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 | 十三姐前几天发了上岸文之后,有人问我给娃申请美本过程一共花了多少钱。说实话之前还真没细算过,然后我粗略归拢了一下,少说几十万。参加活动,上课,竞赛,几次考试,加上我和他爹陪读开支,50个w怎么都得有了。再加上顾问咨询,和为了孩子的事而退掉的工作以及错过
文 | 十三姐前几天发了上岸文之后,有人问我给娃申请美本过程一共花了多少钱。说实话之前还真没细算过,然后我粗略归拢了一下,少说几十万。参加活动,上课,竞赛,几次考试,加上我和他爹陪读开支,50个w怎么都得有了。再加上顾问咨询,和为了孩子的事而退掉的工作以及错过的商务,损失又是几十个w,这么一看,不会有上百万了吧......再一看学校的学费通知单,一年8w多刀,你是真刀啊!还假惺惺地发邮件问我要不要奖学金......你说呢。十三姐夫泪眼婆娑,抱着学费单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房子能卖多少钱?
就在我们情绪低沉的时候,微信群里的一条消息治愈了我。那位妈妈说:“我儿子才五年级,我好像已经花了近百个w,他还是个学渣,课外班啥都要上,上到一半都要放弃,干啥啥不行,花钱第一名......”这么一看,我突然觉得我儿子还是性价比很高的,是吧。然后那个妈妈又说:早知道这点钱我用来投资自己,早出息了!她甚至说出了具体的战略:“我找个顶级裁缝大师,学一门手艺,做高定服装,在梧桐区开个铺子,年入百万也不是梦。”是,我相信,她如果当初把钱投资到自己身上,很有可能现在已经非常“有出息”。北蔡著名闲的没事就说废话专家十三姐夫说过:精力花在哪,结果就在哪。但这一条铁律,唯独在“养娃”这件事上不可控。你把精力全投进育儿事业中,也不一定有啥结果,顶多能保证你和孩子都挺累。
尽管这是个大家心里都明白的道理,但大多数家长还是做不到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总觉得投资孩子比投资自己更容易出结果。我的一个朋友说,给她儿子抱过各种数学班,从一开始抱着“参加奥赛”的决心,到后来意识到不是那块料,再换个普通的,梦想变成“成为学校数学尖子”,再到后来意识到算了,“能跟上就行”。好多妈妈报班没有定位,不知道想要什么,只觉得别人都有,我孩子也不能少。这么说吧,这届家长对娃的额外投资中,有一半以上是盲目的和无用的。想通过花点钱、花点精力就实现可控提升的家长,很多都会失望收场。不一定是孩子不行,主要是中介因子太多,育儿不是单一归因,更不是一个立竿见影定输赢的赌场。
最近我忙着写毕业前的论文综述,我的研究方向在教养方式、参与程度、自尊、沉迷、学业自我效能等等课题里反复跳跃,翻了无数个文献,最终确定了我的研究方向,parent involvement & self-regulation,就是怎样育儿才能让孩子足够自律,说白了就是研究投资回报率的可控程度。在查阅那些文献的时候,我越看越想笑,大量实验已经证明,父母参与和孩子学业表现压根不成正比。别以为“父母参与”就是你唠叨和插手娃的事,精力投资和物质投资也是参与。花精力花钱在孩子身上,换来一个很不好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玄学,恰恰是一种科学,因为有些参与已经被科学验证过是会“适得其反”的。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父母对自己的可控性非常有把握,比如“只要我认真做一件事基本能获得好的成绩”,那么你就一定要去这样做;如果你对自己干什么都没把握,也没实践的勇气,只会把力气使在投资孩子上,那你最好别期待太大。身体力行,身教大于言传,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手段。父母对自己都没把握,那你就更不要对孩子的“可控性”太有期待。这可能是基因造成的,学渣的孩子大概率是学渣,是因为他们基因里有“不擅长坚持”的遗传。有人又说,有些低教育程度的父母,不是也能养出高知孩子吗?是,他们是低教育程度,是历史原因造成,不代表给他们教育机会他们也学不好。他们基因里可能本身就有“只要花精力就能出成绩”的基因。丑小鸭之所以成为白天鹅,是因为他的父母本来就是白天鹅。
这给了我们很大一个启示——大家虽然已经为人父母,但并不意味着你的成长已经到尽头了,所以不妨一试,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干啥啥能成”的基因,如果验证后发现没有,就不用那么多执念让娃基因突变了。在自己可以做到,并且有榜样力量可以释放的情况下,鸡娃大概率回报率不会小,不信你试试。如果孩子已经大了,实在来不及试了,那就试着再生一个。别说是我让你生的。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来源:格十三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