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说美国高关税加现在的中国,会推动全世界引发更深层次的秩序更迭,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甚至很可能会让全局动荡退化成区域冲突,是不是有点太天马行空了?
现在美国的高关税真的会重演胡佛时期的旧事吗?
它的高关税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如果我说美国高关税加现在的中国,会推动全世界引发更深层次的秩序更迭,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甚至很可能会让全局动荡退化成区域冲突,是不是有点太天马行空了?
作为美国高关税系列的最后一期,就让我们来好好聊一聊,这次美国的高关税,到底会给美国、给我们、给世界,带来什么吧。
先来讲点知识,为什么说美国在现在这个阶段搞高关税会推动世界更深层次的秩序更迭,甚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要理解“秩序更迭”,就必须得理解现在我们所处的“秩序”是什么,从何而来,然后才能知道更迭的是什么秩序,会怎么去更迭。
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得理解当下全球到底是个什么格局,为什么还不叫“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这两个问题,其实我们都可以从胡佛时代之后世界的变化去找到非常清晰的答案。
让我们再次踏入历史长河,逆流而上,去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吧。
1932年,美国人民已经饱受大萧条的折磨,他们急切地希望有一个英明的君王把自己带出贫瘠的深渊。
此时的罗斯福已经在摩拳擦掌。
就是这一年,他成立了一个新政联盟,这是一个由工会、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宗教人士、少数族裔,特别是犹太人和黑人,以及南方贫穷白人组成的投票联盟,旨在为罗斯福投出足够多的票,让他坐上美国总统的位置。
是的,你没看错,罗斯福找到了美国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分子,并寻求他们在选票上的支持。
而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利益交换。因此我们能看到罗斯福新政几乎是完全继承了胡佛的政策,因为这其中有不少社会主义元素。
这是罗斯福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第一,拿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人士的选票,得给对方好处,不然谁会给自己投票呢?第二,罗斯福深刻理解这两者和美国工人之间的差别和各自的诉求,因此他能很好地在新政中拿捏两者,把虚无的主义和工人们可以拿到的实际利益剥离开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盘旋在美国上空的幽灵。
特别是1935年出台的《瓦格纳法案》,更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于是我们能看到在罗斯福任职期间,垄断资本获得了它有史以来最大的利润。
从1929到1934年,垄断资本的年利润在税后从三十亿美元增加到了六十五亿美元。而二战的短短五年中,垄断资本的利润达到夸张的570亿美元,增长十倍不止。
在分配战争利益时,大企业也得到了关照,所有军火订单的75%仅仅由100家企业瓜分,由此给美国形成军工复合体打下了基础。
当然,这是另外的主题了。
说这些仅仅只是告诉大家,不要盲目去跟随别人,去给所谓的罗斯福新政鼓与呼而已。
更具体的内容,以后我们有机会出罗斯福系列的时候再给大家分析吧,其实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好,让我们回到关税上。
1934年,新上台的罗斯福干了两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个就是颁布了《互惠贸易协定法》,为后续美国降低关税,以及二战后作为最大战胜国和获益方开启新的全球化秩序构建,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ITO、GATT、IMF、世界银行等一系列谈判打下基础。
第二个,是这一年美国正式承认苏联并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美国对苏联长达16年的孤立政策。
当时的苏联正处于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的高潮期,重工业发展非常显著,但综合国力跟美国其实没法相提并论。为此美国甚至是以高对低的俯视态度和苏联展开了合作,比如美国企业,像福特汽车、通用电气等,与苏联签订了技术协议,帮助苏联建设工厂和基础设施,换取苏联的原材料出口。
尽管这种合作规模有限,但反映了美国资本对苏联市场的兴趣。同时也很明显,美国国内对苏联的警惕远不如二战之后麦卡锡时期,更不如七八十年代时苏联已经追到美国屁股后面的冷战白热化时期了。
所以有种说法说是罗斯福能成功的原因是有苏联的存在,恐怕在这个阶段还是比较难成立的。
这两者,从历史的纵深来看,都为后续世界秩序,也就是当前我们所处的,但已经开始发生改变的世界秩序,打下了基础。
美国在罗斯福降低关税之后,其实并没有挽救当时已经出现整体性危机的资本主义世界。
当时危机的原因此前两期也都分析了,这不是说降低关税然后大家继续贸易就可以解决的,而是真正的消费市场已经没有能力去消化过剩的产能。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去拯救危机。
而真正掌握了最大财富的群体甚至可以借由危机去获利时,他们是没有意愿拯救危机的,他们只会抓起经济学教科书,然后反反复复跟你念经,说这叫“市场出清”。
所以二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果联系到前面那两个事情,我们就会看到,率先降低关税且主动开放,甚至开放到可以跟自己在意识形态上完全“敌对”的国家做生意的国家,在二战中获得了最大的收益,而且在二战后成了最强大的国家。
于是在简单归因后,一种很符合后续全球化秩序构建的意识形态的说法就出现了,叫做“开放才才是正道”。
这话对不对呢?只能说对也不对。有能力掠夺的时候,开放自然是对的,可对于那些被掠夺的国家,恐怕开放只会带来灾难。
但,作为在当时已经看到能构建全新全球秩序且让自己在其中继续获取最大利益的美国,自然是需要构建一个足够“开放”的世界秩序的。
于是就有了那一系列的谈判。
其它的我们就不展开了,我们直接切入到GATT的谈判里。
按照现在的主流说法,开放的国际贸易才是繁荣和发展的保证吧?那么不知道支持这些说法的人是否知道,当初GATT谈判中,最大的阻碍发生在哪里?
说来也是有趣,当初最支持开放市场和全球贸易,甚至为此要用武装犯罪来敲开清廷大门的英国,这个过去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却是GATT谈判中最为强硬的反对者。
一如亲手缔造了以金融资本全球流动为主导的全球化的美国,在如今成了更公平的多元全球化的最强硬的反对者一般,果然历史就是一个圈,英美就在圈内转。
当时英国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时的英国还照耀着日不落帝国的余晖,它还在享受着自1860年《英法贸易条约》签订以来的“帝国最惠国待遇原则”。
这个原则,可以让英联邦的出口商品享受比第三国更低的关税,哪怕在全球因美国率先掀起的高关税大战时一样有一定的效力。
而当美国完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就是后来的世界银行等一系列币缘上的布局,开始想为这些币缘打造可以无往不利的贸易环境,进而提出GATT,也就是《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谈判时,英国将丧失这个近百年来让自己受益的贸易秩序,那么它当然就是最为激烈的反对者。
问题是,英国开不开放呢?其实英国也是开放的。只不过,英国需要的是它要求的那种开放,而美国需要的是另一种开放,两者的开放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如现在美国需要的开放,恐怕和全球人民为了幸福生活而希望的开放,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开放。
所以当我们再听到别人去说开放才是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时,恐怕需要问一声,他说的是谁的开放,又是谁的哪一种开放?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1947年4月到10月这六个月的谈判,美国以绝对的实力完成了GATT的推动,让23个国家的代表在这个协定上完成了历史性的签名。
从这一刻起,一个由美国主导的,通过货币和军事双重基座来构建的,完全不同于英国时期通过殖民来开拓的,而是以所谓的自由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为表现,实质为资本全球掠夺的全新全球化由此开启。
如今我们所谓的全球秩序,其实就是沿袭了这样的全球化而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这期间当然也发生了非常多波澜壮阔的经济史诗了。
从GATT到WTO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之间,世界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共运潮起潮落、70年代的尼克松冲击、石油美元的建立,80年代的沃尔克时刻、苏联达到帝国主义的巅峰、日本和西德的崛起、广场协议、平成战败等等历史事件,才在1995年更进一步发展成了WTO。而WTO也在目前美国的各种操作下,显得岌岌可危起来。
但客观来说,如今这个秩序,依旧存在的。
那么,它是一个怎样的秩序呢?
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当我们说全球秩序,讲全球发展,讲全球经济的时候,脑海里恐怕想的都是西方诸国,顶多还会考虑到中国、日本、韩国这些亚洲经济体。想来很少会有人把诸如中亚、东欧、非洲、南美、东南亚纳入这个所谓全球发展的考量之中。
这样的潜意识,其实就是全球秩序的体现。
当下我们所处的全球秩序,依旧是一个北方国家主导的,从南方国家以不公平贸易获取大量收益的秩序。
此前我们给大家介绍过一篇Nature上的学术性文章,叫做《劳动在世界经济中的不公平交易》。
这篇文章很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北方国家是如何从南方提取剩余的。以2021年来计算,每一年北方国家,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哪些主要西方国家,会从南方国家,其实也就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净攫取相当于16.9万亿欧元的劳动力、资源和商品。
这样的不公平格局,才是现在世界秩序的基本盘。
如果没有南方国家的供养,北方国家,也就是这些西方国家,想搞什么高福利,想过上什么干半年休半年的松弛生活,恐怕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也非常明显,这样的全球秩序,如此的不公平,要谈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恐怕也只能是贻笑大方。
然而,这个从GATT开始,在美国的主导下,通过资本全球掠夺和军事保障,通过近百年构建的全球秩序,如今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随着中国的复兴,那些原本套在南方国家脖子上的技术、产业、市场的枷锁,正在一步步被打破。
这一点,最为突出的,就是此前我们讲时代与中国关系的系列文章里详细展开的中国式产业升级。
中国式的产业升级,可以让中国百姓用上千把块钱的大电视、大屏智能手机、洗衣机、大冰箱,开上都不到十万元的皮实耐用还好开的新能源车,那么她就可以通过共同发展的方式,让全球其它地方的人民也用独立自主的发展,过上一样的日子。
这对当下的全球秩序是真正从底子上颠覆的发展方式。
如果大家都过上这样的日子了,谁还要依赖你北方国家那些技术和产业,从而老老实实给他们盘剥?没有这样的盘剥,现在那些西方国家优越的生活又如何维持?靠他们一天上四五个小时的班,一放假就放半年的工作状态么?还是靠在公司里搞LGBT之类的政治正确来划分岗位?
其实北方国家对此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哪怕大家都知道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做它的盟友是致命的,但那些西方国家也几乎没有选择地站在美国身边,因为它们的“好日子”是深深植根在美国从1947年至今构建的全球秩序上的。
它们不需要什么全球的发展,也不需要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们只需要自己可以继续一起掠夺,于是它们不得不团结一致。
本来,这些国家哪怕不是铁板一块,也应该是有团结的基础的,只要他们能继续保持开放和自由贸易,形成基于意识形态的经济阵营,那么不好说,或许还真的可以应对未来全球秩序更迭的冲击。
但好死不死,现在美国要搞关税壁垒了。
关税有什么作用,我相信已经很多人给大家科普过了。
如今美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逆差国,24年创下了历史记录的1.2万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逆差。这规模,真是恨不得空气都要从外国进口了。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关税上来之后,美国的鸡蛋能涨到1美元一个的地步。
另一边,美国方面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流出了《海湖庄园协定》的内容。
里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言,就是美元要在大规模贬值的同时,美国要推行“百年无息美债”。
意思就是一方面美元要像当初广场协定一样先贬值,其它货币要配合升值,来保证美国经济,特别是出口和制造业回归的安稳与顺利;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贬值一定会影响到美元信用,进而导致美债出问题,于是美国要求现在国外持有的8万亿美债变成100年0利息且无法交易变现的“百年无息国债”。
这就意味着现在持有美债的国家,手里的美债等于被冻结了,然后美元再贬值,算上美国每年的通胀,不用说100年之后,如果美国真要这样做,从它宣布的那一刻起,这些美债就完全变成废纸了。
那高关税是干什么的呢?是来配合这种强盗行径的。
美国先把关税拉起来,愿意把美债置换成百年无息国债的国家,就搞互惠,大家免关税,如果不愿意的,那就搞高关税。
美国甚至可以从军事层面来跟对方谈判,要么是答应了然后美国驻军提供保护,要么是不答应然后美国驻军提供保护,总而言之,你答不答应,美国都会驻军保护。
好了,到这个阶段,高关税不管是从经济层面的破坏,还是为后续美国进行无耻劫掠而保驾护航,基本都已经摆到台面上了,那么,那些原本依赖过去美国构建的国际秩序过好日子的国家,还能继续依赖原来的秩序么?
答案太明显了。
好,那它们难道就只能跟着美国一路走到黑么?不,时代变了。
过去胡佛、罗斯福时代的世界,是没有当下的中国的。
那时候西方诸国被绑在美国的秩序上,无可厚非,毕竟那时候他们几乎没得选,要么美国、要么苏联,都是帝国主义。
可现在,不单是它们,而是全世界,都多了一个新的选项,这个选项,叫做中国模式,叫做中国经验,叫做人类命运共同体。
诚然,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6%,从美国进口仅仅只有1636.24亿美元,依旧是一副重度依赖的模样。
所以不可否认的,美国的高关税一定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一点在之前我们讲25年中国经济的文章里已经有过很详细的讲解:在转型和K型复苏中,必然会有旧的产能和领域被淘汰,一定会有这些领域中的人遭受波及,甚至改变个体的命运。
一如当初融入全球化体系中经历过的诸如下岗、大规模农民工失业等等冲击一样,不过是历史变动下的必然。
如果自身受到波及,有情绪、有怨言,所以发泄一下,其实可以理解,甚至值得同情。
但要说美国在当下搞关税就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甚至还要讲什么现在消费不行了、跟当初胡佛时期美国一样了、投降输一半了之类的笑话,恐怕是真的不理解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而且是拥有全部工业品类的实业大国,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智慧沉淀的大国,当积聚到如今的发展势能后,所能迸发出的能量和耐力了。
这部分我们在讲时代与中国的文章中有过比较详尽地解读,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就一句话,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激进现代化发展后,在外部极其复杂的环境和内部各种发展的代价凸显乃至爆发,比如房地产市场泡沫化严重,甚至这个泡沫还严重受到外部币缘影响时,依旧能控得住,没有爆,进而保持平稳发展,而且还继续努力去消除发展上的不均衡,还能保持不对外扩展和掠夺以转嫁内部压力,内部依旧稳定,依旧平稳保持发展增速的例子。
翻遍人类的经济史,中国,是唯一一个例子。
而如果叠加前面提到的中国式产业升级,居民基本上千把块钱就搞定一件大件生活用品,外加因人民币购买力已经被产能堆得足够强,一顿百把块钱就能吃得非常不错,只要不去追求那些莫名其妙的高消费而是盯住性价比,在生活层面都可以过得不错时,消费问题其实讲到底就成了地租问题。
真正阻止居民放心消费的,是因为地租高企而带来的巨大负担,比如房租、房价、房贷;以及因地租占据了很多居民关键经济部门的底部,比如教育、医疗,从而造成成本和不确定性都逐渐变高的局面,才让居民为抵充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不敢消费。
当房地产泡沫被逐步挤出,地租经济被新的产业经济替代后,当前很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只不过这确实需要时间,不可能短期内解决,所以我们恐怕还要反复看到跳梁小丑们拿这些问题做文章了。
毕竟他们并不想解决问题,只是想借助问题搞事情而已。
于是,在前面分析的那种大势下,北方国家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局面?
身后是日薄西山的夕阳和穷凶极恶、敲骨吸髓的强盗,势要把自己的财富化成花花绿绿的废纸;而前方是缓缓升起的东方朝阳,和阳光下那一片充满发展机遇的希望的田野。
是被劫掠、是战争和破坏,还是和平与发展,这个历史的抉择,很难做么?
这就是美国当下的高关税会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它进一步将它的意识形态盟友们,因实际利益的冲突而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而它的盟友在离开后会赫然发现,在如今这个时代里,由于中国的存在,多了一个“和平发展”的选项。
为了利益,不难预期它们会脱离旧有的全球秩序,通过参与共同发展,一起缔造出新的全球秩序来。
这就是我会说美国的高关税叠加现在的中国,将推动全世界引发更深层次的秩序更迭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最根本原因。
而且这样的趋势,从目前来看,似乎已经不可阻挡。
于是,作为一个已经显露出帝国主义本质的金融资本为主的国家,美国难道会眼睁睁看着事情发生么?
我想现在美国的各种举动,特别是一次又一次在区域冲突中看到它的身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帝国主义从不接受和平的落幕,它只会垂死挣扎。
当初在大萧条之后,二战的爆发席卷全球,客观上说,确实是因为没有一个定海神针一般的国家去控制冲突。
此后美国充当了这个角色,尽管它是通过全球布武之后充当世界警察去完成的,但客观上它确实让世界上的冲突被控制在了美国需要的区域。
而反观如今,美国尽管垂垂老矣,它遗留的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和军事力量还是有能力为它的帝国主义服务的,那么在它明确知道世界秩序的更迭要到来时,它的挣扎恐怕几乎必然要带来全局动荡。
假如是此前,美国没有通过如今一系列的举动,特别是当下高关税来开启新一轮的要挟,来为自己的美元霸权续命时,恐怕它的举措是会获得盟友支持的。
这一点从俄乌冲突上,北约的举动应该可以看得很清晰。
可现在,美国的高关税和后续一系列可能的配合高关税的举动,一如前面的分析,恐怕会把这个局面给破坏掉。
而如果没有盟友的支持,美国还有能力引发全局动荡么?
要知道,当下这个时代,是中国六代机确实试飞而美国的六代机才姗姗来迟宣布;是055大驱巡洋澳洲;是福建舰秀了一把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极限机动能力;是中国国防开支只占GDP 1.26%,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美国国防开支已经占到3.19%,且里面有大量史密斯专员中饱私囊;是中国用“多快好省”的方式快速缩小与美国的综合军力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已经切实领先的时代。
这样的中国,难道真的怕它美帝国主义的反扑么?七十多年前我们都不怕,何况如今的我们呢?
这就意味着,美国一边要面对盟友的抵触、不作为甚至所谓的“变节”,让其丧失了发动全局动荡的条件;一边要面对越来越强大的、过去未曾战胜过、如今更不可能战胜的所谓“对手”,那么它还能怎么做?
乌克兰、以色列已经给出了答案。
尽管未来区域冲突或许不可避免,但这或许会是这个金融霸权帝国给世界带来的最后的回响。
如今,历史的巨轮正缓缓碾过时代的褶皱,全球格局正如风暴中的汪洋——旧秩序的礁石在滔天巨浪下崩裂,而新生的潮汐已从东方地平线涌起。
而今,美元霸权已经如锈蚀的锚链,在浪涌中铮铮作响,美国的关税利刃却劈向了自身缔造的全球秩序。
火星四溅中,旧帝国的黄昏正被东方的晨曦所浸染。
055大驱划破南海的薄雾,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轨迹如彗星掠过天际,六代机的轰鸣在云层之上书写出人类新的坐标。
这不是武力的炫耀,而是一个文明上下五千年所沉淀出的智慧。
因为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征服,而在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帆,托举起后发国家的舢板,让发展的潮水漫过所有大陆的沟壑。
当华尔街的铜牛在虚拟经济的泡沫中苟延残喘时,从中国各个港口发出的集装箱,正载着光伏板与新能源汽车驶向非洲的村落、东南亚的港口、拉美的雨林。
这里没有“美国优先”的枷锁,只有“一带一路”上绵延的文明之火把,与那些把公平贸易的契约输送到世界每个角落的“Made in China”。
历史曾将发展的权杖递给蒸汽机与殖民舰队的拥有者,随后又飘零到了印钞机和航母舰队的主人手中。
而今,它正在量子计算机与可控核聚变的光芒中,寻找更谦逊的执剑人。
西边的暮色里,北约的会议桌上堆砌着陈旧的冷战剧本,而东方的原野上,金砖国家的稻穗正在抽浆,上合组织的星轨交织成新的天幕。
这不单是文明的冲突,更是掠夺逻辑与共生哲学的终极对弈。
当美国在关税战车上捆绑盟友而不得时,历史的十字路口已然浮现——一边是霸权余晖下的全球割裂,一边是和平发展铺就的星河坦途。
潮水终将退去,唯有扎根于人类共同福祉的秩序方能永立潮头。
未来的史书也许会如此记载:在21世纪20年代的风暴中,旧帝国犹如困兽,在霸权的迷宫里走向历史的终点;而新世界的缔造者以榫卯般精巧的耐心,将多极化的梁柱一根根嵌进历史的基座。福建舰的甲板反射着赤道的烈日,非洲儿童手中的中国疫苗化作守护生命的图腾,RCEP的货轮拉响汽笛——这是“和合共生”的史诗,是全球人类第一次尝试以合作而非掠夺,来丈量发展的维度、去构建发展的道路。
历史的激流在此刻轰鸣,东方的晨曦终将驱散霸权的阴影。
当我们的子孙回望这个时代时,也许,他们会说:那是一段历史的峭壁,当我们站在悬崖之上眺望远方,能看到有人在缓缓沉入波涛,手里死死抱着旧时代的残骸;而有人早已扬起新帆,驶向星辰与共的未来。
来源:域外编撰者一点号