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渐起,街头巷尾飘来一股熟悉的香气。傍晚下班路上,宁波的陈丽推着自行车,路过一家炒板栗的小摊。那热气腾腾的板栗在铁锅里翻滚,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她停下脚步,掏出十块钱:“老板,来半斤!”剥开一颗,软糯香甜,暖乎乎的感觉从指尖传到心里。陈丽满足地眯起眼睛:“这味
秋风渐起,街头巷尾飘来一股熟悉的香气。傍晚下班路上,宁波的陈丽推着自行车,路过一家炒板栗的小摊。那热气腾腾的板栗在铁锅里翻滚,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她停下脚步,掏出十块钱:“老板,来半斤!”剥开一颗,软糯香甜,暖乎乎的感觉从指尖传到心里。陈丽满足地眯起眼睛:“这味道,真是秋天的标配啊!”
陈丽,35岁,是宁波一家超市的收银员。身高1米58,体重55公斤,身材匀称,平时身体挺健康。她有个小习惯,每到秋天就爱买点炒板栗,解馋又暖胃。她总说:“板栗便宜又好吃,比零食强多了。”可就在上周,她刷手机时看到一条新闻,标题让她愣住了——“有毒或致死!很多人爱吃的它,居然有‘高仿’版”。
点进去一看,里面提到一种长得像板栗的果实,叫“马栗”,不仅不能吃,还可能致命!陈丽手里的板栗差点掉地上:“这啥玩意儿?我吃的不会是假的吧?”
这条新闻在宁波街头炸开了锅。最近,街边行道树上掉下不少“疑似板栗”的果实,有人捡回家炒着吃,结果肚子疼了好几天。陈丽赶紧翻出家里的板栗,对照图片研究半天,才松了口气:“还好,是真的。”但她心里还是犯嘀咕:这“高仿版”到底是啥?怎么分辨?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又爱又怕的“板栗陷阱”,顺便教你几招,保住舌尖上的安全!
每到秋天,炒板栗的香气就成了街头的主旋律。宁波街头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路人三三两两围着摊位,捧着纸袋剥板栗,那画面别提多温馨了。可今年,这份美好却多了点“悬疑”。9月底到11月,街边的七叶树开始结果,果实掉了一地,绿色外壳裂开,露出里面圆滚滚的种子。乍一看,跟板栗长得太像了!有好奇的路人捡回家,剥开一尝,味道怪怪的,有的还拉肚子、头晕,甚至进了医院。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文提醒:这不是板栗,是七叶树的果实,俗称“马栗”。它外形酷似板栗,但全株有毒,尤其是种子,误食可能中毒,甚至致命。消息一出,网友炸锅了:“啥?板栗还有冒牌货?”“我昨天还捡了几个,不会中招了吧?”陈丽也慌了,“你最近吃的板栗,确定是真的吗?”
其实,这种“高仿板栗”不是宁波独有。全国不少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杭州,都有七叶树做行道树,每年秋天都会上演“真假板栗”的戏码。问题来了:这马栗到底有多毒?怎么才能不被它“骗”?别急,咱们一步步揭开它的真面目。
七叶树,听名字就挺文艺。它是种常见的行道树,叶子像手掌,春天开白花,秋天结“栗子”,看着挺养眼。宁波街头种了不少,遮阴效果好,还能美化城市。可这树有个“秘密”——它结的果实不是给人吃的。
七叶树的果实,外壳绿油油的,带点稀疏的刺,裂开后露出棕色种子,圆润光滑,跟炒熟的板栗几乎一模一样。因为这“撞脸”,它得了个俗名“马栗”。但名字虽亲切,性质却天差地别。板栗是蔷薇科栗属的果实,营养丰富,能吃能补;而马栗属于七叶树科,全株含毒,尤其是种子,毒性最强。
《中国植物志》记载,七叶树含有多种毒性物质,比如七叶苷(Aesculin)和皂苷(Saponin)。这些成分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胃肠道,破坏红细胞,甚至影响神经系统。轻则恶心呕吐、腹泻头晕,重则呼吸困难、昏迷,甚至致命。国外也有类似案例,《美国毒物学杂志》(Journal of Toxicology)报道过,有人误食马栗后出现严重中毒,抢救无效死亡。
陈丽看到这些,吓得赶紧把家里的板栗又检查了一遍。她感慨:“这长得也太像了,简直是‘自然界的骗子’!”
马栗这么危险,怎么才能不把它当成板栗吃下去?别慌,专家教了几个简单方法,陈丽试了试,觉得靠谱得很。
陈丽特意跑去街边看了下,果然,路边那棵掉果实的树,叶子是“七指手掌”,跟她小时候摘板栗的树完全不一样。
板栗:外壳是个“刺球”,密密麻麻的刺又长又硬,剥开得费点劲。马栗:外壳刺少且短,稀稀拉拉,像个“秃头”,轻轻一掰就开了。陈丽回忆,她买的板栗外壳刺扎手,马栗的照片却看着“温柔”多了。
“原来这么简单!”陈丽拍拍胸口,“以后再也不怕认错了。”
马栗的毒性到底有多大?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的张医生接诊过一个案例:一位50岁的大叔在公园捡了几个“野板栗”,回家炒了吃。半小时后,他开始恶心呕吐,拉肚子拉到脱水,家人赶紧送医院。检查发现,他血钾异常,心跳紊乱,幸亏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张医生说:“马栗的七叶苷会破坏细胞膜,引发溶血,严重时会导致多器官衰竭。”
文献显示,马栗中毒的症状分三阶段:
轻度:恶心、呕吐、腹痛,持续几小时。中度:头晕、心悸、四肢无力,可能伴随低血压。重度:呼吸困难、昏迷,甚至猝死。更可怕的是,孩子和宠物更容易中招。上海曾有报道,一只狗狗误食马栗后抽搐不止,送到宠物医院都没救回来。陈丽看完这些,心有余悸:“幸亏我没捡过地上的,不然真不敢想。”
认清了马栗的“真面目”,陈丽对街头炒板栗又多了份安心。不过,张医生提醒她:“真板栗虽好,也不能随便吃多。”板栗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每100克热量约185大卡,吃多了容易胀气、消化不良。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可能“坐过山车”。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坚果类(包括板栗)不超过30克,差不多5-6颗。陈丽算了算,自己一袋半斤装,经常一口气吃完,难怪有时候肚子不舒服。她笑着说:“看来以后得悠着点,健康第一。”
除了马栗,秋天街头还有不少“野果子”掉下来,比如银杏果、野枣,看起来诱人,却不一定能吃。宁波绿化部门提醒:行道树的果实大多是观赏用,可能喷过农药,或被汽车尾气污染,捡来吃风险不小。陈丽想起小时候捡银杏果的经历,赶紧叮嘱爸妈:“别再捡了,安全最重要!”
陈丽的故事,讲到这儿差不多结束了。从差点被“高仿板栗”吓到,到学会分辨真假,她觉得自己收获满满。现在,她每次买板栗,都会多看一眼摊位旁的果壳,确保万无一失。她还把这事儿分享给同事,大家都说:“这科普太及时了!”
秋天的板栗,香甜又温暖,是大自然的小礼物。但这份美好,也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去守护。马栗的“高仿”提醒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看似熟悉,却藏着风险。别让贪嘴成了隐患,从今天起,多留个心眼,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
你呢?下次路过炒板栗摊,会不会也多问一句:“老板,这真是板栗吧?”健康无小事,咱们一起做个聪明吃货!
参考文献:
《中国植物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20年版。
Journal of Toxicology. "Toxicity of Aesculus Species," 2019.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版。
来源:健康日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