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禁用“零添加”:舌尖上的防诈指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08:26 2

摘要:近日,几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检测出镉、总砷的报道冲上了热搜。尽管检测结果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涉及酱油这一家家户户不可少的调料,社交平台上依然引起了热议。

近日,几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检测出镉、总砷的报道冲上了热搜。尽管检测结果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涉及酱油这一家家户户不可少的调料,社交平台上依然引起了热议。

在事情发酵之后,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公布,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那么,到底为什么禁用“零添加”?所谓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不是洪水猛兽?本期健康小喇叭带您一起详细了解!

“0添加”乱象丛生

3月31日,记者走访多家大型商超注意到,目前不同品牌或品类对“零添加”定义不同,如同食品界的哈姆雷特——不同商家或品类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义。比如,这些标识字有大有小,颜色也各异,有红黄绿黑等多种颜色,其不仅出现在果冻、饼干等零食的包装上,在调味品、乳制品中也是频繁“亮相”,让消费者在选购时眼花缭乱。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仔细查看配料表里还会发现,所谓的“0添加”原来各有所指。例如,“李锦记”一款精选生抽,包装正面标注“0%添加防腐剂”,实际指“不添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含量未检出。”“太太乐”一款红烧酱油同样标注“0添加”,实际指“0添加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三氯蔗糖、安赛蜜。”“海天”一款有机料酒,包装正面为“只有4种原料 其他没了”,背面标注指“以下成分无添加:防腐剂(双乙酸钠):含量未检出。”

食品科普作者、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此前表示,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之所以禁止“零添加”“不添加”此类声称,是因为没有必要。食品中最重要的是添加了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企业在食品标签上宣称的“零添加”,不可能涵盖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

“零添加”≠安全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于“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或使用的物质”,规定不得在食品标签、说明书、广告中标注“不添加”“不含有”等字样。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所谓的“零添加”更多是相关企业在商业营销中创造的概念。

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会丰富食品的口感,宣称“零添加”的食品并不意味着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

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目前从纯技术角度看,确实是可以做到没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但是以酱油为例,现代工业生产制造的酱油,绝大部分其实本身就离不开添加剂的“帮助”。只要是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规定的使用剂量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就基本不用担心。

禁用“零添加”!新国标明确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27日公布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消费者特别关心的“零添加”、食物过敏、盐油糖标示等内容,均有明确规定,旨在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公众健康,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亮点一:避免“零添加”等消费误导

为了避免误导消费者,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亮点二:致敏物质需强制标示

为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此次公布的新标准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信息。

亮点三:婴幼儿需求得到特别关注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专为患有特殊疾病或处于特殊医学状况下的宝宝量身定制。本次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增了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谢异常配方等6个产品类别。

此外,新修订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标准,也针对婴幼儿群体的特殊要求,在扩大产品品类、营养成分指标、添加糖供能比等方面做了补充和修订。

亮点四:减少盐油糖可看营养标签

新版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强制标示内容在原来基础上增加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同时增加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

亮点五:食品标签将“可听”“可播”

根据新版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数字标签将陆续应用到各类食品包装上,避免部分消费者因字体小而找不到、看不清食品标签的问题。

根据新版标准要求,对数字标签扫码后,一级页面即展示标签信息,不得设置影响消费者阅读标签的干扰因素,如弹窗、信息采集页等。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否安全?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也包括在内。

食品添加剂的常见用途包括:防腐(如苯甲酸钠)、增色(如胡萝卜素)、增味(如谷氨酸钠)、乳化(如大豆磷脂)、增加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等。

目前,有很多短视频都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妖魔化食品添加剂”的内容以博取眼球。这让大家对食品添加剂很担心,认为食品添加剂都是不安全的。事实上,只要合理使用,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

注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合理使用”!所谓“合理使用”指的是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并按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来使用。

大家经常在新闻媒体、网络上看到的层出不穷的违法违规事件,其实都是违法滥用,尤其是违法添加物让食品添加剂背了不少黑锅。

只要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范围,或者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量(也就是常说的超标),或者违背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比如用三花淡奶伪造羊肉汤),都属于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

图片来源:光明网

另外,有些物质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比如苏丹红、塑化剂、三聚氰胺,只要使用就都是违法行为;使用工业级产品也是一样的,比如皮革酸奶中的工业明胶等。

健康的生活不需要“零添加”的噱头,食品添加剂也不是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添加剂加加加,加到厌倦”我们都可以用知识的力量来决定是否选择,总而言之:别让标签决定你的胃,让知识武装你的嘴!

来源:广西科技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