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科学家们在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DNA碎片——循环肿瘤DNA(ctDNA)。这些ctDNA片段来自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以及分泌的小片段DNA,它们携带了肿瘤基因的全面信息。
在肺癌治疗领域,MRD(微小可测量残余病灶)检测正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许多患者在完成肺部手术后,都会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进行MRD检测。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MRD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理性地看待肺癌MRD检测。
MRD的起源与发展
MRD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当时,科学家们在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DNA碎片——循环肿瘤DNA(ctDNA)。这些ctDNA片段来自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以及分泌的小片段DNA,它们携带了肿瘤基因的全面信息。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无论肿瘤处于哪个阶段,都会向外释放ctDNA,而且肿瘤越严重,释放的ctDNA量就越多。这就使得ctDNA成为了一个非常理想的肿瘤示踪剂。
然而,ctDNA的检测并非易事。肿瘤患者的血液中不仅存在ctDNA,还存在大量的循环游离DNA(cfDNA),其中许多来自正常细胞。
因此,要在众多碎片化的DNA中筛选出ctDNA并非易事。
幸运的是,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基于筛选后的ctDNA,ctDNA-MRD技术应运而生。
MRD有多个英文简称,包括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分子残留病灶)、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可测量残留病灶)和minimal residual disease(微小残留病灶)。
简单来说,MRD代表的是分子水平的肿瘤残余状态。
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不同,MRD检测通过在血液中寻找ctDNA来反推体内是否存在肿瘤复发的风险,相当于从另一个维度对病情进行评估。
如果说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是看到牛魔王,并通过牛魔王来找他身上的牛虱子;那么ctDNA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假如看到了牛虱子,就说明附近可能有牛魔王。
肺癌MRD检测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肺癌MRD检测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并且有不少研究已经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
这些研究以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的形式,告诉我们对于存在复发风险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MRD检测是有价值的。它可以预测复发风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治疗决策。
例如,2022年8月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临床癌症研究》上的一篇文章,来自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
2022年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癌症研究》上的一篇文章,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团队。
以及2023年10月发表在Cancer Cell《癌症研究》上的一篇文章,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团队。
上述研究均表明,MRD检测在肺癌的复发风险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均属于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这种研究中,虽然所有患者都是前瞻性入组,但MRD检测仅作为一项伴随检测,并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就是说,这些研究的证据级别虽然较高,但仍未达到最高级别——前瞻性干预临床研究(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水平。
因此,尽管MRD检测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谨慎。
理性看待肺癌的MRD检测
(一) 适用人群的选择
1、手术后确定治愈的患者
如果手术后已经确定完全治愈,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MRD检测。因为MRD的主要作用是预判复发风险,而治愈的患者已经不存在复发风险。因此,MRD检测对于这类患者并无实际意义。
2、手术后复发风险很低的患者
对于一些复发风险极低的患者,如磨玻璃为主型的肺腺癌、病灶很小且为高分化的浸润性肺腺癌等,进行MRD检测的性价比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更愿意选择传统的影像学检查,而不是花费较高的费用进行MRD检测。
3、多原发肺癌患者
对于多原发肺癌患者,MRD检测需要慎重考虑。
MRD检测虽然可以提示体内是否存在肿瘤残余状态,但很难鉴别这种残余状态具体来自哪一个肺结节。
例如,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多个磨玻璃结节,其中某个结节可能会主动释放ctDNA,从而导致MRD检测结果呈阳性。
但实际上,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原有的肿瘤残余,而是新的肿瘤结节在释放ctDNA。在这种情况下,MRD检测可能会误判病情,因此,需要谨慎对待。
(二)检测平台的选择
目前,MRD检测作为一项前沿技术,仍存在一些瑕疵。
例如,血液中的MRD检测不能很好地反映颅内病灶的进展情况,因为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ctDNA难以进入颅内。
因此,在选择MRD检测时,建议优先选择那些已经发表了高水平循证医学证据的优质平台。
此外,由于单次检测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建议患者选择长期随访的方式进行MRD检测。目前的研究表明,长期随访持续阴性的患者,其MRD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更强。
(三)费用与性价比
MRD检测的费用相对较高,这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决定是否进行MRD检测之前,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检测的费用和可能带来的收益,权衡性价比。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综合考虑是否进行MRD的检测。
写在最后
MRD检测是一种底层逻辑合理、前瞻数据充沛的新技术,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潜能。
然而,目前该技术仍存在一些瑕疵,且证据级别尚未达到最高级别。
因此,在面对MRD检测时,我们既要抱持积极的态度,又应同时保持理性、审慎和客观。
患者在决定是否进行MRD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病情、复发风险、经济状况以及检测平台的可靠性等因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来源:小艾健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