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2 年,南京市一轻系统电大文科班新学期开学,教室里洋溢着兴奋与期待的气氛。同学们相互交谈,满怀憧憬:“听说这次授课老师都是知名学者,何永康老师讲《阿Q正传》,肯定能把阿Q刻画得入木三分!”“没错,还有陆协新老师的外国文学,吴锦老师的古代文学,崔之清老师的
▓ 张长宁
1982 年,南京市一轻系统电大文科班新学期开学,教室里洋溢着兴奋与期待的气氛。同学们相互交谈,满怀憧憬:“听说这次授课老师都是知名学者,何永康老师讲《阿Q正传》,肯定能把阿Q刻画得入木三分!”“没错,还有陆协新老师的外国文学,吴锦老师的古代文学,崔之清老师的近代史,这学期课程一定精彩无比。”大家翘首以盼知识与思想碰撞的奇妙旅程。
何永康:亦庄亦谐,课堂风云变幻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的何永康老师刚步入不惑之年,中等偏瘦身材,头发整齐,眼神透着犀利与智慧。
一天下午,何老师踩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同学们迅速齐刷刷起立,又在桌椅挪动声中坐下。何老师清了清略带沙哑的嗓子,接过班主任递来的凉茶,抿一口后,笑着开启鲁迅《阿Q正传》辅导课。
授课伊始,何老师便绘声绘色地讲道:“你们瞧这阿Q,‘精神胜利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说着,他微微弓背,脑袋歪向一侧,脸上露出倔强的自欺神情,双手比划着嘟囔:“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这世界真不像话……”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何老师神情严肃起来:“这看似可笑的‘精神胜利法’,实则是当时底层百姓面对困境的无奈逃避,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悲哀与无奈。”同学们在笑声与思考中,重新审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
讲到阿Q向吴妈求爱情节,何老师提高声调模仿:“吴妈,我要和你困觉!”并夸张扭动身体,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课堂气氛热烈。
此时,后排两位同学因对阿Q性格特点的讨论产生分歧进而争执,闹出动静。何老师眼睛一瞪,脸色沉下,拎过一张椅子面朝黑板坐下,翘腿仰面朝上,默不作声。满座惊恐,教室顿时寂静无声。
半根烟功夫后,何老师转过身,扫视同学们尴尬的神情,拈起粉笔,走到教室后排,对争执的同学嗔道:“于课堂公然起争执,颇具个性!”说完回到黑板前,诙谐一笑,抬高声音说:“那好,下面讲讲鲁迅的‘脾气杂文’,从《一件小事》说起。”
经此一事,此后何老师的课堂格外安静。课后,同学们对何老师的教学方式赞不绝口,对鲁迅作品的兴趣愈发浓厚,不少同学自发找来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研读。
陆协新:温和蕴智,文学魅力尽显
何永康老师以独特风格为同学们开启对文学作品的别样理解,陆协新老师则以温和蕴智的方式,引领同学们走进外国文学世界。
南师的陆协新老师四十多岁,身材高挑,举止稳重儒雅,眼神深邃。他常穿整洁中山装,领口风纪扣扣得整齐,给人严谨温和的印象。
陆老师在电大班辅导外国文学课,常把给研究生授课的精华以串讲形式分享。
陆老师对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系列中复杂人物伏脱冷的研究,让该班同学收获颇丰。这是陆老师别开生面的学术研究成果。
讲学中,陆老师微微眯眼,嘴角上扬,冷峻低声说:“伏脱冷这个人物,既是‘人间撒旦’,又是恶魔与英雄的结合体。”他指出,伏脱冷在多部作品中的经历,凸显其作为高等窃团“万字帮”核心参谋与统帅的复杂形象。接着,陆老师细致描绘伏脱冷策划阴谋场景:“伏脱冷眼中闪过狡黠光芒,嘴角上扬,低声道:‘我们要让阔佬知道,这世界强者制定规则。这次行动,要像炮弹轰进他们世界,把阻碍发财的家伙一网打尽。’”
这时,教室门被推开,后勤师傅送饮用水进来。师傅放下水在后排空位坐下,坐下时碰掉旁边同学书本,引起一阵小骚动。陆老师见状说:“电大本就是无围墙的开放式大学,欢迎师傅入席!大家继续上课。”随后将话题引回伏脱冷:“下面讲伏脱冷掠夺方式,他与一般资本家不同,‘万字帮’只做万元法郎以上买卖,专挑阔佬,按他说法,要‘像炮弹轰进去’。”这时课堂上响起掌声,领掌的正是旁听师傅。后来得知,这位师傅以前当过老师,因口无遮拦被迫离校。
陆老师讲解入情入理,同学们沉浸在知识中。课后,同学们围绕伏脱冷这一复杂人物展开热烈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人性与社会,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陆协新老师以温和蕴智的教学指引,照亮同学们探索外国文学知识的道路,启发大家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度思考。
吴锦:墨韵书史,东坡意趣长
陆协新老师引领同学们在外国文学天地遨游,吴锦老师则带大家穿越历史长河,领略古代文学魅力。
南师吴锦老师四十来岁,身形清瘦,戴金丝边眼镜,举手投足尽显学究气质。每次进教室,腋下都夹着几本古籍,板书漂亮,让人沉浸在文字魅力中。
那天,吴锦老师要讲苏轼“苏州黄州儋州”三段人生经历。上课铃响,有同学未到,吴老师微笑站在讲台说:“同学们别急,迟到的想必有难处。我先讲个苏轼与和尚斗智的趣事。”同学们好奇,教室安静下来。
“苏轼在杭州与佛印和尚往来密切。一日,苏轼见佛印打坐,调侃道:‘我看你像牛粪。’佛印微笑着说:‘我看你像佛。’苏轼得意,回家告诉苏小妹。苏小妹笑着说:‘哥哥,你输了。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你心中有牛粪,所以看他像牛粪。’”同学们听完哈哈大笑。
讲到苏轼被贬黄州,吴老师语气沉重:“黄州生活对苏轼是巨大考验。他从风云人物沦为放逐罪人,但精神未被打倒,在东坡种地,与百姓为友,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佳作。”吴老师边说边写作品名,带着对苏轼的赞赏。同学们在讲述中,仿佛看到苏轼在黄州的艰难生活,感受到他的豁达坚韧,开始思考困境中如何坚守自我,吴老师借助古代文学引导同学们探索人生智慧。
接着,吴老师讲苏轼被贬儋州的经历:“儋州偏远荒凉,但苏轼在那里传播文化,教化百姓。他的豁达坚韧留下深刻印记。”
吴老师声音在教室回荡,带同学们感受苏轼人生,体会其坚守自我、造福一方的品质。
在吴老师讲解下,苏轼形象立体鲜活。课后,同学们对苏轼的豁达坚韧展开深入讨论,不少同学表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将以苏轼为榜样,积极乐观面对。吴锦老师以儒雅博学的教学,照亮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知识中探寻人生智慧的道路,启迪大家对生活与理想的思考。
崔之清:激情燃史,岁月叹兴亡
吴锦老师带领同学们领略古代文学魅力,崔之清老师则以激情澎湃的风格,带大家走进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探寻历史真谛。
年富力强的崔之清老师身材高大,肩膀宽阔,声音洪亮。讲课时,他挥舞手臂,双眼充满对历史的热爱与敬畏。
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崔之清老师,每次辅导中国近代史,课堂都充满激情。他从不照册点名,不在意台下小动作,坚信自己课堂的感召力。
这天,崔老师讲“天京事变”,神情严肃悲愤。他双手撑在讲台上,指关节泛白,大声说:“同学们,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命运转折点,是由盛转衰的悲剧!”声音在教室回荡,带同学们回到那个时代。
“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骄横跋扈,对天王洪秀全不敬,埋下悲剧伏笔。北王韦昌辉嫉妒怨恨杨秀清,发动血腥事变。”崔老师分析完,描述场景:“天京城内,夜色笼罩,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杨秀清府邸上演悲剧。杨秀清威风八面,却遭韦昌辉偷袭,落得大卸八块,两万部众被诛杀。韦昌辉恶行激起众怒,被洪秀全下令五马分尸。由此,军心涣散,集团内部陷入巨大危机!”崔老师情绪激动,手中粉笔被捏成粉末。
一位同学举手问:“崔老师,若南王冯云山不死,天京事变还会发生吗?”崔老师一愣,挺直身躯,看着提问同学缓缓说:“若冯云山在,以他的威望和智慧,或许能调和矛盾,杨秀清不至于惨死。但历史没有假设,我们只能从中吸取教训。”
崔老师停顿片刻,望向窗外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事件都影响历史轨迹。我们学习历史,要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崔之清老师对“天京事变”的激情讲解,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影响力。同学们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学习,不仅掌握历史知识,更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避免重蹈覆辙,以史为鉴,规划未来。崔之清老师以激情澎湃的教学风格,点燃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渴望,启发大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历史长河中追寻真理光芒。
电大教学主要靠自学,课堂上听录音磁带,教课的老师都是北大北师大的名师,遗憾的是听其声却见不上面。但电大教学点可以请高校的老师来面授,上辅导课。电大的教学点不同,请来的辅导老师也不同,可谓各显神通。我们这个教学点,请来的老师都是南大南师的名师,这实在是我们的幸运。
课堂上,何永康老师庄谐生动、陆协新老师温和蕴智、吴锦老师儒雅博学、崔之清老师激情澎湃,他们以独特授课风格和魅力,不仅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更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思考与探索的种子。这段求知时光,是同学们记忆中的珍贵宝藏,激励大家在知识道路上追逐真理光芒。
插图 周年
特约编辑 何幸
作者介绍
张长宁 1954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分别在《南京日报》、新华传媒集团从事新闻采、编业务30年。
来源:彩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