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好声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00:00 2

摘要:“We are arriving at Tian'anmen East(我们即将抵达天安门东站)”“换车去珠市口、前门大街、大栅栏、木樨园、北京中轴线、天桥、鲜鱼口,换2路、120路、82路的乘客请从前后门刷卡下车”……长安街上,一辆满载乘客的52路公交车内,

本报记者 孙宏阳

52路公交车乘务员顾晓东

“我经历5种公交车型的换代,不管如何变化,我都希望乘客能一直感受到车厢里的快乐和温暖。”

“We are arriving at Tian'anmen East(我们即将抵达天安门东站)”“换车去珠市口、前门大街、大栅栏、木樨园、北京中轴线、天桥、鲜鱼口,换2路、120路、82路的乘客请从前后门刷卡下车”……长安街上,一辆满载乘客的52路公交车内,乘务员顾晓东流利的双语播报响起,洪亮的男声像播音员播报一样字正腔圆,又不失亲切。

有人将他报站的视频发到网上,点击量很快10万+。“我坐过他的车,把一车人指挥得明明白白!”“为新时代李素丽点赞!”网友们热情评论道。

圆脸盘,架着一副眼镜,笑起来露出一对酒窝,今年49岁的顾晓东,已经在公交车厢里服务乘客29年了。

用英语报站,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零基础的他从ABC开始学起,并通过了北京市服务行业的英语口语测试。

想说出地道的英语,并非易事。“刚跟着车上长安街的时候,嘴笨,发音还硬,有些用语过于书面化,有的则被乘客批评是中式英语。”顾晓东说。听到乘客的批评,顾晓东虚心请教,改正语法,把站名中出现的“东西南北”换成了英语中的方位词。闲暇时,他也对着镜子练口型,口语说得越来越溜。

慢慢地,他将语境扩大,尝试用英文说“抓稳扶好”,并将沿途换乘站、重要建筑物的名字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乘客也能听懂。在长安街上的每一次进出站,顾晓东都要在中文报站后跟上一段英文,“这里是城市的核心区,作为乘务员也要有首都意识、国际视野。”

奥运会结束后,顾晓东依然坚持双语报站。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温度”,他还在车厢里说起了“相声”。

“去牛街买烧饼夹肉,牛羊肉,驴打滚年糕,艾窝窝糖耳朵焦圈儿,排叉山楂糕,面茶豆汁儿,爆肚涮羊肉,烤羊肉串儿喝酸梅汤,吃盖饭吃自助吃火锅吃大饼卷鸡蛋。请提前往外换,注意安全!”服务于57路时,车辆到达牛街路口东站,顾晓东这段“贯口”总能将乘客逗乐。

2015年起,顾晓东开始服务52路公交车,也把“贯口”带到52路车厢,逐渐成为这条线路上的“网红”。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出门在外难免有急躁情绪,我希望车上这段短暂时光,能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每当顾晓东听到车上有乘客皱眉大声打电话,他就会来一段:“您别着急、别心烦、别心慌、别心急,注意身体、注意心脏、注意调理……”只要这么一说,原本急躁的乘客保准脸上“阴转晴”。

常坐52路车的乘客,有的都能背下来顾晓东的段子。“踩到别人脚,踢着别人腿,说声对不起。”“各位美女美男子、大哥大姐、叔叔阿姨,您提前往外换,留神台阶,别上胳膊肘”……一位网友在顾晓东报站视频底下感慨道,“真是行行出状元,他把热情注入到了平凡枯燥的工作中,真好!”也有人说,“本来下班时挺烦,听他这么一说,顿时开心了。”

“老乡,你是四川哪的嘛?”顾晓东的家乡话,也让在北京的异地乘客倍感亲切。因小时候在遵义生活过,顾晓东对云贵川地区的方言比较熟悉。如果碰上“老乡”,他会用方言和乘客聊上几句,让对方感受到北京服务窗口的热情好客。

顾晓东的“绝活儿”还在不断增加。近些年,他学习了简单的手语,能够更好地服务聋哑乘客上下车、换乘其他线路。

在平乐园到靛厂新村之间,52路公交往返的近3小时、五十多站里,每次车辆离站前,顾晓东都要把头伸到窗外向车尾方向看一眼,防止落下赶车的乘客。在老年人集中上下车的站点,顾晓东还会主动搀扶老年人上下车。“我经历5种公交车型的换代,不管如何变化,我都希望乘客能一直感受到车厢里的快乐和温暖。”顾晓东说。

从业近三十年,顾晓东也从小小车厢窥见世界的变化。他曾在车上遇到一位外国老人,主动用英文询问老人的去向以及是否需要帮助时,老人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婉谢。“起初学英文,是为了与世界接轨,现在世界开始主动与中国接轨了!别小瞧这不大的车厢,也成了中外交流的舞台。”顾晓东笑着说,只要在岗一天,他就会将公交“好声音”继续播报下去,让更多中外乘客听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