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季度开局,医药股一马当先展现出强势上涨姿态。4月1日,医药生物行业全线爆发,申万生物医药指数全天涨幅3.34%,CRO、创新药方向强势领涨。具体行业板块方面,当日,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涨幅分别为4.61%、4.49%、4.21%,医疗器械、中药涨幅分
医药终于领涨了。
二季度开局,医药股一马当先展现出强势上涨姿态。4月1日,医药生物行业全线爆发,申万生物医药指数全天涨幅3.34%,CRO、创新药方向强势领涨。具体行业板块方面,当日,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涨幅分别为4.61%、4.49%、4.21%,医疗器械、中药涨幅分别为3.26%、3.06%。
ETF方面,多只港股相关医药ETF集体大涨,截至4月1日收盘,14只相关医药ETF涨超5%,其中,港股创新药50ETF涨幅达7.27%。
值得注意的是,4月2日早盘,相关ETF有所下跌,部分资金撤出。
个股掀涨停潮,欧康医药4月1日盘中“30cm”涨停,陇神戎发、多瑞医药、诚达药业、和元生物等“20cm”涨停,热景生物、睿智医药、科兴制药、艾迪药业、一品红等涨超10%,昭衍新药、哈三联、联环药业、润都股份、鲁抗医药、海欣股份、罗欣药业等涨停。
但4月2日收盘,部分个股股价出现一定程度回调。后续行情持续性如何,仍需进一步观察。
关于行情驱动因素,华南某行业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前期科技股涨幅较高,医药板块此前并非热点,亦不拥挤,适合成为防御品种,因而部分资金从高位科技股转向估值洼地,形成板块轮动效应;同时也有一些突发事件在催化市场情绪,医药板块成为资金追捧的热点。
消息面上,中国新闻网援引俄新社当地时间3月30日报道称,俄罗斯疑似出现了一种未知病毒,患者感染症状包括咳嗽带血和高温达39摄氏度。目前,医生尚未确定疾病的原因和病毒类型。医学专家正在研究新感染病例,试图找出未知病毒的来源及治疗方法。
另有消息显示,3月31日,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Rospotrebnadzor)官员对外发表声明,称“没有证据表明一种新的,或不明原因的病毒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传播”。该机构是俄罗斯政府负责公共卫生事务的主要机构之一。
政策方面,3月31日晚消息,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日前在《民主与法制》周刊刊发文章表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的领域,鼓励国有企业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快形成产业影响力。据了解,并购重组推动国有资本从低效领域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
同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强化标准引领创新,进一步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加快发布医用外骨骼机器人、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等相关标准。加快推进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的基础、通用标准和方法标准等制修订工作,积极筹建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增材制造用医用材料、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字标准样本数据集研究。根据产业发展和监管需求,通过快速程序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急需标准立项。
此前,3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优化医药集采工作研发会,市场预期会议可能推进药品集采优化细则。周末,一则开展优化医药集采工作研讨会的通知截图在业内流传,同时被热议的还有一份《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有医疗行业观察者表示,方案有一定可信度,但最终还是要等官方公开征求意见稿之后才能判断,需要看具体条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2025年我国带量采购政策重心从“扩面降价”转向“稳价提质”。国泰君安近日在研报中表示,按照国家医保局安排,2025年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11批药品集采,届时集采规则有望从“唯低价导向”转向“质量与成本均衡”,质量评估体系升级将加速低端产能出清,具备规模化与质控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巩固份额,业务模式迎来持续边际改善。
再早几日,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专注创新和特色化发展,深耕细分领域,培育发展一批中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战略性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培优扶强龙头企业。研究制定推动中药工业企业全产业链布局的政策。
医药板块的强势表现不仅得益于政策红利,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也是重要推动力。
国内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3月30日晚间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2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1.78亿元,同比增49.18%,2024年营收、净利均创新高。此外,营收的同比增速是2019年后最高的一次,净利润的增速则创下近15年来的最高纪录。
此外,百利天恒、恒瑞医药、三生国健、诺泰生物、汇宇制药、艾力斯、科兴制药、宣泰医药、诺唯赞、康希诺等医药企业2024年业绩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百利天恒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23亿元,同比增长936.31%;营业利润39.94亿元,利润总额39.9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36.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38亿元。
平安证券认为,创新药行业有望延续景气上行态势。随着前期研发的创新药品从研发阶段逐步进入商业化快速放量阶段,创新药品业绩有望不断兑现,相关药企业绩有望不断提升。同时,优质国产创新药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近几年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和数量持续增长。根据丁香园数据,2024年我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高达63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创新药出海有望成为国内创新药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期,国产创新药频频放出对外授权交易公告。3月21日,和铂医药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
3月24日晚间,国内药企联邦制药宣布与跨国药企诺和诺德签订独家许可协议。后者将获得前者三靶点GLP-1药物UBT251在海外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权益。次日,默沙东又以最高17.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买下恒瑞医药的脂蛋白口服小分子项目,以获得HRS-5346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
国泰创新医疗基金经理邱晓旭认为:“我们看到中国对全球创新药临床和上市的贡献度在持续提升,2024年中国药企海外产品授权数量和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在投资决策和组合配置上,我们更加拥抱具备长期空间的新治疗范式、医疗与AI的交集、海外商业化等方向,同时识别短期由于悲观情绪而被低估的刚需医疗标的的绝对价值。”
对于股民而言,目前医药板块的估值很值得期待。
医药行业已经历了超过四年的调整期,2024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进一步减少,机构持仓水平已降至历史低位。国泰医药健康基金经理徐治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前期医药板块调整幅度较大,本质原因是医药2021年前暴力上行的回归以及医药行业本身基本面的不给力,龙头公司不是贵就是基本面弱,因此指数连续跌四年。”
“我们医药一直维持之前的观点:规避医药权重,买入有业绩低估值的优质细分龙头,尤其是便宜的国企龙头。医药作为细分多的大赛道,确实也有很多细分赛道极度便宜,比如麻醉药、OTC赛道以及一些有基本盘支撑的创新器械等。具体到我们组合,延续过往选择低估值的优质龙头思路,主要配置在麻药、创新器械、OTC器械、体检、药店等赛道,同时港股方面我们看好类似M3这样的新模式公司。”徐治彪说。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