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走过这些乡村振兴路后,她们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2 21:31 3

摘要:近日,大亚湾核电11名女党员前往广西凌云、乐业地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实践活动,到中广核对口帮扶村、帮扶项目实地调研。

近日,大亚湾核电11名女党员前往广西凌云、乐业地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实践活动,到中广核对口帮扶村、帮扶项目实地调研。

活动中,一行人走访了中广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集中共享储能示范项目迎辉储能站、集团派驻第一书记所在村乐业县甘田镇板洪村、中广核“彩虹计划”的实施地凌云县览金小学等地,深入探寻中广核与村民共建的一个个惠民项目,了解这片土地从“穷山沟”蜕变成“桃花源”的历程。她们追寻着黄文秀的足迹,踏过前辈们的道路,在清洁能源项目中见证“绿色发展”,在绿水青山间感悟“两山理论”,在红色热土上重温初心使命,在产业一线汲取“振兴力量”......

带着满满收获,调研团回到了深圳,她们说,这次活动仿佛是一场精神洗礼,在内心里激荡不息。在一笔一画、一字一句中,她们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财务部 季晓丹:

“中广核扶贫干部们用脚步丈量群山,

以真心叩开民心。”

↓滑动浏览全文↓

跟随"乡村振兴赋能培训实践团队"踏上桂西北这片红色热土,目睹了凌云、乐业两县天翻地覆的变化。犹记当年"云深不知处"的崎岖山路,如今已化作"天堑变通途"的大道;昔日低矮的土坯房,如今已是白墙黛瓦的新居,山脊上光伏板更阵如兵,恰似郑板桥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竹枝,承载着山民们挺直的脊梁。

中广核扶贫干部们用脚步丈量群山,以真心叩开民心。他们像焦裕禄种泡桐般在石缝里种希望,把光伏板化作"金叶子"铺满山岗,让瑶乡清泉化作汩汩电流点亮万家灯火。这让我想起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壮怀,更懂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

驻村书记们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家每户的冷暖,恰似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

听留守儿童书声琅琅,看漫山遍野的翠绿猕猴桃树,终于明白"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深意。

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定要传承这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让初心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绽放光华,正如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片土地教会我们:真正的丰碑,永远镌刻在百姓心间。

综合管理部 文幸:

“短短五天,总感觉没看够,

总在想,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滑动浏览全文↓

山嶙峋,路崎岖。沿着盘山路颠簸向上,边坡黑石缝中星星点点的绿,是一棵棵桑树,小小的一抔土已足以让它们扎根,冬伐过后只剩下二十来公分的主干,已经抽出新的枝条,等着春雨,候着春蚕。

听挂职干部在盘算着两个月没下雨,得去给住在山上的壮族、瑶族居民送水了,又指着山下河岸边小小一片地,那里种了烟草,过不久就可以收成,种上水稻,两不耽误。

去看了储能、光伏(农光、牧光、渔光)、有机肥厂、猕猴桃项目、茶叶厂,一个渔光项目占地不到半个停车场大小,售电8万,光伏架下的鱼池转租5万,一年带给村集体的收益是13万,相比曾经的年收入5000已是翻了好几番。

去爬了猪笼洞的竹梯,手软脚软到了洞口,体会当年村民们靠这唯一通道去往山外的不易,硬化公路连接起山里山外,是“为人民服务”在这里的具象化。

去试做了蚕丝被,听女工们说一床被子手工费能有30块,四个人半小时能做一床,有家人受伤不能外出打工的,在这里有了很好的补贴。

去走了百坭村里黄文秀留下最后身影的水渠,了解她驻村的点滴,手绘民情地图、走出脱贫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并未随她而去。

去探望了览金小学的孩子们,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排队打饭、穿衣叠被,虽然远离父母,依然一个个开心活泼,热情地向人问好,老师说,最缺少的是英语和数学老师。短短五天,总感觉没看够,总在想,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合同采购部 刘申艳:

“乡村振兴之路还很长,

作为普通员工,

需要贡献更多力量”

↓滑动浏览全文↓

在参加广西凌云乐业乡村振兴赋能培训实践活动前,并没有理解乡村振兴所代表的责任和意义。

通过这次活动,对扶贫干部有了新的认识。在他们身上,我所感受到的就是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的“当地人”,和我们聊的最多的是如何帮助提高村的收入,最自豪的就是所负责的村的收入在县里排名的上升。

通过这次活动,对扶贫的形式有了新的了解。光伏下养鱼,光伏下种红薯,光伏下养鹅等多种形式的光伏扶贫项目,不仅为村里提供了清洁能源,还能提供收益,较能迅速和持久地提升村集体收入。除了光伏,还有猕猴桃、桑树、蚕丝等农产品帮扶,让农户切实感受到收入的提高。

通过这次活动,对扶贫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除了基础建设、农产品,还有对览金小学的帮扶,再穷不能穷教育。从学校墙上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览金小学从仅有水泥的大门到现在学习有良好的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场。此外每个孩子看到我们都会主动的敬少先队员礼和微笑打招呼,特别有礼貌。

返回县城的途中,车在山路上盘旋,漆黑的窗外,偶尔会露出点点星光,那是分散居住的村民。我想,乡村振兴之路还很长,作为普通员工,需要贡献更多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播种者。

党群工作部 计思佳:

“他们做出了让群众认可的成绩,

在八桂大地上书写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滑动浏览全文↓

一提到广西,脑海里立马想到的是峰林倒影,云雾缭绕的美景。但这次调研让我看到,秀丽风光的背后是交通闭塞带来的发展阵痛。

调研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黄文秀和中广核派驻广西的挂职干部。在我国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但大家提到典型人物,似乎第一个想到的总是黄文秀。通过实地探访,真心觉得这个年轻姑娘值得这些荣誉。在黄文秀纪念馆观看纪录片,当看到黄文秀每天奔波在扶贫一线,而她刚刚脱贫的家是那么简陋,画面的巨大冲击让大家动容落泪,她的大爱精神让人由衷敬佩。

同样,中广核也是连续多年派出员工奔赴广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线。他们同黄文秀一样,“蜗居”在村委会的一隅,一张床、一张桌就是宿舍的全部家当,每天骑着电动车走村入户,在工作、生活条件朴素艰苦的同时,照样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因时刻想着要帮村民进一步增收致富,陇槐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富旺在参加东盟博览会时受到启发,回来带领大家做蚕丝被,逐步打响了“富旺”蚕丝被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延伸了当地的桑蚕产业链。

无论是刚研究生毕业的黄文秀,还是过去从事生产工作的中广核驻村干部,他们其实都没有太多的乡村工作经验。但凭借着做好这份工作的赤诚之心,和踏踏实实的干劲,他们做出了让群众认可的成绩,在八桂大地上书写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人力资源部 冯韵:

“从钢架光伏板到斑斓调色盘”

“中广核新能源光伏板阵列

正将阳光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能量”

↓滑动浏览全文↓

在广西凌云县海拔千米的群山中,中广核新能源光伏板阵列正将阳光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能量。中广核自2002年开始,逐步摸索出一条"造血式"帮扶之道,在一座座延绵的石头山上援建清洁能源项目的同时,更将目光投向教育振兴的深层维度。

沿着光伏板铺设的山路蜿蜒而下,我们一行11名女员工和3位志愿者驻足在凌云小学的彩绘墙前。

画布上跳跃的瑶族画像、星空与村落石路交织,这些出自留守儿童之手的画作,见证着教育帮扶带来的神奇蜕变。

97年出生的校长、年轻而富有爱心的美术老师,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用美术教育、美育思维和爱为孩子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

老师们向我们介绍中广核为孩子们捐赠的颜料、画笔、橡皮、画纸,生活用品还有床铺被子,通过彩虹计划的帮扶,曾经羞怯的山里娃,如今能用画笔讲述梯田云雾的故事,作品让人感动、欣慰。

从钢架光伏板到斑斓调色盘,凌云县的振兴实践诠释着多维扶贫的深意。当清洁能源遇见美育启蒙,山乡巨变的图景既有现代工业的规整线条,更不乏人文关怀的温暖笔触。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照亮,或许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人力资源部 林力:

“一个普通的年轻女孩儿,

在脱贫攻坚一线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滑动浏览全文↓

在凌云县深入了解了黄文秀驻村支书的事迹,我深受触动。黄文秀,一位年轻而坚定的共产党员,放弃城市的繁华,选择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的最前线。她担任驻村支书期间,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需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谋福祉,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照片上的黄文秀,灿烂阳光,她的宿舍简单朴素之余,也有年轻女孩的日常用品——防晒喷雾。为了融入当地群众,更好地开展工作,她换下时装穿上运动鞋运动衫,衣箱里挂着吊牌的小黑裙被压在箱底。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年轻女孩儿,在脱贫攻坚一线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的牺牲让人痛惜,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黄文秀同志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训部 周昕怡: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滑动浏览全文↓

作为一名青年女党员,此次乡村振兴赋能培训实践活动让我在感动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走在浩坤湖艰苦教育基地的崎岖山道,听着猪笼洞的故事,每一步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人们坚韧不拔的力量;走进览金小学,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着眼中的世界,我们看见教育托起的乡村未来;凌云博物馆陈列的文物和图片,展现了凌云“千年古州府”的厚重历史,我们体会到凌云发展的历程;参加储能站、桑蚕产业等项目调研,村干部扎根一线的身影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在黄文秀先进事迹展览馆,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我们,她以青春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此次培训实践活动激励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努力践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优秀品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化学环保部 于子平:

“好像看到了,为了让一个个小小的身影

走出大山,所有人拼尽全力。”

↓滑动浏览全文↓

爬了坡度近70°的猪笼洞后,双腿颤抖地感慨自己突破了,殊不知在没有公路之前,瑶族人民进出大山唯一的出路就是这条“超级加固”后的天路。

看着自己做了蚕丝被后手上缠绕的蚕丝和被针扎出的一个个血孔,感慨好像每份工作都没有那么容易,在没有“东桑西移”之前,没有养蚕做被的支柱产业,加尤镇的集体收入甚至达不到及格水平。

看到览金小学的塑胶操场和墙上贴着的“普通话,您出行的第一张名片”,好像看到了为了让一个个小小的身影走出大山所有人拼尽全力。

光伏养鹅、养鱼,种植猕猴桃等等,一代代乡村振兴的先驱如黄文秀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倾情投入,踏遍田间地头,走遍泥泞山路,用青春助力,甚至用生命托举,助力一户户贫困户脱贫,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

财务部 吴珂影:

“广西百色一行,

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

↓滑动浏览全文↓

参加此次活动,我的内心满是震撼与感动,也增长了许多见识。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具体是如何实施的,也看到了集团在产业扶贫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从能源项目帮扶到特色产业发展,从带动就业到教育扶贫、乡村建设等等,每一步都饱含着集团的心血与担当。身为中广核集团的一员,我深感自豪。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参观览金小学时,简陋的活动场地和年幼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揪心。学校虽在各方帮扶下有了改善,但仍有不足,作为党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责任与使命。我愿将这份感动化作行动,积极参与到献爱心活动中,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希望。广西百色一行,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未来,我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担当。

财务部 刘思媚:

“曾经贫困的村庄,

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

↓滑动浏览全文↓

此次参加广西凌云乡村振兴赋能培训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扶贫工作的艰辛与伟大。在参加此次活动前,集团的扶贫工作在我印象中只有每年的捐款和扶贫产品,在参加后,我深刻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集团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曾经贫困的村庄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当地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对集团的社会责任感和扶贫干部的奉献精神充满敬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集团的扶贫事业中。

科技与信息管理部 何颖:

“在凌云的日子,

我目睹贫困标签被奋力撕下,

乡村以崭新姿态迈向富足。”

↓滑动浏览全文↓

踏上广西凌云县的土地,目之所及皆是乡村振兴战略绘就的斑斓画卷。广西凌云乐业乡村振兴赋能培训实践活动不仅让我见证了一个山区县的蜕变,更在心底沉淀下对乡村发展的深刻感悟。

产业扎根:特色农业破局

凌云白毫茶闻名遐迩,初入乡村,看到漫山遍野的茶园,才真切体会到这一产业的蓬勃生命力。茶农们指尖飞舞采摘嫩绿芽尖,背后是一套精细产业链支撑。

当地政府引进先进制茶技术,从传统手工制茶向机械化、标准化迈进,提升茶叶品质稳定性;扶持茶企打造品牌,电商平台助力凌云白毫远销各地,价格与口碑齐升,茶农收入水涨船高。

除茶叶外,特色山货如八角、桑葚、猕猴桃、蚕丝被等也逐步走出深山,规模化养殖、深加工让初级农产品变身抢手商品,产业多元化让乡村经济底盘愈发稳固,这是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优势的生动范例,只有深挖本土特色,产业才能扎下深根。

生态塑形:绿水青山生金

穿梭于凌云乡村,青山环抱、绿水潺潺,生态优势无与伦比。浩坤湖如隐匿山间的碧玉,周边村落民宿错落有致,游客漫步湖畔、体验农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卖点。村民吃上“旅游饭”,从保护生态中直接受益,深刻领悟到良好生态就是乡村最大财富,护美绿水青山,就是筑牢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根基。

文化铸魂:古韵新风交融

古老的壮族、瑶族民俗在凌云传承千载,古老的布洛陀文化节、瑶族盘王节是乡村精神纽带。传统手工艺人授徒传艺,让壮锦、瑶族服饰编织技法重焕光彩,手工艺品承载文化走向市场。在这里,文化不是尘封记忆,而是与时代共进,为乡村注入灵魂,以文化认同凝聚人心,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最美风景。

人才赋能:归雁领航群飞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中广核集团多年来不间断地为广西百色市输送人才,他们为乡村引进新技术、新观念,光伏产业、有机肥产业、茶叶加工厂、桑蚕丝加工厂、刺梨汁加工厂等等,他们带领曾经的贫困户逐步成为产业先锋。政府搭台,政策引才、服务留才,人才汇聚激活乡村“一池春水”,各类人才用智慧汗水浇灌乡村希望田野,成为振兴主力军。

在凌云的日子,我目睹贫困标签被奋力撕下,乡村以崭新姿态迈向富足。它让我深知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协同发力,方能奏响雄浑乐章。未来,我将在党的领导下、在集团的引领下,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番茄炒牛肉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