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克兰的库存是其面临后勤挑战的极端例子,尽管长期趋势是该国在其库存中采用北约标准设备。这种混合来源设备的集成能力——以及从俄罗斯/苏联过渡的经验——可能引起印度、越南和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的兴趣。乌克兰战争主要是在陆地上进行的,而这场冲突的结果最有可能在这个领域
继续连接上一期。
乌克兰的库存是其面临后勤挑战的极端例子,尽管长期趋势是该国在其库存中采用北约标准设备。这种混合来源设备的集成能力——以及从俄罗斯/苏联过渡的经验——可能引起印度、越南和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的兴趣。乌克兰战争主要是在陆地上进行的,而这场冲突的结果最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决定。也就是说,尽管黑海离战争的重心还有一段距离,但可以说对许多亚太国家更有意义,尤其是因为在近代历史上,任何规模的海军战斗都很少见。这场海军战争的特点是俄罗斯封锁乌克兰港口,双方使用水雷。最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4月,乌克兰击沉了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护卫舰“莫斯科号”。莫斯科号是1982年福克兰群岛战争以来在战斗中沉没的最大军舰。2022年10月,乌克兰还利用小型低可探测性远程水面舰艇对俄罗斯位于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基地进行了远程打击。
尽管乌克兰在冲突初期损失了大部分海军,但乌克兰还是夺回了战略要地蛇岛。虽然俄罗斯黑海舰队的舰船和潜艇继续相对不受惩罚地向乌克兰发射导弹,但这场海上战争证明了临时、不对称的“海上封锁”能力的可行性,并提醒人们水面舰艇可能受到陆基导弹的威胁。这些是将对亚太地区多个武装力量(包括中国和美国的武装力量)产生影响和部队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土耳其根据1936年《蒙特勒公约》在战时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军行动能力,在乌克兰冲突中变得重要——提醒人们要重视咽喉要道海峡的战略重要性,以及第三方沿岸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和军事手段施加的影响。乌克兰在2022年对抗俄罗斯封锁的部分成功,需要外交和军事压力微妙地结合,这表明非战斗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包括美国及其合作伙伴——可以通过非军事手段施加有意义的影响。
俄罗斯在亚速海支持其对马里乌波尔港的进攻时,进行了没有受到反对的登陆行动。然而,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没有尝试在乌克兰黑海沿岸的任何地方登陆,尽管敖德萨被指定为莫斯科最初的军事目标之一。塑造乌克兰海军战争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对亚太地区产生影响,封锁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最有可能采取的行动之一——针对台或南海的小岛。从乌克兰战场吸取的一个明显教训被台和其他亚太国家所吸收,就是在长期冲突中恢复战斗力量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有效的后备力量结构,乌克兰武装部队将很难适应早期经验丰富的人员的损失,这反过来将使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等地区发动快速进攻行动变得更加困难。这里的逻辑与保持“深弹库”弹药储备的重要性大致相同——乌克兰双方的惊人消耗率突显了这一需求,特别是在火炮方面。
然而,一旦敌对行动开始,训练有素的士兵、海军和空军人员比装备更容易重组,除非已经建立了后备力量。2022年12月下旬,台宣布一项部队重组计划时提到了乌克兰,将台的最低服役期限从四个月延长到一年,并创建了一支“常备驻防部队”。对于亚洲一些较小的国家和武装部队来说,与欧洲相比,由于距离更远,再补给的难度可能会更大。对于某些国家来说,这意味着完全依赖海运和空运补给。与乌克兰相比,地区武装部队在冲突爆发时不得不为现有部队和库存而战的风险要大得多,而乌克兰从与北约国家的陆地边界中受益匪浅。在战争爆发之前,这种脆弱性已经得到承认,例如澳大利亚寻求增加对陆上武器储存和生产的投入。乌克兰战争进一步强调了国防工业基地对于赢得一场旷日持久的高强度冲突的重要性。它还强调了相关的风险,
即美国的国防工业可能无法满足其盟友的需求,特别是在不同地区同时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最后,除了战场上的动能交换外,乌克兰的信息战技术肯定会被研究和广泛效仿,包括在亚洲。这已成为乌克兰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也许出乎意料的实力,帮助基辅在普通公众和精英阶层中获取和保持国际支持。泽伦斯基总统的个人领导风格和对公共交流的承诺在这方面显然是一个独特的资产,正如战前乌克兰存在一个大型广告行业一样,政府能够动员起来,以实施复杂的传播战略,有效地利用社交媒体。乌克兰政府对信息领域的掌握得到了大量在线支持者和同情者的支持,为乌克兰的信息行动增添了自发和自我组织的动态。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信息战显得笨拙、过时且自我挫败,尽管莫斯科继续投资于虚假信息和误导活动,并在国际上购买一些信息,包括在亚太地区。乌克兰在信息领域取得的成功表明,这实际上可能是民主制度在无缘无故的外部攻击条件下具有相对优势的一个领域,这与开放社会在和平时期似乎更容易受到信息战争影响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这确实是乌克兰得出的结论,那么台和韩国应该对它们与中国和朝鲜特别感兴趣,因为在这两个背景下,信息“战场”已经非常发达,并且——类似于俄罗斯-乌克兰的动态。
地缘政治影响和区域平衡。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命运对其作为亚太安全行为体的地位有影响。其军事力量由于战乱的消耗而退化,同时组织的弱点和无能也暴露出来。由于俄罗斯是亚太强国,这些事态发展将影响该地区的常规军事平衡。它在远东地区仍然保持军事活跃,2022年入侵后的活动包括在南千岛群岛进行演习,并在日本、韩国附近进行远程航空和海军部署,偶尔深入西太平洋。一些俄罗斯的空军部队已经部署到乌克兰,这增加了其区域军事态势(或至少其地面部队)在冲突持续期间被掏空的可能性,除了自身的防务需求外,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于其作为能源和武器出口国的角色。莫斯科在亚太地区最牢固的国防供应商关系是与印度和越南,以及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缅甸在内的其他国家。虽然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武器,
但这些进口的价值在最近几十年普遍下降,这意味着中国很少依赖莫斯科的供应。相比之下,印度和越南对乌克兰战争的外交谨慎态度——在与乌克兰相关的联合国投票中弃权表明了这一点——可能会受到影响。
图1.1:2002-2022年按原产国列出的印度和越南军队使用的选定装备
依赖从俄罗斯进口装备(见图1.1)。莫斯科作为主要供应商的地位在入侵之前就已经受到压力,因为它的合作伙伴寻求更多元的装备来源。例如,在2021年之前的五年里,河内几乎所有武器系统都从俄罗斯购买;这一比例降至三分之二。乌克兰冲突可能会加速越南、印度和其他地区国家的这一趋势。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弱势表现也损害了俄罗斯武装部队的声誉,而俄罗斯在补充其部队方面遇到的困难引起了人们对供应商可靠性的担忧。此外,西方的制裁使俄罗斯承包商更难采购零部件——这一事态发展将阻碍未来交易的融资。莫斯科入侵的后果给印度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战略定位带来了难题。新德里和莫斯科长期以来一直享有“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最近,随着印度对中国的担忧加剧,印度与西方的关系更加紧密。在亚太地区,这体现在印度加入了由澳大利亚、
日本和美国组成的四国集团。西方国家的许多人都认为,这些关系将促使新德里加入国际社会对俄罗斯行动的谴责。然而,印度总理莫迪坚持一种经过精心校准的策略,避免批评俄罗斯,并在联合国投票中弃权(例如,参见图1.2)。印度还强烈批评有关其对冲突立场的假设,尤其是来自欧洲国家的假设。印度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的立场也反映了对战略利益的考量。印度和俄罗斯在一些地缘政治假设上存在共识,包括支持一个未来多极化的全球秩序,其中美国的主导地位将有所减弱。普京罕见地访问了新德里。
2021 年底德里旨在加强双边关系。印度在 2022 年 4 月欢迎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进行高级别访问。新德里继续评估中国是其主要安全威胁,并特别担心在印度漫长的喜马拉雅边境沿线有争议地区发生进一步、更激烈的冲突的风险。没有俄罗斯武器的供应,与中国未来的对抗对印度来说将是特别具有挑战性的。从新德里来看,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任何失败都可能推动莫斯科和北京走得更近。与莫斯科保持关系可能会通过为莫斯科提供地缘政治伙伴关系的选择来减轻这种风险,而不仅仅是依赖中国。自入侵乌克兰以来,印度还受益于购买折扣俄罗斯石油。【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来源:国际战略对策研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