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腾势Z9的认识分两个阶段,第一次是去年上市前在深圳的媒体首次试驾会上,当时也就是三五个小时的浅试,且对这种创新功能较多的车型,一般都要先围绕其新功能试驾。
对腾势Z9的认识分两个阶段,第一次是去年上市前在深圳的媒体首次试驾会上,当时也就是三五个小时的浅试,且对这种创新功能较多的车型,一般都要先围绕其新功能试驾。
比如厂家需要对“易三方”“云辇A”专门布置一个场地,邀请媒体对高速爆胎、颠簸路对比、蛇形绕桩等科目进行评测体验,获得对安全性能、驾驶性能和舒适性能的整体印象;并且媒体也必然要花很大的精力占比去体验易三方的圆规掉头等新鲜功能。
从第一次体验来说,易三方作为创新技术的加入和云辇A的高规格,对一部40万级车型来说是能够大幅提升其性能豪华的,无论对比对象是传统燃油车还是电车,这种对比都是鲜明和直接的。
但撰写这篇试驾稿件,是基于对腾势Z9的再认识。这次张局是借了一辆腾势Z9,在我所生活的城市进行了为期5天左右的较为深度的试驾。
由于这次试驾体验更贴近日常生活用车场景,所以也获得了远比第一次试驾多得多的道路体验信息和丰富细节感受。
哪些功能好用,哪些细节难用,哪些高频使用,哪些低频鸡肋?从对消费者的“代入型”体验来说,这次可以做得更贴近、更还原。
一、日常用车环境里,三项关键配置刷新印象
首先我讲第一印象,当生活中常开腾势Z9,我发现它最吸引人的并非易三方的特殊功能和云辇A的驾控舒适两利,而是易三方基于三电机独立驱动和后轮双电机矢量控制能力而获得的后轮独立转向能力。
这项功能并非腾势独有,BBA部分百万高端车型及类似EQE等中端车型顶配上也有提供,但易三方所提供的单轮多达正负10度的偏转角度效果更为夸张,让作为一部5.2米长度级别的腾势Z9颠覆了你开一部大车的印象。
如果你日常有开一部B级车或56E的印象,腾势Z9几乎能在每一次转向、掉头以及停车时都能提供给你突破的感受——它明明很大,你也能知道它很大,但它实在是太好开了,这种新鲜感连开数天都没有消散。
第二印象,也是初次媒体试驾时没能获得的。是几项关键舒适配置所提供的以往在50万级实难获得的体验。
第一是双冰箱且最低零下6度制冷能力带来的便利。由于前后是各一个小冰箱,就可以前排放小瓶水和小瓶可乐,它的开口设定是很便于主驾拿取的,无论是等红灯时拿还是边开车边拿,都比以往二排冰箱那种结构要方便。
而后排的小冰箱,则可以设置零下6度,只用来放雪糕和冰淇淋。除了家里小朋友可以路上吃个冷饮很方便外,那种朋友家的小朋友坐你车时,路上你突然“变出”一个冰淇淋给他,就真的很吸粉你能想象吗。有一天我就是从“张木木的爸爸”变成了“神奇的张叔叔”,也让我对这个车的好感直线上升。
第二项关键舒适配置是26扬声器的帝瓦雷音响,这个评价不容易描述精准,我愿把它称之为“比大多数也是20多个扬声器的音响会更好一点”。
这种“更好一点”,普通消费者不容易对比,其实新势力20多个扬声器、功率1000多瓦音响的车大家买回家都会很享受。只有车评人开多了这种车型,才容易对谁更好有一个对比印象。
帝瓦雷的非车载音响往往很贵,且造型特立独行的甚至怪异,显得性价比较低,但用在车上,我觉得它对腾势的车型有加分。
第三项关键配置,是主驾座椅的侧向气动包裹。这其实也是之前试驾奔驰高端车型时我非常喜欢的配置。每次较大幅度转向时,座椅侧翼都会快速充气在你的腰上“顶你一把”,那种感受真的非常美妙。且由于是和空气悬架一气两用的设计,它的气道布局体积大幅减少,气体充分力量充足。
以上的三项关键配置,都是开腾势Z9几乎每5分钟甚至每一分钟都会用到的。所以我认为对腾势Z9的豪华性提升非常大,它是非常显性的豪华,容易让我从一众40万级车型里对它的好感能够凸出来。
二、评价腾势Z9是否有一部40万级高端轿车应有的设计豪华
第一是设计表现,腾势Z9有着区别于56E等传统豪华中大型轿车的造型,首先是更大,它的车身尺寸包括超过5.2米的车长、3.1米的轴距和只差10mm就到2米的车宽,其实很接近D级车。
但由于它的车头造型并非常见的示宽型设计,是中间突出的造型,以及车顶在C柱开始的较大的下滑范围,所以抹去了一定的行政感,让它呈现更运动的风格。它的外在气质更偏向于一部偏向于私人的主打驾控车型,就像保时捷帕拉梅拉那种。
内饰设计上,它有着继承自腾势在“比亚迪奔驰合资时代”的传统豪华风格与科技豪华的融合。奔驰设计基因对腾势的影响,为腾势相比于其他新势力多了一份能够吸引中年消费者的独特成熟魅力,这份独特对于腾势依然是珍贵的。屏幕“四处铺满”的科技感和水晶质感按键的blingbiling与成熟审美也毫不违和,56E的客户对这种设计基本不会排斥。
而年轻客群,还是可以分辨腾势设计相比于传统豪华设计取向的相对创新性。腾势设计尽管不走简约风格,但依然是一个具有新气质的内饰风貌,与56E完全不同。它有传统豪华的继承和不同于传统豪华,这并不冲突。
在传统豪华的继承里,一个精髓是腾势Z9方向盘有独立的电动物理调节按钮,它远比喊车机“我要调节方向盘”来得更便捷和优雅。
另外,前后排座椅和内饰采用了包裹面积非常“大比例感”的nappa真皮,色泽温润,触感柔软,这对豪华风格的打造也是非常有效的。
而在设计创新的维度,每座顶上/扶手上两个按键分别控制电动门和电吸门,四洞裸露的空调出风口的工业风格,几何不规则形状的升降式仪表台音响组件,都或多或少挑战着传统审美,呈现出“有些挑人”的美感。
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去年我在第一次看基本同一套内饰的Z9GT时抗拒感满满,但试驾过几次Z9系列双车后,反而有些越看越上瘾了。所以我现在思考的是,这种初识的不讨喜对于腾势Z9的销售必然是不利的,它缺少一个和潜在买家共处一段时间的机会。它就好比一个美女,不是第一眼就抓住人的那种漂亮,而是恋爱几天后才会让你疯狂爱上的那一种。
多媒体维度,中央大屏显示面积够大,视觉舒适;后排椅背屏播放影视内容时,可单独调动所在区域的扬声器,这样和主车机播放的音乐形成两个音场,尽管互相可以听到对方的内容,但这种音场的区隔,基本可以做到各自沉浸不影响对方。简单说,小朋友看他看的,不会影响你听音乐。
关于电子后视镜,之前我一直比较抵触,这次用两三天后觉得也还好了,能接受。相比传统后视镜有一个独特的好处是这东西没有盲区。
三、腾势Z9的动态表现和56E究竟有何差别
腾势Z9的动态可以分两部分。第一个是基础面的博弈,它有没有比别人好或差;第二个是它能力上的优势,能不能转化为赢面。
作为一部新能源车而言,腾势Z9首先因为底盘铺有电池,而在高速动态上先天就有沉稳的优势。是的,56E传统的“德系高速稳”优势其实在25万级以上的新能源B级、C级车的竞争中先天就会被摊薄。
在这个基础上,高悬架规格赋予了腾势Z9优秀的动态。双横臂前悬结构因为扛侧倾能力优势和轮胎接地面积优势,为腾势Z9注入了更好的转向性能和操控快感。上文也提到了易三方因为提供了更高规格的后轮转向能力而让腾势Z9具备远低于56E转弯半径的优势。
但我更想强调的是,腾势Z9作为腾势高端车型底盘更高规格、更大比例的轻量化部件,以及出色的调教,让腾势Z9确实有着非常不错的运动快感。这句评语我暂时只能给到腾势Z9,腾势的车张局实在没有都开过,比如当下关注度颇高的N9。
腾势Z9绝对是好开和操控快感的结合。这在以往56E车型上是难以想象的,这种快感甚至超越多年前我开3.0T的宝马5系所获得的那种“同级溢出感”。
加之腾势Z9插混版拥有发动机+三电机所带来的高达1035牛·米峰值扭矩,使之在非亏电状态下具有相当丰盈的动力和加速快感。
而如果在亏电状态下,发动机处在持续运转中,这时NVH和普通30万+级燃油轿车相近。此时的动态轻盈性和静顺性,是和电量充沛时能感受到明显差异的。
基于电量充沛时更高级的动态,让我更倾向于让腾势Z9保持较为充裕的电力,尽量不要让它的纯电续航低于10km。
但是,我也并非劝你去买纯电的腾势Z9,因为纯电车型的整备质量高出125kg,且配重结构也发生改变。我没有开过纯电,尚无法知晓动态上的变化。
其次,不得不提2.0T插混在高速亏电时的表现依然大大优于1.5T插混系统。毕竟这是一款峰值扭矩高达325N·m的发动机,具有技术先进的可变截面涡轮,对于腾势Z9这么一部大车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在亏电高速工况时动力和NVH能说得过去,不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恶劣工况。
最后是舒适性。首先底盘的高素质奠定了一个舒适驾乘的高起点;然后是带有预瞄功能并基于双腔空悬+可变阻尼悬架的云辇A,基本做到舒适模式下的悬架柔韧并保证不耽误驾驶所需要的必要支撑,也能做到运动模式下后排乘客必要的震动化解。
由于腾势Z9的定位原因,我更倾向于始终以舒适模式去驾驶它,哪怕车上没有其他乘客。
那种可以开快但又有“舒适豪华”丝丝入扣的高级感,是当我把这部车带入到“是我的真正私人拥有”时,让我非常享受和满足的。
结语:所以讲真,腾势Z9是真正让我有留恋感的一部试驾车。我能想象到还掉它时我的不舍。如果它被我拥有,我一定会高频率的去开它。
文|张局
图|作者实拍
来源:张木木选豪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