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9日深夜,安徽池州某段施工路段,一辆载着3名女大学生的小米SU7突然失控。智驾系统急促发出 "2秒接管预警",驾驶员小罗拼死踩下刹车,却仍以97km/h 撞向水泥桩。火光冲天中,车门纹丝不动,后排女孩被砸窗拖出时已浑身焦黑。家属哭诉:"孩子烧得只剩骨架,
当流量狂欢撞上冰冷现实,谁该为鲜活生命买单?
3个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死在小米SU7里。
一、血色考场路:3 秒生死时速惊魂实录
3月29日深夜,安徽池州某段施工路段,一辆载着3名女大学生的小米SU7突然失控。智驾系统急促发出 "2秒接管预警",驾驶员小罗拼死踩下刹车,却仍以97km/h 撞向水泥桩。火光冲天中,车门纹丝不动,后排女孩被砸窗拖出时已浑身焦黑。家属哭诉:"孩子烧得只剩骨架,小米至今没露面!"有目击者说后排的那个女孩是他用自己车上的铁棍敲碎救出来的,可惜等到120来的时候最终还是没能救活!
致命细节链:
智驾系统对施工锥桶 "视而不见",预警时间仅 2 秒(国标要求≥10 秒);
撞击后全车断电,电子车门锁死,机械开门需清醒者操作;
电池包剧烈爆燃,黄金救援时间被烈火吞噬。
这场本可避免的悲剧,却在小米财报狂欢中被压4天。当 #小米汽车爆燃# 冲上热搜时,雷军的 "不回避承诺" 显得格外刺眼。
二、灵魂三问:是科技之光,还是杀人陷阱?
质问 1:智驾系统是救命符还是催命符?小米 SU7 卖点之一 "前向碰撞预警",却在水泥桩前哑火。更讽刺的是,系统设定2 秒死亡倒计时 —— 人类平均反应时间需1.5秒,留给操作的时间仅剩0.5秒!行业专家透露,所谓 "端到端大模型" 在静态障碍物识别上普遍存在技术盲区,车企却用 "脱手警告" 替代安全冗余。
质问 2:车门为何成了钢铁棺材?新能源车普遍存在 "断电即锁死" 设计缺陷。参考2023年成都特斯拉起火案,同样因车门无法打开致 3人丧生。机械开门成摆设,车企早该被敲响警钟!数据显示,超 60% 新能源车碰撞后无法自动解锁,省下的200元成本,成了消费者的生死线。
质问 3:电池安全为何总在赌命?宁德时代曾宣称 "永不起火" 的麒麟电池,却在此次事故中爆燃。网友怒斥:"电车一撞就成火炬,车企敢不敢直播碰撞测试?" 业内人士坦言,液态电解液的先天缺陷,让新能源车在剧烈碰撞后几乎难逃爆燃命运。
三、小米公关现形记:冷血声明 VS 资本狂欢
事故发酵时,小米正高调庆祝 3 月销量破 2.9 万辆,雷军微博满屏 "米粉狂欢"。直到舆论炸锅,官方才甩出一纸声明:
"未接触事故车辆" 却断言 "智驾不识别锥桶";
对车门锁死、电池爆燃避而不谈;
暗示驾驶人 "超速 97km/h",却闭口不提该速度符合系统制动范围。
更寒心的是,部分米粉围攻家属 "讹钱碰瓷",某大 V 甚至发博:"女司机 + 女大学生 = 马路杀手组合"。人命关天时,某些群体的饭圈思维令人脊背发凉。
四、行业黑幕:L2 自动驾驶,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真相 1:所有 "自动驾驶" 都是文字游戏从特斯拉 FSD 到小米 SU7,车企用 "自动导航辅助"" 城市领航 "等话术偷换概念。法律明文规定:L2 级仅是辅助驾驶,手离方向盘即违法!某车企内部文件曝光,所谓" 全场景安全 " 测试仅覆盖 20% 极端路况。
真相 2:碰撞自动解锁成 "皇帝新衣"调查显示,超 60% 新能源车碰撞后无法自动解锁。车企辩解 "为防盗设计",实则节省成本 —— 每辆车加装碰撞感应器需多花 200 元。某品牌售后坦言:"机械拉手设计会增加故障率,车企更愿赌事故概率。"
五、终极叩问:人命与资本,谁该跪在谁面前?
此次事故暴露新能源车行业三大原罪:
标准滞后:国标1秒预警成摆设,监管对车企 "睁只眼闭只眼";
营销欺诈:把辅助驾驶吹成自动驾驶,收割韭菜不手软;
责任转嫁:事故后 "甩锅驾驶员",拿用户当人肉测试员。
小米股价暴跌 800亿,但比资本蒸发更可怕的是信任蒸发。若雷军真如其所言 "敬畏生命",就该公开 SU7 碰撞数据、召回缺陷车辆,而非用 "连夜鞠躬" 糊弄公众。
结语:三条人命撕开了新能源车的科技遮羞布。当车企用 PPT造车、用流量狂欢掩盖技术缺陷时,每一个消费者都可能成为下一个 "炭化的小罗"。记住:再炫酷的智驾,抵不过一条能打开的车门;再漂亮的财报,洗不白资本手上的鲜血。
来源:小鲸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