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现百年古方!浙江一位中医花了15年只为做成这件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09:39 2

摘要:这就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海宁市中医院中医内科、肾内科副主任中医师朱冰主编的《金子久医案类编》。“该书详细记载了金子久坐堂看诊时对于不同患者病情的描述、对症药方、病症变化及多次用药的过程。为传承、弘扬浙派中医文化,指导临床诊疗实践起到重要作用。”朱冰说。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中医院中医内科、肾内科副主任中医师朱冰用15年时间整理了清末民初中医名家金子久的医案类编──

14个章节40余万字,在浙江嘉兴市省海宁市,一位中医花费15年时间整理了清末民初全国十大名医之一──金子久的医案。

这就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海宁市中医院中医内科、肾内科副主任中医师朱冰主编的《金子久医案类编》。“该书详细记载了金子久坐堂看诊时对于不同患者病情的描述、对症药方、病症变化及多次用药的过程。为传承、弘扬浙派中医文化,指导临床诊疗实践起到重要作用。”朱冰说。

15年,抽丝剥茧求证历史

金子久是清末民初的中医大家、中医教育家,祖籍杭州,后迁居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大麻镇。他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研习医术,精通内科、儿科,尤擅治疗温热时病和疑难杂症。金子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誉为“天医星”下凡,其声名远播,求医者络绎不绝,遍及大江南北。金子久虽故世已逾百年,但仍留传数种医案著作,加之其流派代有传人,至今在中医学界余响不绝。

“搜集研究金子久流派的发展脉络,阐述其医案写作特点,考证其流派主要代表医家及医案,对于弘扬金子久医学流派学术精华,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与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增强中医药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朱冰说。

谈及整理金子久医案的初衷,朱冰说:“金子久的医馆名为问松堂,虽然市面上有不少金子久写的医案都被统一称作问松堂医案,但却不曾见到一本真正以《问松堂医案》命名的古书典籍。”

为了解金子久生平,掌握其代表医案,弘扬其学术精华,朱冰耗费15年时间寻师问友,搜集书籍、报刊、手抄本等资料,足迹遍布嘉兴海宁市、桐乡市,杭州市、上海市等地区。

朱冰介绍,得益于自己平日里喜好翻阅《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他惊喜地从中发现,《问松堂医案》一书被收藏在自己的母校──上海中医药大学。于是朱冰前往上海中医药大学借阅该书,细细品读、整理誊抄。

由于流传至今的医案资料质量不一,其真实性也值得商榷。对此,朱冰编辑《金子久医案类编》经历了大量抽丝剥茧的求证过程。

1920年前后,近代民国政坛上一位重要人物倪嗣冲身患疾病,久治不愈,金子久接诊后,将其治愈。

为考证金子久生平这段重要的诊疗经历,朱冰多次来往上海图书馆,以放映微缩胶卷的方式翻阅1920年前后的《民国日报》《新闻报》《申报》《大公报》等,并摘录相关内容。

根据报章资料,再结合大量近代史料,朱冰判断,金子久为倪嗣冲治病在1920年4月至5月期间。

此外,朱冰还从安徽一收藏者手中寻得金子久为倪嗣冲诊疗的医案手抄本。两相印证,形成准确而完整的金子久诊治倪嗣冲实况。“这个病例足以证明金子久医术之高明,以及他在当时医坛的地位,也能追溯‘金氏流派’的学术特点。”朱冰说。

一本书,传承中医学术精华

“《金子久医案类编》汇聚了金子久先生一生中的经典医案,这些医案不仅是金子久先生医学实践的生动记录,更是他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的精华所在。”在大量的史料收集、整理过程中,朱冰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在大学期间,朱冰就喜爱研究中医文献,常常徜徉于学校图书馆,整理搜集中医书目、抄录医学笔记。在工作后,朱冰发现,从古人的医案中往往能汲取到新的灵感。

“我喜欢看中医著作、看老先生们的医案,反复看,每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在整理医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迅速找到答案,从而施惠患者。”朱冰说,“分析金子久的医案后,我发现,他用药的剂量是很小的。人在生病的时候,脾胃功能本身偏弱,用药剂量要控制在刚好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小值。”

受金子久的影响,朱冰也将这一用药特点运用在自己的临床诊疗当中。

朱冰认为,掌握名医大家的学术特点,从而提高中医医疗质量水平,正是编撰名老中医医案的根本意义所在。

除了《金子久医案类编》一书,他还协助中医外科老中医岳善永编写了《岳氏中医外科医文集》,参与整理《王和伯医案精选》(并撰写前言),参与编写《老医甲子医验:朱炼之六十年学术经验集》等,目前,他还在收集整理乌镇派三家医案等。

“在这条整理名家医案的道路上,我还将继续热爱并坚持下去。”朱冰说。

来源:厚德之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