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盛宣怀出了个“损招”,却直接把大清王朝给干没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08:57 3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1911年,大清已经风雨飘摇,但真正让它走向灭亡的,竟然是一位大臣的一个“损招”。

这个人就是盛宣怀,他本是晚清的商界奇才,办过电报、修过铁路,手握大权,可谁能想到,他的一项决策,直接点燃了全国的怒火,让大清王朝彻底走向终结。

到底他干了什么,让无数人群起而攻之?这个“损招”是无心之失,还是另有算计呢?

列强眼中的铁路利益

19世纪末期,铁路成为列强觊觎中国的重要工具。

铁路不仅能够带来丰厚利润,更能扩大政治影响力。各国争先在中国建设铁路,控制交通命脉。

英国人修建了粤汉铁路,俄国人建设了中东铁路,德国人掌握了胶济铁路,法国人垄断了滇越铁路。

这些铁路线就像蜘蛛网一样,将中国与列强的经济命脉紧密连接在一起。

清政府最初抵制铁路建设,认为会破坏风水,扰乱民心。

直到中法战争失败,朝廷才惊觉铁路对军事调动的重要性。但此时国库空虚,不得不接受外国资本援助,以换取铁路修建权。

这些借款协议往往附带苛刻条件,如雇佣外国工程师,购买外国设备,甚至允许外国军队驻扎沿线。

四川、湖南、广东等地的开明绅士和商人看清了列强野心,决定通过民间集资方式赎回铁路权利。

他们成立了公司,发行股票,甚至不惜抵押房产参与集资。这种行为被视为爱国举动,得到各阶层民众支持。

就连贫困百姓也以各种方式凑钱买股,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保卫国家主权。

1910年上海橡胶股票风暴爆发,让民间资本遭受重创。

正是在这个经济困难时期,清政府却选择了一条彻底激怒民众的道路。

一纸诏书

清朝末年,朝廷派任盛宣怀为邮传部大臣,全权负责铁路事务。

盛宣怀出身富商家庭,早年跟随李鸿章创办实业,积累了巨额财富,被称为"红顶商人"。

他在洋务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被视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推动者。

1911年5月,盛宣怀上任不久便推行"铁路收归国有"政策。

他宣称此举是为了加强中央对铁路的控制,防止地方势力割据和外国干涉。

而实际操作中,盛宣怀迅速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了600万英镑的借款合同,以换取铁路控制权和经营权。

这一决策激起了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对。

人们质疑:为何要用外国借款来"收回"已经由民间集资建设的铁路?民众辛苦集资的款项将如何处理?这不过是变相将铁路控制权转交列强之手。

盛宣怀被指责为外国利益的代言人,背叛了国家和人民。

四川反对声最为强烈。当地民众已为川汉、川粤铁路投入大量资金,许多人将毕生积蓄用于铁路股份。

朝廷的决定等于直接掠夺民众财产,引发普遍愤怒。各地商会、学堂纷纷组织抗议活动,要求朝廷撤回成命。

成都血案与全国性抗争

王人文担任四川代理总督期间,对民众诉求表示理解,多次向朝廷传达地方反对意见。

而载沣领导的皇族内阁态度强硬,不仅拒绝让步,还下令严惩抗议者。

朝廷随后派遣赵尔丰接任四川总督,命其采取强硬措施平息抗议。,成都数千名市民、学生和商人聚集在四川总督衙门前请愿。

起初,示威活动秩序井然,抗议者提交请愿书后准备离开。然而,总督衙门突然派出武装卫兵,向毫无防备的人群开枪射击。

现场顿时混乱不堪,血流成河。这次惨案造成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史称"成都血案"。

血案发生后,四川愤怒达到顶点。

各地商铺罢市,学校停课,工厂罢工。民众自发组织"保路同志军",与政府军队发生武装冲突。

保路运动从和平请愿迅速转变为武装反抗。成都、重庆、万县等地相继爆发暴力冲突,四川全省陷入动荡。

消息迅速传遍全国,激起更广泛的反抗浪潮。

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保路组织纷纷表示声援,反清情绪急剧上升。在这种大环境下,革命党人看到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机会。

武昌起义与帝制终结

在四川动荡的同时,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活动频繁。

他们与新军士兵接触,传播革命思想。许多新军士兵来自民间,对保路运动持同情态度,对清政府的镇压行动感到不满。

1911年10月9日晚,革命党人在武昌进行密谋活动时不慎暴露。

清军搜查革命党人据点,发现了名单和武器。危急时刻,革命党人决定提前起义。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起义,攻占武昌城。次日,起义军打败清军主力,控制了武昌三镇,宣布建立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全国反清力量。短短两个月内,全国十八个省相继宣布独立,宣布脱离清朝统治。

各省独立后,推举代表前往南京,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朝廷慌不择路,启用袁世凯统领军队镇压革命。然而,袁世凯见大势已去,开始与革命党人谈判。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六岁的皇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结束了清朝296年的统治。

这场始于保路运动的革命浪潮,最终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从四川民众为铁路权益的抗争,到全国范围内反抗清朝统治的革命,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

“保路运动”从一场争取铁路权益的地方性运动,演变为推翻封建王朝的全国性革命。

这场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而是清政府长期腐败无能、出卖国家利益的必然结果。

辛亥革命虽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命运,但它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蜀山史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