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伟:好的亲密关系需要一起好好吃饭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2 22:17 2

摘要:尽管工作已经几乎挤占了生活的全部,每天中午,王小伟还会花上一点时间来认真吃饭——他承认放在今天,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他习惯透过真实的色和香来把握食物,就算只是一碗简单的牛肉面,「看着细细的面条浸泡在汤中,汤上浮着细密的油花,几片牛肉覆盖其上。那一瞬间,幸福感是

尽管工作已经几乎挤占了生活的全部,每天中午,王小伟还会花上一点时间来认真吃饭——他承认放在今天,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他习惯透过真实的色和香来把握食物,就算只是一碗简单的牛肉面,「看着细细的面条浸泡在汤中,汤上浮着细密的油花,几片牛肉覆盖其上。那一瞬间,幸福感是很真实的。」

王小伟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去年,他出版了《日常的深处》一书。在这本书里,他透过自身的经验,观察并反思技术对我们所在世界的影响。在科技进步主义的叙事中,一切都需要向前看。他希望能换一种「向后看」的眼光,以此来审查现代人的生活处境。

「哲学要不就去找世界的根本结构,要不就去回应每个人生命中非常具体的真问题。」王小伟说。吃饭,就是一个「真问题」。

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好好吃饭成为了一种奢侈。吃饭被从丰富的关系网络中剥离出来,降格成了一种生理需求。但在王小伟看来,认真吃饭,恰恰是在长期的慢性工作压力中,让自己重新恢复感官的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式。

「人和人很容易不信任,我们很多时候处在一个攻防的应急状态。但你可以充分信任感官,让一个『味道』完全进入你的生命体验当中来。」他认为,食物关乎人如何觉察自我,也关于一个个体如何组织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

每到周末,王小伟都坚持和父母一起做饭、吃饭。餐桌是家里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时刻,食物扮演起一条重要纽带,连接起他和家人,也勾连起他对家乡的记忆,「对在地的感知」。

最近,他和妻子找到了一片小小的实验田,开始投入种地。看着食物从一颗种子,落地、抽芽、长叶、成熟,再来到餐桌,很让人振奋。食物包裹着太阳、雨水和土里各种矿物质的味道,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混合又勃发的生命能量。

「人生不需要意义,人生可能需要刻画。」在《日常的深处》一书里,王小伟认为,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世界正在变成一架巨型机器,推动着人不断向前追逐。他观察到,大部分人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面临一次意义的危机,他/她会遭遇瓶颈,感到空虚和沮丧。「这时候,我们需要重新调整看待自己生命意义的视野,不然后面的人生,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省略号。没法展开有效的构思和填充。」

面对意义危机,可能的解法,或许就是来到日常深处,从微小又具体的事务开始,不做价值判断,不做抽象总结,不给人生强行追加意义, 而是试图「去体会,去感受,去观赏你的生命」。

食物创造了这样的时刻。在围绕它的一系列体验中,我们可以对整个生命本身进行关照,与世界建立一种更真诚、更本质的连接。他相信,这一刻,也是意义自然浮现的时刻。

▼ 以下是简单心理和王小伟的对话:

01 被卡路里支配的时代,

把自己完全交给食物

1.简单心理:在你看来,吃饭承载着个体的哪些更深层的需求?人们是如何在吃饭中,通过一些微小的身体感知,觉察甚至理解自己的?

王小伟:现在的生活太强调理性计算、竞争博弈。工具理性在人与人之间制造了一种紧张感,我们很容易在内心深处建起高墙,自动屏蔽自己内心的感受。

但吃饭这件事,可以让你在没有任何情绪成本的情况下,将感受性找回来。人或许不可信任,但你可以充分相信食物,它不伤害你。人和食物的关系,可以完全是接受性的,敞开让一个味道进入自己生命体验当中来,不会让人受到任何伤害。觉得对于一个习惯了在现代社会中假扮强者人来说,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体验。

2.简单心理:现在的人们习惯于以外卖解决吃饭,但你也说到,外卖的问题在于,对食材的新鲜程度几乎没有要求。吃新鲜的食物为什么这么重要?它创造了一种怎样特别的体验?

王小伟:在我看来,新鲜食物绝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属于个体的刁钻品味。它的重要性,在于口感背后所象征的那种生命力。

食材的新鲜是一个「指引」,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状态展开的过程。看到新鲜的食材,你会想它是怎么破土而出的;怎么在阳光下随风摆动的;怎么开花、怎么结果,怎么拔结生长的。

新鲜象征植物生命力最旺盛、最勃发、最有憧憬的时刻我们把这种生命力状态补充到自己的体内,从中获得能量和慰藉。追求新鲜食物,就是追求勃发的生命状态。

3.简单心理:现在还有一种趋势,相对于食物本身,我们更在意它背后的营养构成,甚至被卡路里支配了。

王小伟:当我们把食物简单地还原成卡路里,就丢失了它非常重要的生命经历。当食物变成了一团营养物质,你在吃的就是它的「尸体」,而不是它的生命。而且,科学话语对食物的支配,本质上也是暴力的食物和食物间变得没有区别,无非都是卡路里团子。构成每一样食物独特性的在地经验、传统价值,都被丢弃了。

《 风味人间 》

02 天天叫外卖的两口子

容易散伙

1.简单心理:不仅仅是吃饭,在你看来,买菜、择菜、做饭、添饭乃至刷锅洗碗,都是制造、充盈生命感的重要活动。这种围绕吃饭的一系列创造和事务,如何进一步影响到我们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王小伟:美国德裔技术哲学家阿尔伯特·伯格曼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装置范式」。在他看来,今天这个时代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一个微小的装置,我们按个按钮,就完成了一系列的选择。但与此同时,这个装置遮蔽了很多东西。比如点外卖的时候,你是无法知道食材的种植、收割、运输和烹饪过程。简单的消费关系太单调了,丢失了好多细节,可能造成巨大的精神空虚。

与它相对的,是焦点事物。它通过操劳和身体性的投入不断地生成意义感。比如和父母一起逛菜市场,从他们身上,你可以学到好多关于土地的知识。然后,你回到家里做饭。有人洗菜,有人切菜,有人颠勺,等完事后,你们一起聚在饭桌上吃饭。在这样的分工和分享中,你们也在组织着你们的家庭关系。

2.简单心理:你在书里也说,天天叫外卖的两口子是容易散伙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能否展开聊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察。

王小伟:一起买菜、择菜、做饭,是对日常生活肌肉很好的锻炼。

一开始可能会因为分工有一些小冲突,但是慢慢地,它会帮助你们探索一种对等的、平衡的关系,找到各自合适的位置。这能够让你们在单调的日常中,持续地感到充能而非消耗。

3.简单心理:食物创造的这种互动,为什么是其它活动所难以替代的?

王小伟:我们现在的社会变得非常个性化了。每个人都在强调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想要将自己的口味和别人区分开。而吃饭是少有的一个我们尝试理解他人的需求、背景,创造共识、释放爱意的场域。

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如果自己吃,凑活两口得了,但如果和家人一起,我们愿意费劲去考虑彼此的口味,做对方爱吃的菜。在餐桌上,我们会相互夹菜分享好吃的东西。无论男女老幼,吃饭是我们的最大的公约数,在今天的世界里,这是一件特别稀缺的事。

《 风味人间 》

4.简单心理: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感觉,吃到熟悉的食物时,好像某种「联结」又以通感的方式回来了。食物本身,也关于家庭记忆、身份认同、文化的传承。在你看来,好好吃饭这件事,如何让文化、情感得以延续?

王小伟:美国技术哲学家唐·伊德提出了一个理论,叫物质诠释学,即物质本身就是一种书写。食物真正的风味,是食材在地的很多因缘滋养出来的。它传承、讲述着一代又一代关于味道和历史的记忆。

比如你吃一块腊肉,当脂肪的香气一下在舌尖绽开,感受瘦肉纤维的弹牙口感,那一瞬间,你可能看到一段历史:有一个火塘,奶奶在那里烧火,一缕缕的炊烟上升,一块红白相间的肉慢慢被熏黑,脂肪慢慢变得晶莹剔透。这间伙房里有很多人的聚散离合,人世间很多的过往,最终都凝固在这块腊肉的味道上。

5.简单心理:你还把单位食堂、大排档和哈贝马斯口中的欧洲咖啡馆相类比,能否具体展开说说,吃饭这个场域,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公共空间?

王小伟:在我看来,食堂和大排档创造了一个非正式的交往场所,它会让人对人产生一些纯粹的好奇,从而得以建立一些非工具性的连接。

比如说你点的是米饭还是面条,你的口味是偏辣还是偏清淡,这其实能反映出一个人来自的地域、性格特质和生活方式。你选择的食物背后,是你的历史过往。而且,在这个空间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松弛。在餐桌上,各种各样人生故事都会冒出来,特别有意思。

《 深夜食堂 》

03 人生需要刻画,

吃饭就是一种刻画

1.简单心理:现代人如今也越来越把食物看作消费品,但实际上,食物包含了劳动、时间、环境等复杂关系。恢复食物本身所处的丰富的存在关系,这一点对我们每个个体来说为什么重要?

王小伟:在营养学的功能之外,食物还有重要的象征功能,它最终指向的是人和世界的关系,包括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

土地其实代表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一个基础视域。大地是承载者、生产者,是让我们生命得以繁荣的母亲。土地不仅仅是一项资源,不是说我们可以随意榨取它,我们需要照料她,然后她就会馈赠、哺育我们。在这个照料-馈赠的关系里,我们可以更加丰富地和自然打交道,和它发展出更富有细节的关系。

2.简单心理:这种视域的转变,是不是也进一步影响到我们如何看待生活。

王小伟:是的,用海德格尔的话说,你只有拥有土地的视域,才能够真正理解人是怎么存在的,因为我们最终是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我们不能粗暴地把人理解成这个世界的主宰,把这个世界理解成一个大工厂,然后去随意地操弄一切。这是非常野蛮的技术化生存。我们的存在,一定不只是技术的,还有历史的,哲学的,乃至诗意的。

3.简单心理:在适应工业化社会节奏之前,中国人生活在宇宙节奏中;你说在这样的节奏下长出来的食物,味道才可能是真诚的。这种宇宙节奏,是否也象征着人和生活所在的世界的一种内在连接?

王小伟: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宇宙节奏,它不是一个钟表节奏,它反映的是人和土地的和谐关系。每到一个节气,你就应做怎样的工作。 立春气温开始回升,土壤逐渐解冻。就要开始翻耕土地了。雨水的时候,雨水增多,空气湿润, 就要播种了......

根据宇宙节奏亲自种出来的食材,你对它非常熟悉,也富有情感。 现代人很少能够有这种奢侈的感受了,城里人很难有机会投入的种地。

《风味人间 第五季》

4.简单心理:在你看来,哲学要不就去找世界的根本结构,要不就去回应每个人生命中非常具体的「真问题」。这两种方式,都是在探究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一种好的、值得追求的生活。好好吃饭,它可以如何提升个体生活的幸福感?

王小伟:当下生活里充满假问题,我们追逐成功,追逐钱,追逐效率,并将这些追逐和人生的意义挂钩,这都是徒劳的,因为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法锚定,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充分把握的,获得它们需要运气。想要找到意义感,找到属于人的自尊,就要去找那些你真正可以锚定的东西。

幸运的是我们需要并擅于吃饭,我觉得吃饭这件事儿是给命运给每个平凡人的最大的祝福。你总是会构思美食,吃到嘴里会很开心,并且不久又会饥饿,又能接着去构思美食。围绕吃饭这件事能不断的,永不疲倦的提供幸福感,这真是一件奇迹。如果把这件事充分利用起来,还能偶尔下厨,人生可能也就没有那么乏味吧。

5.简单心理:你说过,人生不需要意义,人生需要刻画。吃饭也是「刻画」的一种。但许多学者认为,人还是寻求意义的动物。这两件事必定矛盾吗?在「刻画」中,人生的意义有可能显现吗?

王小伟:我们现在很喜欢做总结,做价值判断,总觉得还是要用人生来做点什么,它才是值得一过的。这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把生命工具化的态度。我不大喜欢这种把一切当工具的态度,显得很强迫。而刻画人生,就是别老去总结人生,工具化人生。而是去提高感受性,咀嚼当下生活的细节。它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沉思。

比如现在春天来了,你走在路上,本来脑子里还装着冬天,突然一抬头,撞着一束开得特别放肆的玉兰。这时候你大脑一片空白,整个人看傻了。这时候你还没来得及想这个花怎么就开了,什么时候开的,怎么开的这么好看,你就是纯看傻了。就是对生命的沉思,它没有总结,没有判断,只有投入其中。

细腻、深入地体验食物,当然也是一种刻画,不要总想着尽快吃饱好去工作,不要总想着能量和营养好让自己活得更长,就去直接的和味道遭遇,在慢嚼中感受食材的质感和味道。这是一件非常日常但又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假如人生有意义的话,它一定不是总结出来的,而是咀嚼出来的。

《风味人间 第四季》

《简单心理》推出新栏目:Better Life。在这里,我们邀请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各种领域的学者、作家们进行对话: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好,更明亮。

当算法裹挟注意力、内卷吞噬生命力,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如何更好地生活」——是时候打破「自我剥削」的循环,在数字洪流中重建情感联结,在不确定中培育心灵的韧性。我们希望这里的每个追问都将指向更自在、更自由的生存可能。

作者 Island

责编 罗文

封面 《饮食男女》

来源:简单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