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特务沈醉:给杀人魔头戴笠打工,是一种什么体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09:51 2

摘要:1950年,昆明监狱里,两个看守押着几个犯人去照相,结果一听说要照相,其中一个犯人吓得当场口吃,结结巴巴地说:“为为为什么要枪毙我?”

1950年,昆明监狱里,两个看守押着几个犯人去照相,结果一听说要照相,其中一个犯人吓得当场口吃,结结巴巴地说:“为为为什么要枪毙我?”

另一个犯人是国民党高官,他表面上十分镇静,实际上吓尿了,回去一被窝的枪毙根本睡不着,一口气写了十首诗。

结果诗都写完了看守才告诉他,啊你们的档案都建好啦,就上次那个照片。

这个被一张照片吓到腹泻式更新的犯人,叫沈醉,国民党军统的特务头子。

过了一段时间,沈醉被转移到了重庆,跟以前的同事一起,一天,一个看守突然兴冲冲地跑进来跟他们说,“恭喜啊!你们的好事儿来啦!”

结果他们一听,当场愣住,因为沈醉他们以前给犯人说“恭喜”就等于要杀人,所以一听这话全都懵了,有一个部下当场跪地磕头:“我的罪恶没有他们大,饶了我吧。”

沈醉绝望地问:“什,什么时候?”

看守说:“可能是明后两天吧。”

沈醉气死了,“后天杀你为什么不后天再告诉我,这两天还让我们睡觉不?!”把看守弄得一脸懵逼,因为只是要给他们换监狱。

最搞笑的一次,咱们很早以前讲过,有个领导给他们讲话,让他们“脱掉裤子,割掉尾巴”和过去告别,结果他们把“以”字听成了“鸡”字,以为自己要被处以宫刑,都吓傻了。

沈醉记载了很多功德林优秀学员的故事,但其实,沈醉自己的人生也非常传奇。

他像胜天半子祁厅长一样,一辈子机关算尽,讨好上司惩治下属中饱私囊无一不精,在国军尔虞我诈的办公室斗争中笑到了最后。

你说他运气差吧,国军的特务里,他的升职速度排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出道就是戴笠心腹,没几年就掌握大权。

可你说他运气好吧,不管他到了哪个位置,总要免不了被大佬各种使唤,当牛做马干脏活累活,最后好处还没拿到多少。

大家好我是南瓜,今天,咱们就来讲讲这个国军办公室斗争的最后生还者·机关算尽机缘傍身却每次都掉坑里的反向气运之子·国军自杀小队唯一指定领袖·沈醉。

1

1914年6月,沈醉出生在湖南长沙,家庭十分富裕。

沈醉的母亲叫罗裙,是清末著名诗社的成员,很有才华,所以沈醉打小就擅长诗词。

沈醉他爹老早就悟透了人生真理,从出生起就没上过一天班,靠着功名在当地收田地、买商铺,置办了一大份家业收租子,吃喝玩乐大半辈子,家产越吃越多。

沈醉小的时候,正赶上革命军北伐,国共合作,他学医的姐姐离家出走,不仅在北伐军里当了医生,还找了个在叶挺部队里当教导员的姐夫。

眼看革命队伍气势昂扬地经过家门口,沈醉也热血上头,学着他们的样子喊打倒军阀闹革命。

姐姐两口子回家探亲时,沈醉看到他们穿着笔挺的军装,干着玩命的大事,姐夫还拿在苏联和法国留学的趣闻吹牛,沈醉羡慕得不行。

大丈夫当如是哉!

结果,沈醉跟着学长闹学潮,毫不意外喜提开除。

眼看上不了学了,沈醉都没跟爸妈打招呼,包起两件衣服就直奔上海找姐夫帮忙。

沈醉的姐夫给他说的故事都是真的,但细节和沈醉想象的有那么亿点点不同。

因为他的姐夫,叫余乐醒

余乐醒也算是当年中国革命圈小有名气的合伙人了。

他小小的创业经历主要有:曾和青年周恩来一同组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旅长陈赓一起去苏联学过特工技术。国共分裂后参加南昌起义时,救过101的命。

但起义部队失败到广州一带时,余乐醒觉得革命没前途了,就拿了李立三交给他的金子,润了。跑到上海当了国民党的老师,他的徒弟也不算多,《潜伏》里从余则成到吴站长到李涯,全是余乐醒的得意弟子。

看到小舅子沈醉一副好身板,余乐醒非常高兴,你填个表,过几天来姐夫公司学门手艺吧!

等去了单位沈醉才知道,姐夫这个“公司”,全名叫中华复兴社特务处,社长蒋中正,中统、军统的前身。

这部分可以用电视剧《前行者》第11-13集的素材,这三集讲的就是特务处招募新人、培训第一代学员的故事,里面的老师的原型就是余乐醒

所谓的“学手艺”,就是成为特务处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掌握杀人、窃密和审讯逼供这些技能。

这时候沈醉才18岁。

刚入行的职场新人,那十有八九要被大佬使唤跑腿送信拿外卖啥的。

沈醉跑腿没几天,就被姐夫要求,去杭州给戴老板送个信。

沈醉大大咧咧就去了,戴老板跟他聊了两句,他就滔滔不绝把自己的经历全说了出来,戴老板一看,呦,小伙子挺单纯。

沈醉那会儿只记得,这个戴老板很豪爽,聊完就给自己100大洋零花,还让他在杭州好好玩几天。

他说,不行啊,我年假不够。

戴老板还很体贴,没事,你领导问,你就说是我让你休的假。

戴老板原名戴春风,后来改名戴笠,沈醉只觉得这个领导人如其名,让自己如沐春风。

可后来他才搞清楚,戴笠当时想要培养亲信,但别的人不是有帮手就是有学生,难拉拢,像他这样没派别还年轻没见过世面的,拉拢起来成本低,见效快。

他以为的一见钟情,背后是戴笠老谋深算。

公司老板跟沈醉说,咱们平时工作重呀,凝聚意志,保卫领袖,隔三差五还得“消灭勾结赤俄的汉奸”,责任非常重大,使命无比崇高。

干了才一年,戴笠就给沈醉布置了个很微妙的任务 —— 特务处一个叫徐昭俊的中层最近老提供假情报,这人是共产党的叛徒,戴笠怀疑他反复横跳,就让沈醉把他押去南京受审。

之所以说这个任务微妙,是因为徐昭俊是特务处的老人,在黄埔也是戴笠的学长。

一个基层新员工押送一个好几年的老油子,如果来硬的,万一人家审完没大事官复原职,你就等着被整吧;可要是来软的,对方一路上肯定各种想法儿逃跑,你新手根本玩不过他。

沈醉回家找姐夫一合计,想了个绝妙的主意。

余乐醒给徐昭俊写了封信,说沈醉这小子犯了纪律,你押送他去南京吧。

这下徐昭俊不仅不会想法儿逃跑,还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对沈醉严防死守上,形影不离地跟在沈醉屁股后头,就怕把沈醉弄丢了。

高端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徐昭俊万万没想到,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任务,居然输在一个新兵蛋子手里,自己把自己押进了监狱。

任务完成后,戴笠一高兴,就把徐昭俊的组长赏给了沈醉。

刚听说能当组长,沈醉还挺高兴,他看戴笠身边的人都怕戴笠,还以为当老大带部下是这样的:

可谁知道,他的部下都是这样的:

沈醉当时才19岁,这个组里不是黄埔学生,就是黑社会成员,甚至江湖土匪,而且一个比一个年纪大,在这帮人眼里沈醉属于毛都没长齐的,别说管他们了,去了不被整死都是奇迹。

沈醉拼命推脱,可戴笠劈头盖脸一顿骂,让他耗子尾汁,珍惜这个锻炼机会。

因为当时特务处要被分为中统和军统,戴笠执掌军统,现在的资源谁抢到算谁的。戴老板要跑马圈地,要是你这匹马不好使,他就卸了你的马腿换一匹。

说白了,戴笠就是明着要培养沈醉当心腹,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

没想到,沈醉颇有天分,他很快摸到了办公室斗争的门路:

这第一条,叫“制伏他人”。

所谓“制伏他人”,就是你要想尽办法让你的下属,竞争对手知道你的厉害,要么怕你,要么被你捏住把柄,要么拿你的手软,不得不听你的。

沈醉经过一番调研,把手下14个组员分成了三类。

第一种是仗着资历老,完全不在乎戴笠定的家法,什么钱都敢收,什么事都敢干的。

第二种是编外特务,要么有其他职业,要么家里有矿,这种人虽然不会故意挑事,但也不怎么服管。

第三种就是日子人,平时工作不会比同事干得更差,但也绝对不会主动把活干得更好,发挥多少实力全看部门平均水平,俗称,摸了。

沈醉想得很清楚,打压第一种,拉拢第二种,就能震慑第三种。

沈醉很快挑选了一个幸运受害者,这人叫周迅予,他仗着资历老,沉迷赌场妓院,魏武遗风,校长亲传,人家上班是这样的:

他上班是这样的:

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他就瞎编情报糊弄。

更恶劣的是,这人还收四川军阀的钱,二五仔一个。

沈醉很耐心,没直接发作,而是找到周迅予的老婆,以关心下属的名义打听他的情况。

周太太一见丈夫的长官,马上呼天抢地地告状,丈夫成天在外鬼混,不回家也不给我钱,您快管管他吧。

沈醉一听就有办法了:大哥太过分了,嫂子你放心,只要你把大哥每天见谁、干了啥都告诉我,我一定好好管教他。至于钱嘛,我每月从他工资里扣40给你。

周太太一听大呼沈组长好人啊!每个月老老实实把周迅予的行踪替沈醉收集好,还以为自己是和沈组长一起抓小三。

等证据一齐,沈醉直接赏了周迅予南京总部监狱雅座一间。

第二个人叫范广珍,他表面身份是法租界的华人探长,有个混黑道的亲爹,软硬不吃。

可沈醉发现,这人干特务不为别的,就为了多重身份好出去吹牛。于是他专门找到戴笠,请他给范广珍发了个“甲种光华”奖章,写了个亲笔嘉奖信。

这下范广珍高兴坏了,把奖章挂在客厅,逢人就吹。

趁他高兴,沈醉就一边道贺一边告诉他,老哥你被戴老板点明表扬啦,以后你负责重要工作就行了,别的小事我找个同事替你完成。

说话间,沈醉派了个人明目张胆地安插在范广珍身边,范广珍高高兴兴地接纳了,还把自己的关系给那人用。

一个自杀小队,一群老油条,被他一个不到二十岁的职场新人收拾得服服帖帖。

很快,租界官员巡捕、三教九流,都成了沈醉的朋友。就连一些极其离谱的人,沈醉也照单全收。

比如有个俄国线人,沈醉叫他“老毛子”,这人白天坑蒙拐骗,没钱租房子,晚上就睡在棺材里。

每次出棺,他就在棺材旁放个骷髅头当防盗系统。

在这帮牛鬼蛇神的帮助下,沈醉把当特务这事玩出了花。

就说抓人这事,别人都觉得,你把要抓的人一把按住架走就行。

可当时戴笠想抓的许多人都在租界里,你当街抓十有八九泡汤,戴笠很是犯愁。抓人这事儿,你们到底行不行啊?

大家都不行不行的时候,沈醉却独独表示,我刑我刑,沈醉非常懂人性,他想了很多绝招。

比如要抓人之前,让特务穿上白大褂,别人问起就说自己是精神病院的医生,来抓逃出去的精神病。什么你说你不是精神病?精神病都说自己不是精神病!加大剂量!

再比如,在抓人上,女特务比男人好用得多。他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趁目标走到大街上的时候,女特务一号马上上去拦人,一边拦一边喊“你个没良心的死鬼,为什么不回家看我们娘儿俩”。

这时候女特务二号马上跟上,“姐夫你快回家吧,别在外面乱逛啦”。对方哪怕反抗,旁观的一看,女人打男人?那没事儿了。这时候“小舅子”等人再围上来,前簇后拥,把人架上车。

甚至,有次抓人时,对方的老婆正好在旁边,听到动静冲了上来。定好的剧本突然出问题了,沈醉还以为这次要黄。

谁知道正牌老婆一听以为老公有外遇,居然和特务一起把丈夫拉上车,要对质。等看到特务们的手枪时,已经追悔莫及。

别人不刑,你刑。自然在戴笠面前大大露脸。

靠着这些核心技术,沈醉21岁就成了军统少校行动组长、法租界情报组长,还掌管了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

第一次被戴笠逼着杀人后,沈醉失魂落魄地逃回家,尸体都没验,连续几天自言自语:妈妈,我杀人了......

可杀多了以后,沈醉不仅脱敏了,甚至有时候为了练枪法,故意把不是死罪的人枪毙练手。

有时去别人家里杀完了人,夜深人静正好有点困,他就干脆把尸体扔到一边,自己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有次戴笠让沈醉追捕一名共产国际代表,谁知道对方是个武术高手,眼看逃不掉,撞开几个特务冲向沈醉,抱着他一起摔下了楼。

代表当场死亡,沈醉被竹竿挑了一下侥幸没死,可左眼球却被挑了出来,即使请来最好的医生保住了眼睛,但还是破了相。

沈醉父亲早亡,家里的老母一直教育他要做好人,他知道自己做的事不光彩,只能一直欺骗母亲。

最让沈醉不安的,是他的女友白云。

白云是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上大学的时候就自己办了份左翼报刊,报刊被国民党夹了之后,父亲怕惹事,就把白云关在家里。

谁知道年仅16岁的白云毅然和父亲决裂,带了18块银元,孤身偷跑到了上海。

认识白云后,沈醉觉得这个妹子很有才华,很特别,性格很招人喜欢,他明知道自己的价值观白云不喜欢,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在他重伤期间,本来沈醉故意没有把消息告诉白云,可白云还是找到了医院,悉心照料他。沈醉彻底沦陷了,他疯狂爱上了白云,顾不得戴笠的警告,也不管母亲的不满,把白云带回了家。

可你再能瞒事儿,也瞒不过枕边人。

两人距离近了后,白云就发现了,你怎么老替反动分子说话啊?她就按着沈醉的头,让他看进步书籍,你能不能粉一点进步大V,比如鲁迅啊啥的。

白云不知道的是,鲁迅是军统的重点监视人物,沈醉经常去鲁迅家对门楼上,粉鲁迅粉得那叫一个形影不离。

全面抗战爆发后,有一天白云专门叫沈醉出来,说有大事儿要跟他说。

沈醉还以为她要提出结婚,心里又期待又忐忑,结果白云兴奋地说:“咱俩一起去延安吧!”

沈醉大吃一惊,因为戴笠前两天才刚让他们去路上设卡阻止青年去延安。

面对白云的追问,沈醉只能支支吾吾,说难道只有去延安才能抗日吗?在上海不行吗?又把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兵力对比了一下,想把白云留住。“你啊,太幼稚了!”

可白云想得很清楚了,立刻连珠炮一般回怼。

“我看你才幼稚呢!你总说国民党军队是抗日主力,可当局不抗日,这么多军队有什么用?东三省是怎么丢的?《何梅协定》是谁签的?《塘沽协定》又是谁签的?过去在上海,19路军倒是抗日了,结果怎么样?七君子倒是主张抗日了,结果又怎么样?

你口口声声让我留下,是让我留在上海做亡国奴,还是好跟在国民党军队后面往后方撤?你不愿意跟我一起走就算了,以后我也不管你,你也别管我!”

两人大吵一架,白云不辞而别,独自去了延安。沈醉舍不得荣华富贵,决定在国民党里继续升官儿。但是两个人感情深厚,直到一年之后,沈醉还冒着风险给延安写信。

今天的广告部分,是马登的鞋子,首先是这一款。

马登这款德训鞋形制上则属于原版军品的忠实复刻,鞋头圆润,更有复古味道。鞋底柔韧,不惧弯折。鞋型线条的圆滑温润。鞋身没有任何的 logo。搭配工装裤,休闲裤,牛仔裤都没问题,男生女生都可选择,绝对是出街百搭不出错的单品。

还有这款大黄靴,他们家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之一,不到两百的价格。二层牛磨砂皮、橡胶轻质大底,比一般工装靴轻,后跟皮质软垫,穿脱方便不磨脚。轻松驾驭工装裤、牛仔裤、短裤,造型立现,可以塞裤腿、卷裤边,风格随心定义。

好了回到正片。

沈醉工作一直兢兢业业,有一天,一个组员兴冲冲地告诉沈醉,自家附近有个日军的弹药库。

沈醉还以为能立大功,就报给了国军炮兵,结果那个组员跑回去一看,自己老婆孩子都被炸死了,人当场就疯了。

复杂的行动搞不成,沈醉又想着找人袭扰下日军的基地。结果潜水员半路就被日军打死了。

两次任务费钱费人还失败,上海特区的主管周伟龙对沈醉极其不满,给他穿小鞋,有电台不用,逼着沈醉冒着日军的炮火,亲自从前线回总部跟他汇报。

好几次沈醉都赶上日本人轰炸,有次炮弹直接落在他背后不远,气浪把他连人带车都掀飞了。

沈醉当时还没明白问题出在哪儿,越是出问题,他越是勤勤恳恳,往往天没亮就去敲周伟龙的门汇报工作。

后来,上级把他派去了湖南给唐生明打下手。唐生明很讲义气,从来不欺负沈醉,但这人是个摸了一万年鱼,还抱怨工位睡着不舒服的主儿。啥活都甩给沈醉干,沈醉忙得脚不沾地,唐生明却只顾喝酒麻将,安排仪式把自己老婆接来城里。

一想到自己天天跟个老黄牛一样,唐生明却忙着泡妞,沈醉内心极度不平衡,偷偷写了首诗登在报上。

频年国难复天灾

百姓流离哭正哀

今日武陵仍世外

满城争看美人来

到了重庆后,沈醉再度因为抓腐败得罪了同僚,以至于混到军统行动部门都不想跟他合作的程度。

沈醉这下才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因为在总部,沈醉发现,军统这个组织,贪赃枉法的有,小偷小摸的有,就连卖国求荣的也有,可为什么人家没咋干活也平步青云,他越是拼命干活儿活儿却越多呢?

旁观了戴笠一个多月,沈醉终于明白了,要混好职场,还有第二条铁律,叫“投人所好”

在职场上,其实不需要你做很多事,做得多错的多,能决定你命运的有权有势的贵人往往只有一个。

你要做的,是让“他”看见你做了很多事。只要你想办法钻到他的脑子里,活在他的潜意识里,让他一有事儿就想到你,你就不可能不飞黄腾达。

余则成为什么后期破绽露得那么多吴站长也没有处理他?

对此,北方一号表示:

那在军统里,谁能一句话让沈醉飞黄腾达?一句话让他身首异处?戴笠。

沈醉大彻大悟。

有一次,戴笠安排他去接宋子文的一个情妇,宋子文老婆发现了这个小三儿,正准备找上门来撕逼。按理说这种事儿让个小跟班去就行了,但沈醉不光自己亲自去,还在藏对方的路上,顺便把戴笠的住处好好装修了一下。让戴笠非常高兴。

后来,戴笠让他管总务处,负责自己的出行、生活。戴笠平时爱洗澡,恨不得一天洗两三次。有次洗完澡出来摔倒了,戴笠一路骂骂咧咧的,被沈醉听到了。

结果第二天戴笠再去洗澡间时,发现里面装了个踏板,还铺好了浴巾,站得特别稳。

一听,沈醉弄的,戴笠连连点头。

有一天,戴笠去总部附近转悠,正好遇到了沈醉,就拉着他一边走一边聊。两人聊得兴起,沈醉指了指旁边一处茅草房说:您走一路也渴了,去我家喝口水吧。

戴笠看到那个破房子,立马皱眉头:“你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呀?”

沈醉点点头,还指着院子外面水沟边玩得一身泥巴的女孩说,“这是我的大女儿。”

戴笠都要捏鼻子了,“我不去,你也太给我丢人了!身为总务处长,总得顾着点身份吧!那个谁,你给沈处长拨5000元钱,让他盖栋像样的住房。”

戴笠不知道的是,这个茅草房就是沈醉故意盖在这里,故意请他进去的。总务这位子油水大得很,多少人都盯着,与其以后被人攻击,不如先演一出这个戏,给戴笠留下了这个印象,那么以后甭管沈醉整多好的房子,别人再用这个理由整他,戴笠都轻易不会信。

碰到戴笠的政敌来找麻烦,沈醉总是妙计频出。

有一次,陈诚问沈醉,你们整栋楼为什么不关灯啊?沈醉说,大家都在加班。

谁知道陈诚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不按套路出牌,说,那好,你带我进去看看大家是不是在加班。

陈诚跟戴笠有仇,他是故意来找茬的,想着去校长面前参戴笠一本。

单位的人都在摸鱼,这不是露馅了?沈醉急中生智,故意只带陈诚看发报室和监听室,因为这两个部门是绝对闲不下来的。

趁着陈诚不注意,沈醉给手下打好了招呼,陈诚走到哪,沈醉就让下属在那个办公室等着。

一个办公室的人,愣是凑出了10个办公室都在加班的假象。

眼看沈醉如此上道,后来一有什么好事儿,戴笠往往第一个丢给沈醉。

碰到沈醉有什么问题,戴笠是能放过就放过。

有一次,戴笠想给女明星胡蝶在重庆杨家山盖一栋别墅,让工匠把别墅的道路按照“喜”和“寿”两个字的形状修筑,空隙的地方点缀上名贵的树木和花草。

这找花草的任务就交给了沈醉。

结果,沈醉其中一个手下找着找着,居然把四川军阀王陵基母亲坟头的一颗柏树给挖来了。

王陵基当时还在江西带兵抗战,听说这事儿以后,肺都气炸了,亲自给戴笠拍电报要坟头树。

这么大的事儿,戴笠也就是骂了两句。

在内斗成风,三天两头就有人被整死的军统里,沈醉明明没有多少情报工作成绩,升职速度却犹如坐了火箭,一路当上了少将,“军统三剑客”,“戴笠四大金刚”,他都占了一个位子。家里人也跟着他享尽了荣华富贵。

然而,就在沈醉玩穿了职场这个游戏的时候。1946年3月,戴笠回南京时飞机失事,一头撞在山上,人没了。

戴笠活着的时候,为了自己的位子坐得稳,最喜欢故意让下属内斗。

所以现在死了,听说戴笠的飞机坠毁在共产党游击区,谁也不肯去给他收尸,大家都忙着取而代之。

对此,北方一号表示:

这时候,唯独沈醉报了个名,说愿意跳伞去找戴笠的尸体。

戴笠走后,沈醉一度也帮着毛人凤扳倒了郑介民,但他归根结底是戴笠的嫡系,毛人凤当上局长以后,不敢重用他,明着暗着排挤他。

沈醉就想着,干脆,我自己发配自己算了。

他纠结是去台湾还是云南当站长好,就回家问母亲和老婆,当时大伙儿普遍觉得,那个岛又穷气候又差,鸟不拉屎的地方,还是去四季如春的云南吧!

按照原计划,沈醉来这里是替军统监视云南军阀卢汉,防止他投共的。

结果国军投降的速度一日千里,还没等沈醉开始工作,解放军就兵临城下了,前一天还生怕卢汉是共产党增加自己的怀疑率,第二天就巴不得卢汉是共产党增加自己的生还率。

沈醉不愧是职场最后生还者,到这一步他还下了一盘大棋。

他让老婆带着全家去香港,把他存在那里的资产先经营起来。

在云南这里,沈醉得知卢汉准备率部起义接应解放军,就私下把军统在云南的人员名单交给了解放军,但在跟卢汉签署起义声明时,却用了军统事先商量好的记号。

如果解放军赢了,他就顺坡下驴当参加起义的功臣。

如果解放军没进城,那军统的人看了记号,就会以为他是在按约定打入解放军内部当卧底。

结果,人家也不是傻子,云南除了他们还有别的军统派系的人,卢汉对他们不放心,干脆把沈醉和他们全都软禁了起来,他们签的起义声明也扣住没发。

到最后,沈醉喜提功德林录取通知书一份。

而且,因为他在起义书上签了名,两头下注变成了两头不讨好,毛人凤当他是投降了,安排了特务要去香港杀他老婆孩子;解放军却不当他是起义,该关牢里关牢里。

一开始,沈醉怕老婆孩子遭殃,拼命抗拒改造,想要证明自己还是党国的忠臣。

管理员教导他,他就写诗说:“东风枉费吹嘘力,不及前朝雨露多。”

别人努力学马列,他就讽刺说:“新诗御制竞相传,日向君王诵百遍。堪笑杜鹃空泣血,衰颜何事博人怜。”

就连别人向政府交自己贪的赃物,他能写出花儿来:“君王未许承颜色,不惜金钗赠画工。”

直到后面发现解放军真的善待战俘,也是诚心改造他们之后,沈醉才慢慢转换了态度,发挥自己的好文笔,写起了回忆录,记录下了功德林里的不少搞笑事儿。

比如那个身患花柳病珍惜品种被当成标本在各路医学生面前被要求脱裤子展示,还被实习生们轮流捏坤坤的国民党高官的故事,就是沈醉记下的。

这笑话估计也就能传到太阳系毁灭吧。

因为改造积极,劳动了10多年之后,沈醉于1960年出狱,沈醉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妻子的下落。

朋友一番打听,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老沈啊,你孩子他不是你的啦,也不用你养啦。

不过好消息是,雪雪也不用你养啦,她听人说你死了,都改嫁好几年啦。

沈醉重获自由,可已经妻离子散,作为孝子,没能看母亲最后一眼,更是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小心翼翼地钻营取利、绞尽脑汁地投人所好、挖空心思地勾心斗角,活了这一辈子,沈醉好像看透了官场世事,享尽了人间富贵,又好像一无所得。

沈醉不知道的是,他刻在心里一直无法忘怀的白云,去了延安之后取了个笔名,叫莫耶,寓意“以身铸剑”。

莫耶创作的《延安颂》,在革命年代传遍了各个根据地,莫耶成了火遍大江南北的艺术家,建国后《延安颂》也成了当年国歌候选曲之一。在后来《永不消失的电波》、《南岛风云》、《峥嵘岁月》等电视剧里,《延安颂》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当年那个治牙疼都不肯用他钱的倔强姑娘,那个在他生病时照顾他让他尝遍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的姑娘,那个看似柔弱思想却坚定得让她又爱又恨的姑娘,义无反顾地追逐理想,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没有像他一样几十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却得到了他一辈子也得不到的成就和荣誉。

不知道回想起来,沈醉会不会对自己当年的选择,有那么一丝后悔。

1967年,沈醉再次被“四人帮”逮捕,5年后,沈醉再次出狱。

1980年,那份被卢汉扣下的起义声明被找到,尽管当时他有这样那样的小心思,可国家论迹不论心,还是把沈醉认定为起义将领,撤销了之前对他的判决。

晚年的沈醉,经常做一些海峡两岸的工作,希望能让他人也迷途知返。

1996年,沈醉因病去世,去世时,他把自己的遗体捐了出来用作医学研究,希望能为人民略尽绵薄之力。

也许,沈醉心里也希望,有机会能穿越到70年前,用尽全力劝告那个刚入职场的少年,让他别光顾着为戴笠忙前忙后,也稍微回回头,看看自己的来路,不要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吧。

来源:玉琴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