。

来源:燕梳楼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