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顶鸽**(学名:*Patagioenas leucocephala*,英文名:White-crowned Pigeon)是一种分布于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鸽科鸟类,属于**Patagioenas**属(原归类于*Columba*属,后经分类调整)。
**白顶鸽**(学名:*Patagioenas leucocephala*,英文名:White-crowned Pigeon)是一种分布于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鸽科鸟类,属于**Patagioenas**属(原归类于*Columba*属,后经分类调整)。
---### **1. 分类与命名**
- **科属**:鸽形目鸠鸽科(Columbidae)*Patagioenas*属。
- **学名**:*Patagioenas leucocephala*(曾用名*Columba leucocephala*)。
- **中文名**:白顶鸽(因其成年个体头顶具显著白色斑块得名)。
- **英文名**:White-crowned Pigeon(直译“白冠鸽”)。
---### **2. 形态特征**
- **体型**:体长约30-35厘米,体重约200-250克,属中型鸽类。
- **羽毛**:
- **头部**:头顶至前额纯白色,与深色体羽形成鲜明对比。
- **身体**:整体呈深灰至黑褐色,颈部泛紫绿色金属光泽(光线照射下)。
- **喙与腿**:喙黑色,基部红色;腿脚红色。
- **性别差异**:雌雄相似,雌鸟白色顶斑稍小且暗淡,幼鸟无白顶,全身灰褐色。
---### **3. 分布与栖息地**
- **分布**:
- **美洲热带地区**:包括加勒比海诸岛(如古巴、牙买加、巴哈马)、佛罗里达南部、中美洲(墨西哥至巴拿马)及哥伦比亚北部沿海。
- **栖息地**:
- 红树林、海岸林、热带干旱林及岛屿森林。 - 依赖果实丰富的树种,常随果实成熟期进行短距离迁徙。
---### **4. 行为与生态**
- **食性**:
- 严格植食性,以野生无花果、浆果、棕榈果实等为食,偶尔摄食种子。- 需每日饮水,常集群飞至淡水水源处。
- **繁殖**:
- 繁殖期因地区而异(如加勒比地区为4-9月)。- 巢为树枝搭建的简易平台,多位于红树林或高大乔木上。每窝产1-2枚白色卵,孵化期约14-16天。 **社会性**:常成小群活动,繁殖期外可能形成数百只的大群。
---### **5. 保护现状**
**IUCN评级**:**近危(Near Threatened)**,种群趋势下降。
- **主要威胁**:
- 栖息地丧失(红树林砍伐、沿海开发)。- 过度狩猎(在加勒比地区为传统猎物)。 气候变化导致飓风频率增加,影响繁殖地。
**保护措施**:
- 部分国家(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将其列为受保护物种,限制狩猎。 -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建议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
---### **6. 与相似物种区别**
**白冠鸽(White-crowned Pigeon)** vs **白顶鸽(White-headed Pigeon,澳洲种)**: - 前者分布于美洲,头顶白色区域较小且界限分明;后者为澳洲特有种,头部全白。- 白冠鸽体型较小,颈部具金属光泽。
---### **7. 文化意义**在加勒比文化中,曾为重要的狩猎鸟类,现因数量减少受到管制。 因其依赖红树林,常被视为沿海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
White-crowned PigeonPatagioenas
leucocephala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Pigeons,Doves
Columbidae
来源:鸠由自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