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观察|从“走出去”到“雁归巢”,南阳市以乡情为纽带,书写“归雁经济”新叙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08:15 2

摘要:“展信如沐故园风,见字如闻白河声。诚邀您常回家乡,感受久违的乡土风情、‘宛’象更新,与我们共话发展大计、同绘振兴宏图……”一封家书抵万金。当在外老乡收到家乡市委、市政府的乡情召唤,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链接驱动着万千游子踏春而行、反哺桑梓。

从“走出去”到“雁归巢”,南阳市以乡情为纽带,书写“归雁经济”新叙事——

厚植人才沃土 激发澎湃动能

“展信如沐故园风,见字如闻白河声。诚邀您常回家乡,感受久违的乡土风情、‘宛’象更新,与我们共话发展大计、同绘振兴宏图……”一封家书抵万金。当在外老乡收到家乡市委、市政府的乡情召唤,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链接驱动着万千游子踏春而行、反哺桑梓。

近年来,我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首要战略,充分发挥在外人才较多的比较优势,大力实施以“乡情、乡音、乡愁”为纽带的本土人才回引工程,构建“多元化”联络机制,实施“全方位”政策支持,营造“暖心式”发展环境,筑巢铺路引雁归,激活乡恋经济学,为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厚植“人才森林”,激发澎湃动能。

政策牵引

激活“归雁效应”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一座城市的繁荣兴盛离不开人才这一关键要素的强力支撑。面对省委赋予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期待,这座历史悠久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迅速崛起: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势能积聚、大项目好项目竞相落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涌动澎湃新潮,南阳对“产以才兴”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

春潮涌动正当时,随着“2025年全国城市巡回招聘高校毕业生河南站南阳专场暨重点产业链招才引智活动”火热开展,2025南阳市“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系列活动拉开序幕。“群英荟萃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创新创业的浪潮正在奔涌,南阳正以优惠的政策留人、优厚的平台引人、优质的服务暖人,我们诚邀广大优秀人才在与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中携手同行、共创未来。”市委组织部四级调研员汪润明说。

来自省内外的300余家用人单位现场参会,为我市高校应往届毕业生、在外返乡人才及其他社会人员提供了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制药、中医药、教育科研等多个行业1.26万余个优质岗位,掀起了我市招才引智的“新热潮”。

才以城聚、城以才兴。“南阳是人口大市,在外人口近300万,其中不乏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等各类优秀人才。”以乡情为纽带汇智聚才,市委组织部印发《南阳市人才回引工程实施意见》《优秀学子回宛计划行动方案》等,深挖我市在外人才富矿,摸清了“家底”,建立起人才信息库。由近4万条包含14名两院院士、126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高层次人才信息,构成熠熠生辉的“在外人才地图”。

着力健全乡情联络机制,我市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中部地区、成渝经济带等五大“双招双引”战区,依托在外商会、校友会、重点高校院所等成立21家市级人才工作站,常态化对接联系。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中科院院士马大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付子堂等一批南阳籍在外知名人士为代表的“招才引智大使”为我市发展倾情助力,动员更多在外游子反哺故土、回报桑梓,形成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的“葡萄串”效应,充满乡愁的集体情感转化为区域生产价值。

随着“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活动的持续开展,以王占国院士、张清杰院士、康相涛院士为代表的326名高层次人才(团队)积极参与,招才引智项目不断签约,成为汇聚高端智力、促进项目合作的重要抓手和抢占先机、弯道超车的重大契机。

按图索骥、精准联络,在外人才的思乡情结化为回乡之举。曾任台积电高管的赵玉涛,带着主导南阳“芯计划”的愿景,回乡设立河南畅达半导体有限公司,带动3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从设计到封测的完整链条;曾在云南、西安等地进行米线制作经营多年的范祥返乡创业,推出方便包装“宛禾米线”,成为火爆互联网的美食。

情系桑梓、利为乡亲、业启新程的情感共振形成涟漪效应,越来越多的南阳游子返乡,在各个领域掀起创业热潮。

创优生态

着力聚才纳智

“雁”归桑梓,筑巢为先。为让返乡人员干得好、留得住,我市将“回归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平台搭建和情感联结,将人才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全球豫商大会上,新一代豫商代表,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秦英林满怀深情,向全球企业家发出邀请:“这片热土能成事,能成大事!”

为使返乡人才“干得好”,我市“全方位”给予政策支持。以“诸葛英才计划”为牵引,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形成“1+20”人才政策体系,创新开展人才金融,厚植创新创业载体。

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中原学者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创新实践基地32家,成为2020年全国院士工作站重塑改革以来建站最多的省辖市,为返乡人才提供了创新“大舞台”。牧原实验室成功纳入省实验室体系,“卧龙实验室”积极筹建,“牧原+卧龙”省实验室“双子星”加快打造。

政策工具箱持续升级,构建“1+3+N”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体系,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前期工作,推出税收减免、用地优先等激励措施,建立市县领导“一对一”包联返乡企业机制……营商环境美誉度、要素资源保障度全面提升,南阳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省前三,成为吸引产业回流的“强磁场”。

“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广东发展,创办了汕头市澄海区明极玩具有限公司,在乡情感召下返乡创业,积极建设玩具产业园,引进关联企业,形成全链条化发展,带动新野县玩具产业实现从无到有,成为特色产业。”新野县明迪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杰侃侃而谈。

社旗县南阳周氏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留常,在深圳开设多家公司,主要从事胶辊的生产与销售,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如今,南阳公司业务涉及木地板、电路板、锂电池、皮革、海绵、布料等多行业,产品占全省市场份额的70%,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呈逐年递增态势,带动500余人就业。

良好的创业环境、务实的政府作风在南阳游子圈中形成乘数效应的传播效果:“当前,南阳正紧扣省委‘四高四争先’总任务,纵深推进‘五聚五提’工作抓手,扎实践行‘六个弘扬’作风要求,励精图治、干事创业,奋力‘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是一片未来可期的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

为解决平台、场地、用工、创业孵化等重难点问题,建设返乡创业园162个,去年以来,返乡创业经营实体新增18000余个,吸纳近20万群众就近就业,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筑巢引凤”。

产才融合

释放澎湃动能

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我市聚焦产才融合,在多措并举开展人才招引工作的实践中,走出一条人才破局带动产业突围的特色发展路径‌。

坚持党管人才,持续推动人才工作整体谋划,我市“靶向”开展人才招引活动。聚焦“7+17”产业链群及其相关科研平台,将“链主型”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重点,全面梳理产业链人才(项目)需求和人才引进计划,制定专项引才工作方案。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人才汇聚服务一线,成功对接12名省派博士服务团成员到我市服务锻炼,持续开展“百名人才进百企”活动,43名人才成功对接41家企业开展智力帮扶。

强化人才培养,全面激活人才支撑发展动能。以“宛商大讲堂”为载体,多领域、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开展高端培训,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500余人次,促进了产业链发展和企业家素质提升。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0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数24.9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73万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7+17”产业链技能人才取证6.17万人,占新增技能人才的28.38%;强化高层次人才培育,南阳人才闪耀“科创名匠”“中原英才”计划。

强化人才服务,倾心打造人才发展优良沃土。人才安居保障落细落实,“诸葛英才卡”服务持续提升,创新人才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归雁经济”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受邀回乡共叙乡情、共谋发展的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说,“乡恋”在中国人思想中根深蒂固,“乡恋经济学”是将深厚的情感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激发在外游子的乡恋情感,带动人才、项目和资本的回归,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南阳织密乡情纽带,催动人才回流,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产业机遇、政策红利、创新动能与民生温度的多重加持下,我市持续释放人才红利。从经济数据的跃升到创新生态的裂变,从营商环境的优化到民生福祉的夯实,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加速度”奔向现代化副中心城市的新辉煌。

当千万游子带着他乡的星光归来,这场春日之约,已生长出比记忆更璀璨的银河。

全媒体记者 柏伴雪 实习生 梁在

来源:南阳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