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起!广汽本田P7预售开启,4.6s破百/2930mm轴距,空间如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2 00:02 2

摘要:拥有电动汽车后,实际体验有时与预期存在差距。例如,冬季续航里程的显著缩减是不少车主会遇到的情况,实时关注剩余电量、规划沿途充电成为常态,增加了行程的不确定性。在拥挤的停车场地,将车辆停入狭窄车位也考验着驾驶者的技术和耐心,反复调整角度是常有的事。此外,行车中偶

拥有电动汽车后,实际体验有时与预期存在差距。例如,冬季续航里程的显著缩减是不少车主会遇到的情况,实时关注剩余电量、规划沿途充电成为常态,增加了行程的不确定性。在拥挤的停车场地,将车辆停入狭窄车位也考验着驾驶者的技术和耐心,反复调整角度是常有的事。此外,行车中偶尔遇到的车机系统卡顿,比如尝试调节空调时屏幕短暂失灵,虽不频繁,但也影响了操作的流畅性。这些细节构成了电动车使用中的一些真实挑战。

着眼于提升用户体验,广汽本田P7已启动预售,价格区间设定在25万元至30万元。针对预订客户,厂商提供了优先提车权以及价值5000元的购车礼包。这款车型融合了本田在汽车制造领域的经验积累与对电动化技术的应用探索,它的推出,为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者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体现了品牌方在应对现有电动车使用痛点方面的努力。

外观造型上,P7采用了较为硬朗和棱角分明的设计思路,官方称之为“机甲风”与“RAZOR EDGE”核心语言,塑造出一种宽体低趴的视觉效果,与当前电动车市场中常见的圆润柔和或极简风格形成了对比。车身尺寸具体为长4750毫米、宽1930毫米、高1625毫米,配合达到2930毫米的长轴距,这些客观数据转化为内部空间时,遵循了本田一贯的“MM”理念,即尽可能扩大乘员活动区域,压缩机械结构占用。实际乘坐时,能体会到较为充裕的腿部和横向空间。就连车头的标志也经过重新构思,采用了无边框的扁平化“H”字母造型,并融入发光元素,在夜间点亮时视觉效果独特,增强了车辆的可识别性。

广汽本田P7的独特性,并非流于表面,而是贯穿于从概念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其研发过程深刻体现了本田成熟的工程体系,侧重于大量的实况模拟与真实道路测试,辅以严谨的品控流程。不同于一些依赖前期理论模型推演的做法,P7更倾向于在多样化的实际驾驶情境中反复验证,目标是确保车辆在各种预期及非预期工况下,都能展现出可靠的运行状态。这种对实际表现的执着,构成了其独特开发理念的一部分。

车辆的动态表现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本田云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这一平台在设计之初就对电池单元的布局方式进行了深度考量,其结构设计旨在提升碰撞安全性的同时,也对整车的重心分布和前后轴荷分配产生了积极影响。驾驶者在体验中或许能感受到,尤其是在处理连续弯道或需要快速变换车道时,车身姿态控制相对稳健,给予人更强的信心。这种底盘层面的特性,是该架构带来的直观反馈之一。

置身P7的驾驶位,能感受到平底方向盘带来的运动气息,其材质和造型考虑到了抓握时的手感与贴合度。车辆提供两种动力配置,包括200千瓦的后置单电机版本,以及综合了前150千瓦、后200千瓦电机的双电机四驱版本。选择四驱配置时,车辆从静止加速到时速一百公里需要约4.6秒,能提供比较充沛的加速感受。

车辆的行驶动态特性与其底盘构造相关,前悬采用双叉臂式,后悬为五连杆式设计,并配备了尺寸可观的横向稳定杆,这些共同作用以控制车辆在转弯时的车身姿态。例如,在以大约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驶过连续弯道时,车身的侧倾幅度被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有助于维持车内乘员的平稳感,同时驾驶者也能感知到来自转向系统的路面信息。

在乘坐体验方面,座椅的设计注重对身体的贴合与支撑,并集成了加热、通风及按摩功能。后排座椅靠背可进行最大18度的角度调节,扶手和膝盖常接触的饰板区域也带有加热功能。后排乘客可以通过专属的触控面板,自主调节天窗透光度、空调设定以及座椅相关功能。这些配置的组合,旨在提升长途旅行的舒适度,尽可能减轻长时间乘坐可能带来的疲劳感。

在城区路况下驾驶P7,会感觉其动力的输出和制动过程都比较平顺易控,驾驶者可以比较自然地掌握车速变化。悬挂系统在处理路面接缝或轻微不平整时,能吸收掉大部分扰动,即使通过减速带或坑洼地段,传递到车厢内的感觉也相对缓和。方向盘的指向性比较清晰,转动时车头的跟随性不错,这在需要频繁转向的城市街道中,有助于减轻操作负担。

驶入高速公路,车辆接近50:50的前后轴荷分配,加之配备了265毫米宽度的轮胎,为高速行驶时的车身稳定性提供了物理基础,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方向盘的反馈力度在高速状态下保持适中,进行并线或超越前方车辆等操作时,车身姿态控制得比较好。长时间驾驶的舒适性也得到兼顾,这不仅得益于座椅本身的设计,也与车辆行驶时的平稳姿态有关。车厢对外部噪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隔绝,据称能减少大约70%的噪音传入。此外,自动空调、座椅的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以及包括120升前备厢、常规容积450升(可放倒后排扩展至1200升)的后备厢在内的储物空间,共同为长途出行提供了便利性和舒适基础。

P7装备了一套达到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旨在特定条件下为驾驶提供支持。在高速公路场景下,启用导航辅助功能后,系统可依据设定的路线和实时交通状况,协助控制车速、维持与前车的间距,并在符合条件时执行变道操作。据提及,在一次车流密集的测试环境中,系统在一段路程内执行了约50次自动变道,展现了其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能力。此外,车辆还具备自动泊车功能,可识别适合的停车位并辅助完成侧向或垂直泊车动作。记忆泊车则允许车辆学习并存储特定地点的泊车路径,在后续返回同一地点时,可调用记忆进行自动入位。

除了上述功能,该系统也整合了诸如车道偏离警示、车道保持辅助、盲区信息提示以及前方碰撞预警和自动紧急制动等常见的安全辅助功能。这些功能依靠车辆的传感器来感知周边环境和行驶状态,在判断存在潜在风险时,会向驾驶员发出提醒,或在特定紧急情况下介入车辆控制。例如,在模拟测试中,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曾在车辆以大约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针对前方静止的模拟障碍物成功触发了制动。

车内人机交互主要通过一块12.8英寸与一块10.25英寸的组合触控屏幕实现,这两块屏幕由迪睿合提供,并带有减少眩光、反光及指纹附着的表面处理。实际触碰时,屏幕对点按、滑动等手势的反馈比较及时,在连续进行多种操作的测试场景下,未观察到明显的延迟现象。语音控制功能也集成在系统中,其识别准确率据称可达到95%,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管理空调、音乐播放、导航以及车窗天窗等设备。例如,发出“打开天窗”的指令后,系统响应并开始动作大约需要0.5秒;请求播放特定歌曲时,系统搜索并开始播放的过程大约在1秒内完成。

车辆也支持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一定程度的远程互动。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查看车辆的当前位置、剩余电量和预估续航里程等信息,并能执行远程解锁/上锁车门、启动车辆或预先开启空调等操作。根据相关测试数据,从手机端发出指令到车辆实际执行动作,其间的平均通讯延迟大约为0.3秒,提供了相对快捷的远程连接体验。

在车辆构造方面,P7的车身应用了较高比例的高强度材料,其中高强度钢材占比为68%,热成型钢材占比达到25%,这有助于实现4万牛·米/度的车身扭转刚度。该车身设计也获得了2024年度CCB中国十佳车身的评价。在模拟碰撞测试,如正面25%偏置碰撞条件下,车辆结构展现了较好的完整性,A柱未出现显著变形。车内乘员保护方面,车辆配置了13个安全气囊作为标准装备,分布于主副驾驶位、前后排侧面、前后排头部以及膝部位置。电池系统的防护也经过考虑,其电池包达到了IP68级别的防尘防水标准,并采用了将电池舱与冷却舱隔离的设计思路。电池管理系统会持续监控电芯状态,且在针刺等极端测试条件下,电池包未发生热失控现象。

制动方面,车辆采用了线控制动技术,并有ESP系统作为冗余备份。前轮制动器配备了直径为350毫米的通风盘。线控制动系统旨在提供较快的制动响应和精确的力度控制,而ESP的冗余设计则为了提升系统的可靠性。根据测试数据,车辆从时速100公里减速至静止的距离为34.5米。在连续进行10次从100公里/小时到完全停止的制动测试后,前刹车盘的温度上升了约50摄氏度,且制动距离没有出现大幅度的衰减,表明其在连续制动下的性能稳定性。

车辆的悬挂系统,前部采用双叉臂结构,后部为五连杆设计,并配有直径相对较大的横向稳定杆。在雨天或雪天等低附着力路面上行驶时,这套底盘系统配合较宽的轮胎,旨在提供稳定的循迹性。当车辆需要驶过积水区域时,悬挂能够较好地处理由此带来的冲击,维持车身姿态的平稳,减少传递到车内的扰动。在特定的冰雪路面条件下进行测试时,配合四轮驱动系统,车辆据称能够以大约40公里/小时的速度保持行驶稳定性。

应对非铺装的乡村道路或多坑洼路面时,底盘的设计考虑了通过性,悬挂系统提供了足够的行程来吸收路面起伏,减少车底触碰地面的风险。对于路面颠簸的过滤处理比较有效,有助于维持车厢内部的相对平稳。在通过连续设置的减速带这类模拟测试中,记录到的车内振动幅度相较于一些同类车型降低了约25%,这直接关系到乘坐的舒适感受,并让驾驶者在面对不同路况时能保持更从容的心态。

步入车内,可以观察到座椅选用了触感较为柔软的皮质材料,缝线的处理也显得均匀细致。这些材料的选择遵循了相应的全球标准,旨在提供舒适乘坐感受的同时,兼顾日常使用的耐磨与耐久性。后排乘客可以通过一块触控面板来调节天幕的透光度、空调系统以及座椅的相关功能,操作界面设计得比较直观。音响系统由16个BOSE扬声器与4个头枕扬声器组成,力求营造出包裹感强的听觉环境。车内的氛围灯提供了38种色彩选项,并能与16种车辆功能状态进行联动,根据不同场景调整光线氛围,例如在特定模式下,灯光可变为柔和的粉色调。

车辆外部的漆面工艺也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车身采用了铝锌涂层进行防腐处理,并覆盖了具有较高耐候性的2K清漆,以保持漆面的光泽度与通透感。根据资料,该漆面通过了时长达1000小时的盐雾测试,显示出较好的抗腐蚀能力。这种处理方式有助于车辆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外观的完整性,并抵御一些轻微的刮擦影响。

综合来看,广汽本田P7在研发理念、底盘架构、动态调校、智能配置以及材质选用等多个维度,都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它试图将本田在传统造车领域的经验与电动化时代的需求相结合,从注重实际验证的开发流程,到兼顾操控与舒适的底盘设定,再到车内外的细节处理,共同构成了这款电动车在当前市场中的独特印记,为考虑电动车的用户提供了一种融合了传统工程思维与现代科技体验的选择。

来源:好奇养了个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