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企业针对自身存在的特点, 在保证产品按时、保质交付的前提下引入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 对产品生产的各环节及部门的降本等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和分析, 建立了一套完成的成本管控新体系, 降低企业发展中的成本, 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汽车紧固件生产企业容易受国内外大环境、行业波动影响, 市场竞争压力大。另外, 企业存在产品品种多、生产工艺环节多而复杂等特点。
该企业针对自身存在的特点, 在保证产品按时、保质交付的前提下引入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 对产品生产的各环节及部门的降本等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和分析, 建立了一套完成的成本管控新体系, 降低企业发展中的成本, 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引入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的基本理念:为了达成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运用精益思想、方法, 实施各种成本管控及改善活动, 并对其成果进行有效评价, 再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
另外, 企业需要建立精益成本管理的机制, 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活动为研究对象, 结合企业内部实际, 采用多角度、全面有效的管控方式, 培养员工树立精益成本管理的意识, 进一步规范员工的无效工作行为, 实现增值、增效情况下的成本最优。
二、制定成本管理流程及设立管理机构
(一) 成本管理流程
在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 应遵循一定的管理流程, 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具体包括明确成本管理目标、分解各项工作指标、执行各项工作、控制与分析成本差异、评价与考核成本绩效。
(二) 成本管理机构
1. 高层领导机构。
高层领导是成本管理的最高决策层, 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 对成本管理的预算、控制、分析等作出相关决策, 更好的引导成本工作的开展。
2. 日常管理机构。
由财务部、体系办组成。财务部主要负责成本预算的编制、检查、监督、分析、评价与考核;负责跟踪各项成本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体系办负责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对员工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培训。
3. 工作执行机构。
由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组成。具体负责各项业务活动的成本管理工作开展。
企业最终形成以财务部为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 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共同参与的精益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明确各参与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滥用职责和权限或责任划分不清, 或遇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等, 导致出现问题无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抓好成本管理过程
(一) 成本预测
在企业进行成本预测时, 借鉴历年统计的成本资料, 结合汽车紧固件行业的相关数据, 借助市场调查的数据预测, 充分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 给成本预测带来的影响。要运用恰当的方法, 尽量准确的估算一定时间内企业预期期望的成本水平及允许变化的波动期间, 为确定更准确的预测提供依据。
(二) 成本决策
企业在做决策时, 由财务部专人充分收集可靠的成本资料, 在分析、比较成本费用和效果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方法, 从多种可行方案中初步选定几个可行方案, 进一步提交企业的最高决策层, 最终由最高决策层共同讨论后敲定一个最佳方案。
(三) 成本控制
1. 项目管理。
关键控制产品设计、开发和研发成本及试制阶段发生的各项费用。控制方法: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 需要相关部门, 如制造部、财务部、市场部的共同协作, 提前介入产品初期方案的设计, 论证新品开发的可行性、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价格。控制好产品设计的成本, 既要将成本最优放在首要位置, 又要充分考虑满足客户的最大使用需求, 避免设计缺陷;在产品试制阶段, 尽可能将质量问题拒之门外。
2. 采购成本。
包括采购价格、采购物品质量、消耗数量。控制方法:控制产品单件消耗原材料的数量、控制材料的批量订购、采用多种采购方式 (招标、询价、比价) 、孵化企业的优质供应商, 降低供应商的成本、提高采购材料的质量、加速材料周转, 减少呆滞料、尽量采购国产材料, 节省进口关税和运输费。
3. 制造成本。
控制人工费用、材料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工具及燃料动力消耗。控制方法:调整用工方式、均衡生产、组织人员培训, 提高人员生产技能;设备合理布局, 达到一个流的流线化生产, 节省工序流转时间、制定合理的工艺, 减少废弃料;工具修旧利废、加强员工操作培训, 倡导一人多能;能源管网清理、错峰用电、合理排产。
4. 物流成本。
控制库存成本、保管成本、配送物流费用。控制方法:实施ABC库存成本管理、实施JIT准时制实现零库存、加强对呆滞存货的处理;规范人员管理、定期盘点物料;优化物流路线、最优选择物流配送公司, 推行同步物流打包、排序、按顺序配送、直送、减少搬运工人。
四、成本分析
1. 明确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包括差异分析、对比分析 (企业同期对比、同行业对比) 等。由财务部定期汇总一定期间的成本数据, 每季度由财务部召集各部门、车间、班组参加分析会, 邀请工厂高层领导参加, 进行成本差异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 找出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点, 界定各级组织的责任, 寻求解决问题的举措,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整改措施。
2. 建立成本分析的机制。
首先, 建立事前预警机制。每月由财务部门汇总各项财务数据, 比对各项数据预算和实际的差异, 对超预算的数据提出预警, 根据差异值的大小, 用不同颜色标示出各数据, 并在定期的成本分析会上通报。第二、建立问题的应对和处理机制。在成本分析会上, 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成本差异存在的问题说明原因, 并明确整改措施和指定具体负责人、结案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内容。
五、完善评价与考核内容
每季度根据财务部提供的数据, 对各部门、车间、班组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督促各职能部门发现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 确保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评价与考核的内容包括:评价各职能部门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各职能部门有效地降低各种耗费情况、各职能部门在成本工作中的创新点等。另外, 在实施具体考核时, 选取某些特定产品的成本效果进行对比。
通过对某些产品实施生产工艺流程再造、缩短产品的流水作业程序、减少日常工作中的的非增值作业、倡导一人多机、减少产品材料损耗及报废等办法, 使得某些产品的成本得到明显降低。
还可以根据企业制定的年初总降本目标, 由每个部门结合自己部门的实际, 制定本部门的可以考核的降本指标值, 每月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对相关部门的降本情况逐一考核, 建立奖惩制度, 激励员工积极推动降本工作。
六、推动持续改进工作
企业的精益成本管理工作是逐步推进、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过程。企业应建立“关注成本、降低成本”为精益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 通过发动企业全员参与, 让核心理念深入人心。依据成本管理的效果及成本分析的差异, 不断地发现、解决问题, 梳理和优化各项工作流程, 达到精益成本管理的目的, 引领企业健康发展。
结论:精益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提升过程, 用精益思想看待成本管理, 不但是一种经营理念, 更是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另外, 企业高层的态度也很重要, 直接决定了员工对成本管理的态度。
因此, 作为高层领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在企业内部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 推动成本管理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GAF螺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